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

趙禎在知道趙宗說這件事後十分吃驚,不是吃驚於他的“荒淫”是吃驚於他的愚蠢,一個人要蠢到何種程度纔會把這樣的醜聞公之於衆。

別說是在大宋,便是在任何一個穩定的朝代怕是都難以讓人接受的,何況還鬧到了朝堂之上,其子趙仲旻親自請罪,這可算是一段“佳話”了。

趙仲旻不是第一次出現在朝堂上爲他的老父親開脫,之前坑殺女僕便是已經上過一次朝堂,那是趙宗說的“荒淫”第一次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所付出的代價便是“以官身恕其罪”。

有了教訓之後還要在一個地方跌倒第二次,這便是真的蠢了。朝堂上的大多數人也是看不下去,堂堂國公,居然因爲這種醜聞讓天下人笑話,簡直是奇蠢無比!

要麼便不做,做了便永遠也不要讓人知道!

這不光是祁國公府上的危機,更是天家的一場危機,宗室和天家之間的關係是割不斷的,趙宗說這般的“荒淫”,天家的臉面何在?

朝堂上的大多數朝臣是恨趙宗說的“下作”你趙宗實又不是沒有錢,便是去青樓妓館又如何?實在不行納妾便是,在你自己家中想怎麼玩是你自己家的事情,誰也管不着。

只要不死人,誰去管你到底是否“荒淫”?

可你非要綁架良家女子,不光是蠢那麼簡單了,還是壞,一個人一旦被打上壞人的標籤,那永遠便是壞人,狗瞧見了都要繞道走。

而恰恰趙宗說便是如此,整個祁國公府上都被打上了壞人的標籤,雖然因爲種種關係,生意沒受到影響,但風評可是已經降到了不能再低。

事情鬧大了,在鬧大之前祁國公府上還是有解決辦法的,把人以最快的速度放了,再賠上鉅款封口,實在不行再獲得人家父母的諒解,趙仲旻能在朝堂上爲父親開脫,去往百姓家中取得諒解並非一件難事。

趙仲旻終究還是放不下身段,能在天下至尊的皇權面前跪下認錯,且不可能在百姓面前低頭,他是宗室,祁國公府的血脈,堂堂馮翊侯怎能對庶民低頭?

趙禎手中的卷宗並非詳細記載祁國公趙宗說的罪行,而是記載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和始末,大理寺的人已經非常小心了,其中的用詞和說法是最爲溫和的,但即便如此趙禎依舊能看到一個暴虐“荒淫”的祁國公,以及那人間地獄一般的祁國公府。

一句“百姓多繞其門庭,乞者多避其門道”便可見一般,可以說這件事之前神都城的百姓便已經開始遠離祁國公,並且在心中給趙宗說打上了“壞人”的烙印。

趙禎早已知曉這件事,但沒想到會在朝堂上發酵,更沒想到會產生如此“超乎預期”的影響。

苦主的家人已經在宣德門外,內侍以從未有過的速度不斷前來通報:“官家,宣德門外百姓聚集,聲討之聲沸反盈天!”

趙禎張開雙臂讓內侍把腰間的金玉大帶給繫緊了些,三才在邊上小心的把手中的通天冠給趙禎帶上,調節鬆緊地方也是剛剛合適。

“官家,近日您可是消瘦了些,這通天冠的滑索都快勒到底了……”

趙禎撇了撇嘴道:“朕便是瘦了也便會瘦臉,明明是今日的髮髻束的高了些。派人傳令禁軍,宣德門外的百姓只要不衝擊宮城,便任由他們聚集,不得驅趕百姓,更不得傷人!”

內侍以最快的速度再度離開,三才在邊上繼續給趙禎穿戴,頸項下垂白羅方心曲領整理了一下,足穿白襪黑舄,再另掛佩綬,帝王的穿戴便算是結束了。

往日裡官家已經很久沒有穿着這套冠冕之服,許久沒有上朝的官家今日再次上朝,那必須要以隆重的一面出現纔是。

二十四個宮人在前面引路,這是從寢宮通往外朝的必有禮制,本來三才還想讓宮人打出旌旗傘蓋之類的,被趙禎拒絕了…………

福寧殿的宮牆上鐘鼓齊鳴,音樂聲響起的時候所有宮人躬身施禮,而外朝城牆上的禁軍和各部官吏同樣如此。

今日是一般的朝會,在垂拱殿進行,趙禎幾乎閉着眼睛都能走到這裡,入了後殿再從後殿轉到前殿。

殿中的所有人都肅穆的站着,彷彿木雕一般的安靜,趙旭的神色倒是非常淡然,在他看來父皇來了這件事便能完美解決。

事實上並非如此,這是一場危機,一場看不見卻能給天家,朝廷帶來沉重打擊的危機。

趙禎已經很久沒有上朝了,在御座上坐下的時候,羣臣高呼:“吾皇萬歲!”

簡單的一句話,卻能體現朝臣們心中的踏實,在他們看來,只要官家來了,在這至高無上的御座上坐下,朝臣們從上到下便有了底氣。

“馮翊侯,你這次還打算爲祁國公開脫贖罪?!”

趙禎的聲音響起,讓跪在垂拱殿地板上的趙仲旻微微一顫,帶着無奈和悲痛的開口道:“陛下,家父此舉雖說荒唐,但還請官家看在宗親血脈上……”

“朕已經給過祁國公機會!”

趙禎直接開口打斷了趙仲旻的話,這不是第一次了,當初趙禎便打算直接把趙宗說這個祁國公貶爲庶人,但礙於宗室情面,又有多方勸說,再加之趙仲旻親自求情用意用官身來贖罪,所以便保留了趙宗說的爵位,也沒有把他從宗室中除名。

但眼下事情已經鬧得很大,宣德門外的苦主和百姓羣情激動,而大理寺在某種意義上已經算是受理此事。

北平府的賈昌朝非常聰明,這案件他沒有受理,而是推給了大理寺卿張知白,而張知白和趙仲旻上朝之後,在某種意義上便算是受理此事了。

這也是爲何張知白在朝堂上尷尬的原因,現在的他才發現自己中了賈昌朝的圈套,幾乎快被自己蠢哭…………

四周的朝臣都靜靜的看着趙仲旻和張知白,同時也不時的大量一下趙禎的表情。

趙禎捏了捏鼻樑:“大理寺卿張知白,大宗正司宗正趙允成,你們說說這事情該如何處置?”

一個執掌國法,一個管理宗族,這兩個人是最佳人選,但也是最倒黴的…………

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