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

“有喜歡的東西不丟人,人若是沒有了愛美之心,那活着多麼索然無趣?朕便喜歡書畫,你敬獻的那副吳道子《金橋圖》朕甚是歡喜,筆力折轉有度,飽滿透紙,乃時謂三絕!朕之甚愛矣!”

趙世延練練點頭道:“官家乃是有緣人,這幅《金橋圖》乃臣侄無意中所得,但臣不得其妙,獻與官家纔是可堪相配。”

趙禎帶着趙世延在後苑中漫步,隨處指點山石景色,隨口道:“朕聽說你家在邊地也有生意?都是些什麼樣的買賣?每年可夠府中用度?”

聊家常嘛,難免便會聊到收入和生意,這是最尋常不過的事情,趙世延心中自然知曉趙禎的用意。

毫不避諱的開口道:“臣侄做的都是些皮貨的買賣,神都城中若說皮貨生意,臣侄的鋪子還是能有一席之地的,只不過這兩年咱們大宋愈發的繁榮了,百姓購置皮貨也不算什麼新鮮事,這皮貨生意的競爭端是猛烈了些,不少商鋪都貨源充足而錢財不夠,有時只能捨去大單的買賣。”

趙禎多麼老道,自然知曉趙世延的意思是他家也缺錢,而三百萬貫的賞賜乃是一場及時雨。

“朕聽說西北之地多有皮貨,你們家爲何不在西北進貨?那裡戰事以定,沒有紛擾,百姓獵取野獸較多,正是你家商號所需啊!”

趙世延好奇的望了一眼趙禎道:“官家,西北自是可以去的,但也分地方,新疆路的皮貨大多不好,唯有青海路還算不錯,但青海路多爲禁地,大宋這幾年禁絕商貿,去了青海路難免會遇到吐蕃人,這買賣不好做,做了犯禁,不做又覺得虧,倒不如直接去北面貿易來的妥帖,東北之地崇山峻嶺,山貨多,皮貨也多,如此買賣終究是賺錢的。”

從他的話中趙禎便聽的出來,趙世延說的是真話,而且是真的不知道孫氏族人做的事情……

但趙世延接下來的話卻讓趙禎心中一凜。

“臣侄的內人族弟卻是在西北有些營生,但具體作的甚,臣侄也沒有多問,若是官家要興青海路之貿,臣侄這就讓家中商號去往青海路進貨,也能讓當地百姓多些進項……”

這次倒是趙禎驚訝了,望向趙世延的眼神中帶有一絲欣賞:“哦?朕倒是沒想到,你居然能知曉商賈帶動地方百姓民生之事,這在宗室中可沒有幾人能看得出來,殊爲不易啊!”

趙世延楞了一下,他沒想到官家居然會誇獎自己,於是便開口道:“官家有所不知,臣侄沒有別的愛好,不過是喜歡園林之美,再有便是琢磨一些商賈之道,臣侄有幸聽過官家的商賈之論。

而臣侄又是家中經營商號,稍稍一琢磨便知曉官家的高論是多麼聖明!一方百姓若是想富足,單單依靠百姓從地裡的產出是萬萬不夠的,還需要生產更加值錢的東西,但如此一來便要進入工廠之中,皮貨乃是獵戶之事,有這般本事的人不多,但眼下皮貨需求大,獵戶也開始成羣結隊的上山打獵,他們有自己的規矩和習慣,相當完備……”

說着說着趙世延便沒了聲音,小心的看了一眼趙禎道:“臣侄有罪,這說的實在是有辱聖聽!”

趙禎笑道:“哪裡的有辱聖聽,你說的難道不是實話?”

“臣侄所言句句屬實!”

“那便是了!朕便是喜歡你這般的宗室子弟,不愚,不蠢,不偏聽偏信,不自視甚高,腳踏實地的做事,比什麼都好,比什麼都穩妥,便是沒了爵位又如何?照樣是我趙家宗室的好男兒!單單依靠爵位撐門面,能撐的了多久?提到爵位百姓們都覺得名不副實,起一個諢號,那纔是不體面嘞!”

“臣侄謹記官家良言,以此傳家萬萬不敢相悖!”

趙禎點頭道:“如此甚好!”說完趙禎便帶着趙世延在後苑中繼續閒逛,他已經知道奎大和仁恆商號之間應該沒有關係,問題就出在他的婆娘孫氏的身上。

而最有可能的便是孫氏也是被利用的,只是知道族弟在經營西北之地的買賣,而不知道他做的到底是什麼。

只可惜,趙世延卻沒有多留一個心眼,讓孫氏探聽族弟的買賣,否則便能得到更多的消息,眼下也只能及期望與皇后,希望她能從孫氏那裡得到有用的消息。

趙禎在宗室中的輩分比較高,因爲太宗和太祖是平輩兄弟,真宗又只有他一個獨子,於是乎趙世延雖然比趙禎小的沒有多少,但依舊是子侄輩。

皇帝,皇后宴請侄子侄媳婦,也是一場再尋常不過的家宴,設在後苑也沒有什麼。

宴席之間也是觥籌交錯,從皇后的表情和神態上趙禎便知道她把該問的都問清楚了,於是也不在說多。

氣氛自然是融洽隨和的,在彭城郡公夫婦兩離開的時候,趙禎也是毫不吝嗇的賞賜了羅衣,玉帶之類的東西,算是歡歡喜喜的讓他們離開。

三才在邊上準備的親衛也被遣散,並沒有在後苑抓捕彭城郡公夫婦二人。

“官家果然思慮周全,若是貿然抓了彭城郡公,勢必會打草驚蛇,讓有心人驚醒,也早早讓孫良走脫!”

趙禎冷笑道:“走脫?怎會讓他走脫,怕是死騎出動之後也只能找到孫良的屍首,這世上只有死人不會泄密,死騎已經出動了嗎?”

三才躬身道:“師橫已經帶人去了城外孫家的莊子,孫氏所言孫良自從西北之地回來便常年住在莊子上,往來之人也大多是城中的商賈。經營一家叫恆福的棉布商號,原本還有些毛料買賣,但現在已經不做了。”

趙禎微微眯起眼睛:“這麼說來便是了,仁恆商號也有毛料生意,但並非是主業,棉布更是從未涉及,如此便能撇清關係,但有一樣他是跑不脫的,西北之地的商賈皆數在案,唯有他去過西北經商卻從未有過記錄,以此爲點讓師橫撬開他的嘴!朕要用他這個奎大和仁恆商號擊潰東城豪門!”

“奴婢遵旨!”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