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

但趙禎的話還沒有說完,稍稍頓了一下之後道:“讓三司拿出一半即可,剩下不足的地方從朕的內庫支取,安排好宗親纔是要緊!立着旨意由翰林學士擬旨草詔。”

三百萬貫,這筆龐大的錢財立刻讓在場的宗室們頭暈目眩,這可是一筆不菲的錢財,他們便是依靠爵位領取幾十年也沒有這麼多!

幸福來得太突然,以至於在趙禎說過之後他們還陷入夢幻之中,這三百萬貫能給他們帶來多少的好處,能有多大的利益?

趙禎回首道:“如何,這下可安穩乎?”

隨着趙禎的話,一羣宗室也不再哭鬧,頓時歡天喜地的叫喊道:“叩謝陛下仁慈!”

趙禎卻擺手笑道:“都是朕的宗親血脈,自是應當守望相助的,當年爾等先祖也隨太祖太宗征戰疆場,如今朕也給當給你們優待,只不過若是爾等開設商號,用這筆錢發家致富,可別忘了向朝廷繳稅,朕養你們的錢也是從國庫中出的不是?”

“陛下所言極是,我等自是應該繳稅,反哺朝廷也是應該!”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如此甚好,天色依然不早,爾等也在這宮外彷徨許久,朕便設宴款待,前些日子夏至祭地,只是匆匆一見,今日要好生話話家常,若是有從天水回來的,也要和朕所說天水郡望之地如今是個甚的模樣!”

趙禎的話頓時讓這些宗室心中再次一暖,也讓四周的百姓盛讚皇帝的慷慨和對宗族的關心。

誰能想到這些宗族非但沒有被治罪,還得了十倍的賞賜錢以及入宮赴宴的款待,三百萬貫可是不分高低一律如此的,能獲得超過郡公爵位的人也不會出現在這裡不是?

趙禎率先而走,其他宗室起身後趕緊整理衣冠,這是入宮赴宴,還是赴皇帝的家宴,豈能隨便,甚至連女子都能參加,她們必然會得到皇后的款待,說不定還能得一些賞賜嘞!

四周的百姓竊竊私語,但大多是恥笑甚至是謾罵宗室的,之前是一副什麼模樣?眼下被官家設宴款待後,便立刻有了禮數起來?

那三百萬貫拿着也不覺得燙手和心中羞愧?

百姓們對於宗室自然是沒有好感的,尤其是剛剛哪一齣鬧劇之後,更是不屑與之爲伍,鄙夷之聲處處可聞,但宗室們卻充耳不聞、

他們是高高在上的宗室,是天生高人一等的存在,豈能和一般的百姓計較?這些平民百姓懂什麼?

說得難聽些,這三百萬貫的錢財是官家換自己手中爵位的錢,爵位這東西的是有錢也買不到的,說到底這三百萬貫也是自己該得的!

如此想來,宗室們的心中便瞬間踏實了許多,也覺得理所應當,臉上的傲然神色再次浮現,惹得邊上的禁軍有些後悔剛剛沒有下來揍他們一頓。

事情傳遞的很快,中午的時候朝臣們也已經知道了官家在宣德門前說的話,一時間不少人大驚失色,連連感嘆官家這筆錢話的不值。

甚至有些官員還打算上疏趙禎,期望他能慎重考慮,一家三百萬貫,這數百家便要多少的錢財?!

萬萬貫的錢財國庫當然拿不出來,三司的一些官員甚至心急如焚,雖然三司只需要拿出原本的三十萬貫,可剩下的錢財從內藏庫中出也不行!

他們早已把內藏庫看作是國庫的一部分,甚至每年都要查閱內藏庫的賬冊。

這些人的躁動很快就被按了下來,無他,各部的相公以及中樞院的宰執都氣定神閒,甚至感嘆官家的手段高明。

一家三百萬貫,看似極多,但事實上對現在的大宋來說也不成壓力,國庫雖然拿不出來,可官家的內藏庫卻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些鉅款到了宗室手中,必定會被花銷出去,一部分又會以稅收的方式回到朝廷的手中,就等於官家在用內藏庫的錢財補貼朝廷,補貼國庫。

而剩下的一部分雖然沒有回到朝廷手中,卻也能讓大宋的商賈之道爲之大振,要知道這些錢到了宗室的手中就等於放在了漏斗之中,他們當中有不少的人家奢靡成風,一旦有了錢必定會揮霍出去不用擔心。

而最關鍵的是官家宣德門外說的另一句話,宗室以後的買賣都要交稅了,即便是有爵位的也不能例外,因爲這些數百人的宗室已經把所有的宗室給“代表”了,他們既然都同意繳納稅收,那些帶着爵位的宗室如何能例外?

朝堂上是沒有多少秘密的,消息傳播的很快,朝堂上的官員都知道了,那宗室大佬也都得到了消息,一時間朝堂上風平浪靜,卻在東城掀起一股驚濤駭浪。

組成東城豪門這個龐大利益集團的不是宗室便是勳貴,而他們的商號幾乎都因爲頭上的爵位而得以減免部份稅負。

但經過這些愚蠢的宗室一搞,他們的財富將會急速縮水一部分,勳貴雖然和宗室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獨立的,但爵位這東西不獨立啊!

這一部分宗室代表了整個宗室對皇帝做出了承諾,若是其他宗室不承認或是反悔已然是來不及,宗室向來是一體的,只要是宗室中有人敢反悔,那就是抗旨不尊。

無論是在道義上還是在律法上亦或是在民間百姓以及朝臣們看來,都是大逆不道。

但事實上問題不在宗室身上,而是在爵位上,趙禎巧妙的偷換了概念,卻讓所有的勳貴們跟着遭殃,只能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清。

看似朝廷付出了三萬萬貫的巨大賞賜,可最終受益的還是朝廷,大宋每年收取的商稅高的嚇死人,而大宋的商賈中凡是做大做強的幾乎都是出自宗室或是勳貴的商號,也就是東城豪門的商號。

通過這三萬萬貫錢把所有的優惠和減免都取消掉,大宋的商稅必然暴增,而且是長久的暴增下去。

到底是誰上當是誰討巧?

包拯一手拎着卷宗匣子,一手端着青花的瓷壺便得意洋洋的前往中樞院的公廨,范仲淹遠遠的瞧見了,哈哈一笑便迎了上去。

“人逢喜事精神爽,包公這是得了多大的好處,怎生還喝這清茶?來來來,去我的公堂,上好的雲團已經備下,這可是官家賞的好茶,御用之物不可多見!”

包拯笑眯眯的開口道:“事情還爲敲定,宰執相公便這般怕是不妥啊!”

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