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

別小看趙仲旻,雖然他年雖小不過二十出頭,但他卻是在做這些人中身份最高貴的,乃是密國公趙允言孫,乃趙元佐曾孫,祁國公趙宗說子。

這個利益集團已經龐大到了極爲駭人的程度,這也是在座之人的信心來源,當雖然只是十來個人,但他們手中掌握的關係和力量已經不是一般的朝臣所能比擬的,甚至超過了六部之中任何一個的存在。

雖然這個趙仲旻的風評不好,性格暴戾,總以高高在上的態度示人,對待僕從向來都是非打即罵,更是輕薄女子,但他在經商上卻頗有才華,殺伐果斷。

最讓在座的衆人欣賞的地方是在於趙仲旻非常的明白利益劃分的道理,只要和他們榮盛商號合作的,都能獲得不菲的利益,他重視商場上的規矩,知道利益均分的道理。

雖然趙仲旻的私德有虧,但並不影響他在商賈之中的地位,相比對待僕從,對待同行他可要尊敬的多。

所以趙仲旻說的話在這裡要有力度的多,雖然態度囂張,但即便是王雍也無法反對他說的話,在座的人都不是傻子,權衡利弊的事情都會做。

眼下理智的事情就是選擇互相結盟,成爲一個整體和官家對抗。

歃血爲盟是一個古老的方式,盟約這種東西無法用別的東西去規範,唯有用心中的敬畏和眼下的利益來約束。

而這兩樣東西恰巧是在座之人最爲需要的,畢竟他們已經被綁在了一條大船上,這條大船是成功躲避風浪還是會被巨浪拍的粉碎就只能看他們自己的了。

趙仲旻有一句話說的沒錯,這時候若是再不真心實意的抱團,唯一的可能就是變成官家的階下囚,經過神都城的動盪,已經有不少官員成爲詔獄的階下囚了。

聰明人都知道該如何選擇,眼下追打的困難不是在別的地方,而是在團結一心,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人來爲衆人安定心中的恐懼。

年輕的小和尚出現了,這個小和尚出現的時候衆人眼中的恐懼稍稍消失,他是智慧和尚的弟子慧因,別看他同樣年輕,但無論是佛法還是智慧都不在智慧大和尚之下。

而且現在的“普度”商號實際上也是由他掌控。可見他的手段有多麼的高明,這段時間衆人也知道了他的俗家名字,王則。

王則此人有着非同一般的眼光和判斷,他所作的事情往往都是超前一步,一步看三步的做法使得他們永遠領先於朝廷。

犧牲掉神都城中的所有幫派就是他的提議,並且也得到了智慧大和尚的全力支持。

唯有這般才能免除禍患,當然真正的精銳並沒有消耗殆盡,這次神都城的動盪不光是一次大小幫派之間的爭鬥,更是一場除掉異己的行爲。

收益最大的人是誰?就是坐在這一方淨室中的豪門商賈,這是一次商場上極爲少見的仇殺,也是一次因爲利益衝突而演變成的暴力衝突。

死了很多人,這些人中有幫派,有無辜百姓,有武將,甚至還有一些官員,但神都城中最強大的倆個幫派卻是衝着商賈去的。

貔貅幫和狻猊幫雖然也在互相拼殺,但卻極少有人知道,這倆個幫派的精銳卻在屠戮神都城的商賈,這些商賈無一例外都是東城以外的商賈…………

看似貔貅幫和狻猊幫在打劫商賈,但他們更多的是在殺人,搶劫和殺人完全就是兩回事,謀財害命雖然常常被人連在一起說,但當富人把錢財悉數叫出來的時候沒人會去殺掉他們。

但貔貅幫和狻猊幫的人卻不這麼做,他們不光要錢財,還要人命,那些把錢財交給他們的商賈之家依舊死於鋼刀之下。

這是一場極爲不人道的屠殺,其主要目的就在於打擊競爭商號,原本東城的商賈們也沒有這般的打算,他們只是希望通過王則把這件事辦好,沉重的打擊他們的競爭對手。

比如說焚燬店鋪,搶奪財物之類的,但誰知道王則辦事卻如此狠辣,斬草除根在他看來纔是最有利,也是最穩妥的方法。

在座的衆人望向王則的眼神中多少充滿一些忌憚,此人明明是佛門中人,但殺伐之心卻如此熾烈,居然能對幫派的幫衆說出“殺一人者爲一住菩薩,殺十人爲十住菩薩”的話來。

誰不知道他王則說的就是彌勒教?

彌勒教發源北魏宣武帝時,冀州沙門法慶,自命爲“新佛”,以李歸伯爲“十住菩薩”,創“大乘佛”。

所謂的“新佛”就是引用佛經中“彌勒下生成佛”之說,“彌勒佛取代釋迦牟尼佛下凡救世”等思想出現,一反佛教五戒戒殺的原則,力倡“殺人作亂”,認爲殺一人者爲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爲十住菩薩,“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

這些都是駭人聽聞的事,淨室之中的人哪有不讀書的?哪有不瞭解這些史實的?

但他們也無能爲力,畢竟佛門……或者說白雲寺已經成爲他們船上的掌舵人,智慧大和尚雖然從未說過他是彌勒教的座下弟子,可他的徒弟王則卻是常常宣揚彌勒降世的說法。

在商賈們看來這一說法非常不靠譜,但是極有蠱惑力,據說他王則講法的時候信衆上萬,這上萬人並不會出行在王則的面前,而是通過人們口口相傳而領悟。

如今這神都城中的彌勒教信衆早已不止上萬人,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