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

借酒消愁並不能解決問題,趙禎渡步到歐陽修家的大槐樹下,自從王祜在家中種下三顆槐樹除了王旦這位名噪一時的宰相後,文臣們便都喜歡在家中種植槐樹圖個彩頭和寓意。

但對於王素現在依舊是一個從四品中價官的事實毫無察覺,王旦是帝師,是趙禎最敬佩的長者,是大宋少有的輔弼之臣。

也就是因爲如此,王家不可能再出現一位這樣的臣子,否則王家在大宋的地位將會變得無法撼動。

一個王家出一個三槐王氏,出一個王旦就夠了,接下來的後繼之輩若是再有光耀千古的存在,這會讓趙禎很難做。

歐陽修已經有些醉意,大宋現如今的白酒可是烈如炙火般的存在,而不是原本低度數的果酒,於是乎醉翁以醉…………

趙禎作爲多年的大宋之君,自然知道自己手下臣子的追求和理想,這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個好老闆應該瞭解下屬的生活一樣重要。

也許瞭解屬下臣子的生活不一定是一個好皇帝,可是不瞭解就一定不是。

這不是一個悖論,而是一個必答題,只有對臣子們的心理和生理問題都瞭解的清楚了,纔能有效的控制好這些臣子。

所以趙禎一直把曾工亮和學宮,格物院聯繫在一起,把包拯死死的按在三司使的位置上,他是一個管理財富的好手,但對於刑偵來說……除了一個牛舌案外就沒有什麼能拿的上臺面的案件了。

歐陽修在政治上不太行,但在文化上卻是一位令人欽佩的學者和鬥士,

“當年朕聽說你罷黜太學體之後,一羣太學的學生打算去朱雀大街上尋你討要說法,甚至還有人放出話來要痛打你一頓,朕當時可是爲你捏了一把汗嘞!”

趙禎隨意的在大槐樹底下一座,按下準備起身行禮的歐陽修便用最輕鬆的口氣和他說話,眼下他最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安慰和打擊。

“當年臣得陛下殷切相助,便是劉幾等人最後也是重新改名參加科舉而已。”

趙禎笑了笑,頗爲回憶道:“是啊!朕記得劉幾的那篇文章開頭便是古奧: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意思無非是說,天地交合,萬物產生,然後聖人就出來了。

誰想到你居然能借着韻腳來上一句:秀才剌,試官刷!那時的你便有了改革科舉的勇氣,現在的禮部尚書的你怕是也要把百家爭流也搬出來了吧?”

歐陽修點了點頭,望向趙禎道:“官家,眼下正是好時機,若是錯過還不知要等上多久,各種學派都在復甦,尤其是以格物爲主的學派,多如牛毛,雖然還未有大成之像,但假以時日必會放出異彩,這不光是對文化的改革,更是對以後打下基礎!若是沒有這些完整的,細緻的學派支持,求學問道之人難免會產生迷惘,陛下…………”

趙禎擺了擺手阻止歐陽修繼續說下去,而是頗爲感慨道:“朕這此私訪你的府宅爲的就是這件事,朕要你停下手中的改革,眼下反對之人太多,而且他們也在逐漸的被新興學派所包圍,早晚有一天他們也會稱爲受益之人,到時在改變也不遲。”

“官家,機會難得,若是現在放棄,實在是太過可惜,您也應該看出來了,關學一脈便已經開始衝擊儒學,若是要保儒學不失,那就要壯士斷腕才行,否則最後倒黴的還是沒有寸進的儒學!”

趙禎笑了笑,笑容中充滿嘲笑:“誰能想到,朝堂之上極力把儒學拉下神龕的人,居然是正真在保護儒學的人。那些人可不這麼看你,甚至有人說你欺師滅祖,有違孔聖人之志……”

“官家,臣心懷坦蕩不懼宵小!”

趙禎深吸一口氣:“若是宰執也反對呢?”

“那臣就說服宰執!”

“若是朕反對呢?”

“陛下?!”

“朕覺得這是一場必定失敗的改革,文化改革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容易,傷筋動骨不亞於朕當年對軍隊進行的改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你可要相好了,對方的反撲可能會很強烈,並且什麼都段都會使出來!”

“微臣並不擔心!”

趙禎知道勸不動歐陽修,作爲一個皇帝也沒有必要這麼苦口婆心的勸下去,就當是一場上下級之間的談心就好。

趙禎相信,那些守舊的勢力很快就會聯合起來對付歐陽修,這是必然的情況,也許當中有不少人並非是反對歐陽修的改革,只是不想做出改變而已。

但在這個時候已經不重要了,看看大宋現在的朝堂上,大部分的官員依舊是那些通過傳統科舉的進士科及第後出任官員的。

而除了進士科外,還有明經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當然其他的幾樣幾乎難以擔當大任,這是進士科被看重的原因。

大宋的宰相除了趙普之外,幾乎都是進士科出來的及第學子,一旦儒家被從唯一的神壇上拉下來,最終的結果便是讓現在朝堂之上的大佬們失去了“立身之本”。

這自然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然而要改革,就需要等待,等待這些朝臣們慢慢的從政治舞臺上推下去。

而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因爲封建時代的官場上可沒有規定年齡的退休制度,也就是說即便是七老八十了,只要身體條件允許,那就可以一直在官位上做下去,直道老死。

所以歐陽修想要在眼下進行改革,幾乎是沒有任何可能,等那些朝臣全部老死了,他自己怕是也不行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文化改革可以進行,但卻要交給後輩子孫去做。

“陛下,若是我等還不能完成這場革新,怕是後世更加難以動手,臣已經不斷的改變每年的科舉,但依舊是進士科大熱啊!”

趙禎笑了笑起身道:“那就繼續改!朕覺得進士科也可以通曉數術,也可以通曉格物,否則就算不上我大宋的臣子,再說朕給你提議的分數制度你還記得嗎?不同的題目佔據不同的分數,當然,策論要佔據大比重,朕可不要只會死記硬背的書呆子!”

“臣不會放棄的!”

歐陽修知道趙禎的意思,但他依舊堅持。

趙禎頭也不回的擺了擺手離開,通過歐陽修他反倒明白了,想要在大宋進行文化改革,想要和儒家進行對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