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

趙禎看着眼前的大日如來,只覺得他是一座具有傾軋氣勢的佛像而已,之所以在他面前覺得卑微渺小,是因爲佛像在向前的特定角度傾斜。

這種傾斜不是很大,否則便會讓人覺得佛像咄咄逼人,角度剛剛好讓裡覺得他無比高大和威嚴,同時也覺得不那麼具有壓迫感。

其實壓迫感是存在的,只是多少而已,多一分則沒有親厚百姓,大慈大悲俯視產生之感,少一分則失去了法相莊嚴。

趙禎走近了觀瞧便發現了其中的奧妙,只不過是下身寬厚,上升微傾而已。

“朕很奇怪,你們佛教不是向來反對崇拜某人的嗎?爲何又要拜佛?”

“阿彌陀佛!”

賢覺長宣佛號:“官家着相了,我等不是拜佛像,而是拜自心。當一念誠懇恭敬拜下去的時候,心無雜念,心即是佛。而且把佛像當成真的佛拜,立假即真,萬法唯心,因爲誠心,感應道交,自然就有功效。”

趙禎笑而不語,許久之後才道:“這麼說佛門是唯心?”

賢覺點頭道:“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實知一切有爲法,虛僞誑詐,假住須臾,誑惑凡人!”

趙禎也看過佛經,沒事的時候翻看佛經便是一種消遣,當作是對自己的一種知識擴展,趙禎自己有哲學認知,加之他在後世積累下來的哲學經驗,對付這個時代的和尚不成問題。

“夢幻泡影、露、電,皆爲虛而不實之相,因緣和合,緣起緣滅,瞬息即逝,以之喻娑婆世間一切因緣而生、因緣而作之有爲法,甚爲貼切。所謂性空緣起,緣起性空,如是如是。故而識者,不可耽於聲色幻影,而造作無數業因,因因循環,輪轉三界,不得出離。當奮迅勇猛、精進不懈,趨入菩提大道,證悟無生正法。不知朕的解釋對也不對?”

賢覺臉色微變,他沒想到大宋的皇帝居然對佛理有如此高的早已,他不知道什麼叫哲學,他只是知道趙禎的話說出了佛法的真諦,便是多年研析佛法的高僧大德也難以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還只是佛經中的一段,他趙禎居然能說的如此通達完美,簡直就是多年講經的高手。

“官家所言極是,如日之大道!未曾想官家對佛法有如此深厚的造詣,貧僧歎服!”

面對賢覺的稱讚,趙禎卻搖頭嘆道:“不研究不行啊!朕要對付佛門,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否則如何與你辨法?!”

賢覺直愣愣的站在原地,他沒想到皇帝居然會如此直接,更沒想到皇帝對付佛門是如此的煞費苦心。

在他還沒回過神來的時候,趙禎便繼續開口道:“既然是唯心,那朕就來說說唯心:一切以心中所想爲存在便是唯心,也就是說心中的想法是最重要的,排在萬事萬物之前,有了心中的想法纔有了世上的一切。是也不是?”

面對趙禎的“進攻”賢覺驚醒道:“官家所言差矣,佛門並非是唯心而論,亦要爲實而論,佛講唯心,是講一切萬法都是自心所現,是指“萬法唯識”。”

要論辨法,賢覺時手到擒來的,作爲佛門高僧,少不得和別人辨法。

趙禎並不在意,否認是沒有用的,佛門的唯識不過是唯心的變種而已,既不想承認自己的唯心,又不想承認唯物。

“朕卻覺得裡佛門小家子氣了些,便是儒家都能承認自己是唯心,爲何你們卻要掩耳盜鈴?世間一切皆是幻象,人在塵世中受苦受難,唯有行善積德忍辱負重,死後才能進入西方極樂世界,這難道不是唯心嗎?”

不等賢覺作答,趙禎便繼續道:“說實話朕挺瞧不起這樣蠱惑人心的言語,若是真有佛的存在,爲何還會讓人世間有如此痛苦?若是真有神靈爲何還會有那麼的多的天道不公?!說到底他們不出現就是因爲根本就不存在!”

賢覺大驚:“阿彌陀佛!陛下難道就沒有一點敬畏之心!”

趙禎看着佛像嚴肅地說:“朕只有對我華夏先賢存有敬畏之心,朕敬畏那些歷史上永遠無法磨滅的蓋世英雄,而是外來的漫天神佛,更不是經書中傳承下來不可觸碰的東西。”

賢覺發現自己已經無法與趙禎對話,這個皇帝完全站在了上峰,他的話中充滿了一個王朝高高在上的感覺,而且這話傳出去了,只要是大宋百姓便都會認可。

“朕忘了告訴你,朕是一個無神者!”

賢覺出了一口濁氣,調整了心態才鎮定的開口道:“官家此次前來不知何意?”他知道自己根本就辯論不過皇帝,這個男人的才學太過豐富,一個心中無神的人爲了辯駁對方甚至能去鑽研佛理佛法,從一開始他趙禎就贏了。

趙禎望向賢覺,臉上突然出現和煦的笑容,甚至是帶着蠱惑的腔調開口道:“朕想知道你佛門是期望發展壯大,甚至是成爲一國之大教?是否希望和朕的關係改善,甚至得到朕的認可?”

賢覺忽然發現和趙禎在一起永遠猜測不到接下來會怎樣,就在他覺得佛門已經無望的時候,趙禎卻給了他希望。

“不知官家此言何意?”

趙禎忽然湊近了賢覺,靠在他的邊上充滿誘惑的說道:“你知道在我大宋之側有一個佛國,全國上下皆信仰佛教,並且連他們的王都是號稱活佛。如此一來…………”

“官家的意思是讓我佛門前往吐蕃傳教?”

“法師果然聰慧啊!既然你們在朕的大宋呆不下去,爲何不在吐蕃發揚光大?朕知曉的吐蕃可是隻有密宗,大多爭論中觀和瑜伽行,即有宗和空宗。大乘佛教在吐蕃可沒有多少,所以你們一旦進入,便是對吐蕃佛門的彌補不是?如此朕便會寬待大宋的佛門,只要他們保持靜修,苦修,便不會有人發難!”

賢覺被趙禎忽悠的目瞪口呆,他沒想到大宋的皇帝居然打算利用佛門對吐蕃進行滲透,在他趙禎的眼中,佛門已經成爲世上的毒瘤了?!

在這時候賢覺根本就沒有選擇,大宋的天子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賢覺不能想象自己拒絕他的後果,根本就是佛門不能承擔的。

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