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

商人自然是趨利的,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經濟發展的規律,在不觸犯律法和基本道德的前提下,大宋的商賈自然是會履行自己的職責,何況還有來自三司對稅收的減免?

大宋的商稅一直很高,誰都知道大宋的商稅負擔起了大部分農稅纔會有今天百姓的安定,對已這一點宋人自己也已經有了認知。

而朝廷不是第一次放出減免稅收的機會,之前是在對外作戰時,某些特定的州府或是地區的商稅可以減免。

即便如此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讓當地的商賈賺取了一大筆錢才。

現在這樣的機會再次出現,商賈豈能不趨之若鶩?但相應的減免稅收也是有條件的,這些商號必須有契丹人才能減免。

無論是神都城還是整個北平府,亦或是大宋的其他州府,幾乎所有的商號都沒有僱傭過契丹人,願意自然是一種排斥心理。

現在官家的旨意下來了,三司的公文發放了,有些商號便打算嘗試一下,他們希望真的能得到商稅的減免,以獲取更多的利潤。

但又怕發生矛盾,畢竟招募契丹人存在一定的風險,萬一契丹人和漢人打起來了,出了事情該如何?

還有一點她們更爲擔心,萬一朝廷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那這些人又該如何驅散?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商號招募了契丹人就意味着工廠中會出現契丹人,酒樓茶肆中也會出現契丹人,如此一來大宋的百姓會不會不買他們的東西?

精明的商賈早已把僱傭契丹人的風險考慮到,誰也不希望出了事只有才追悔莫及不是?

但最終還是有人抱着試試看的心理招募了契丹人做工,蔡記便是第一個招募契丹人的商號,誰都知道蔡記的背後是官家,招募契丹人當然是意料之內的事情。

而接下來便是碧雅軒這個屬於皇后和後宮嬪妃們的產業,這也在大多數人都意料之中,都說夫妻一體,官家的蔡記都招契丹人做工了,皇后和一衆嬪妃們的碧雅軒怎會例外?

不少人都是抱着觀望的態度在看待事情的發展,蔡記所涉及的行業非常全面,而且有不少一般商賈接觸不到的,所以蔡記在執行官家旨意這方面便是所有商號的風向標。

蔡伯俙難得來蔡記在神都城中的總號,蔡記中的不少老人已經習慣了叫他大掌櫃,所以在蔡伯俙出現在南門大街蔡記總號的時候,聽到的是此起彼伏的唱諾聲。

“大掌櫃的來了?今日是我老胡的好日子啊!”

“大掌櫃的早!”

“大掌櫃的華鵲樓可是上了新菜,還有苦飲子,您嚐了沒?!”

蔡伯俙保全作揖道:“諸位,我蔡伯俙已經不是蔡記的大掌櫃,諸位都是蔡記的老人,莫要折煞我嘞!今日蔡某回來聽聞官家讓商號招收契丹人,特意來看看。”

蔡伯俙的話立刻引起了衆人的迴應,作爲現在的蔡記商號的大掌櫃王舜立刻上前道:“大……駙馬爺,您是不知道,這招收契丹人乃是官家下的旨意,官家乃是我蔡記的東家,東家都發話了,我等還敢有什麼非議?只不過暫且沒招太多,擔心…………”

“擔心?!”

蔡伯俙一聲怪叫道:“你擔心個屁!是不是這兩年在神都城呆傻了?官家下的旨意,招十個契丹人便能免去酒樓一分的稅,招五十個便能免去五分,招一百個便能免去一成的稅!咱們蔡記一年的一成稅是多少你心中沒數嗎?!”

王舜搓着手的說道:“小的明白駙馬爺的意思了,這麼說來蔡記應該大量招收契丹人?”

蔡伯俙翻了個白眼道:“這事情還用本官教你?無論對我蔡記是否有利,只要是官家的旨意到了咱們蔡記就要遵從,咱們蔡記始終是官家的蔡記!要是拎不清這一點,那便早點滾出去,免得以後釀下大錯,牽連整個蔡記!!”

王舜立刻點頭離開,他知道,在蔡伯俙的眼中蔡記比什麼都重要,當初他離開蔡記把一切交給自己接受的時候,那句句叮囑和威脅歷歷在目。

王舜自己也知道該怎麼做,皇帝的旨意自然是應該遵從的,何況蔡記還是皇商…………其實在之前王舜已經開始招募契丹人了,他可不傻,只不過在瞧見蔡伯俙來了之後稍稍打探口風而已,這樣一來反正他也是招收契丹人,官家也不好怪罪。

現在有了蔡伯俙的這顆“定心丸”,蔡記便開始大張旗鼓的在神都城中招收契丹人,碩大的紅底牌子上寫的很清楚,只招收契丹人!

隨着蔡記的動作,不遠處的碧雅軒自然也是如此,只不過碧雅軒招收的都是契丹女子,契丹女子和大宋女子不同,她們常年騎馬,身材比例相當好,有些衣料穿在她們身上更顯風韻。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勢,這是上天的饋贈,漢人更加穩健,做事樸實,甚至有些執着,團結起來的力量極爲強大,或許他們不是最聰明的,但卻足夠的努力!

而契丹人屬於北方人種,他們的身體更加強壯,更加有力,意志堅定,性情豪爽,有着強大的自尊心,但卻缺少一點耐性,但這不是問題。

經過好生的培訓之後,完全能勝任各個商號的工作,無論是酒樓茶肆還是工廠作坊,他們幾乎都適合,最主要的原因是,到了店鋪之後他們不光每個月能拿到超乎他們想象的工錢,甚至還能得到掌櫃給予的一些“福利”。

這些“福利”所有人都有,一般都是些店裡賣不掉的東西,也不值幾個錢,但對契丹人來說卻是相當不錯的“彩頭”。

大宋的百姓早已習慣了,所在對於契丹人驚訝的眼神卻是相當的滿足,不少漢家百姓逐漸發現,原來契丹人也不是那麼的可惡,豪爽的時候甚至願意請人喝酒。

要想同化契丹人,讓他們融入到大宋的社會之中,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參加大宋的生產生活。

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