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

如同王沖和張柏猜測的那樣,神都城的東城豪門開始了瘋狂的運作,這麼大的動作和對抗世人不會看不出來。

東城豪門這個龐然大物已經逐漸浮上水面出現在世人面前,百姓們現在才知道原來是他們佔據了大宋商賈之道的半壁江山。

而這個龐然大物現在遇到了挑戰,和他對抗的是同樣強大的存在,大宋的官營買賣,這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存在,因爲官營買賣不是朝廷的,也不輸與三司掌握,而是天家的產業。

所有大宋特有的東西都是官營買賣在做,這一點誰都清楚,無論是咖啡還是玻璃,礦石,糧食,菸草等等這些都不例外。

在看戲的同時各有支持,或是利益相關,或是因爲長期積累下的聲望,有些人支持官營買賣,有些人支持東城豪門。

當然說到底還是支持官營買賣的人多,因爲百姓們從中獲得了好處,商品便宜了,東京城的物價影響了整個大宋,即便是神都城都受到了影響。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是官營買賣在降價,而東城豪門的買賣卻還在維持原價,甚至關掉工廠和鋪面他們在等,等着官營買賣和蔡記撐不下去。

這是一場鏖戰,雙方之間都是實力雄厚,東城豪門的各家商號在大宋幾乎都是耳熟能詳。

但沒人知道官營買賣已經拋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此時的官營買賣已經把物價壓到了最低,東城豪門就快撐不住的時候,他們除了奇招。

若東京城是大宋的商貿中心,那神都城就是大宋的財富中心,因爲東城豪門和許多大商賈都在神都城,所以大宋最大的錢莊也在神都城。

南門大街上與朱雀大街相連的十字路上,一座如同堡壘班的建築就在這裡矗立,雖然是高牆壁壘,但卻沒有給人以強大的壓迫感。

從外面看這是一座木質結構的房子,和大宋的傳統房型相似,但實際上神都城的老人卻知道,這是由鋼鐵和混凝土澆築出來的建築!

這是大宋唯一一個用鋼筋混凝土澆築出來的建築,即便是大宋的皇宮也沒有這樣的建制,原因很簡單,神都城乃至大宋的大半財富都在這錢莊之中!

這其中不光有百姓們的儲蓄,還包括了三司所監管的國庫,當初爲了建造這個堅不可摧的地方,火器司甚至動用炸藥進行測試,如此才得出牆體的厚度。

接着便是軍械司和將作監同時派人建造,建造的人也不是來自民間僱傭的勞力,而全部是禁軍中永久在籍的老兵。

這些人是募兵,而不是役兵,所以不用懷疑他們的忠誠,其中有不少人爲了保守秘密,把酒都給戒了…………

主體結構便是用鋼筋鐵板固定的,接着便是用上了大量的沙石以及水泥攪拌而成,爲了結構牢靠,採用的也是極爲堅固的一體式澆築方法,膠合劑便用了這個時代能找到的所有材料進行試驗最後選取最優異的。

這還是前面的門臉部份,後面的寶庫更是採用一層套一層的方法,由兩座混凝土澆築的建築相套而成,這纔是最難的事情。

這樣的寶庫不是有一座而是兩座,爲的是把國帑和百姓的錢財分開,大宋現在不光有官鈔,更爲普及的便是存錢摺子,只要有密押的存錢摺子和印信密文就能從錢莊提出錢來,而且把錢存在錢莊之中還會有利息。

大宋的錢莊已經從把金銀兌換成官鈔開始向存取款以及貸款業務方向進行轉變了,而一賜樂業人的鐵律是,只有在足夠抵押物出現的時候才能進行借貸,否則一切免談。

當然,這條鐵律也不是出自一賜樂業人,而是出自於趙禎!

當一賜樂業人把這借貸收取利息賺錢的想法上呈三司之後,幾乎得到了大多數官員的支持。

在他們看來借貸錢財給百姓應急,待其渡過困難之後收取一定的利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爲何不去做?

再說利息也不是很高,靠的是量大,一賜樂業人給出的數據非常喜人,大宋各地的錢莊都開設借貸業務的話,那每年收取的利息極少成多何止萬巨!

但有一個問題便是,這些錢不是朝廷的,而是用百姓的錢去借貸,這就讓人有些提心吊膽了。

說來可笑,當官員知道這些錢來自百姓的時候,心中的恐懼甚至要遠遠超過國帑被挪用,在官員們看來若是把百姓的錢拿出去借貸生息,那就是一種大不義的犯罪!

若是把朝廷的錢借出去,賺了錢自然是好的,若是有虧損還能從別的地方平賬…………但在一賜樂業人看來,錢莊支付百姓存款利息,爲的就是要用他們的錢去借貸給需要的人用,否則爲何要給他們存款利息?應該收取他們的錢纔對啊!

最後折中的辦法便是借貸的錢款一般來自百姓儲蓄,一般從國庫中出,若是出現問題,國家也要爲百姓承擔一半的風險…………

當這份最終的方案出現在趙禎的案頭時,趙禎的目光死死的釘在了入宮奏報的一賜樂業拉比身上,彷彿要把他的皮扒開,看一看裡面裝着的是不是“現代人”。

能想到儲蓄給息,借貸賺錢,就已經是個奇蹟了,更過分的便是用國家的信用給借貸業務“背書”,再以國家財政爲借貸行爲承擔風險,這在後世都是極爲少見的情況。

當然,若是沒有這一系列的操作,也就不會有精彩的“商業廝殺”,因爲錢莊的存在,使得經濟的槓桿開始出現,它撬動了原本市場上簡單的經濟行爲,出現許多變種。

例如現在,東城各家的商號都在向錢莊借錢,期望獲得款項大量收購官營買賣和蔡記已經處於虧本狀態的貨物。

在東城各家看來,這些貨物的價格已經遠遠低於獲利的價格,更別說市場價了,既然你們有貨敢這麼賣,那就別怪人家下手。

而東城豪門各家在之前已經把家底全部押在了生意上,此時拿錢幾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抵押貸款獲得錢財,再用這些錢大量買入官營買賣和蔡記的商品。

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