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

作爲吐蕃人,仁欽桑波太瞭解自己的民族了,吐蕃人淳樸善良,性情至純卻容易被煽動,而這個民族卻也恰恰不缺智者。

但智者卻幾乎都是有自己的利益聯繫的,越是來自貴族的智者,他們的手段便越出類拔萃,越是身份高貴的人,他們的智慧便越超越他人。

若說普通部衆是溫順的犛牛,那頭人們便是狡猾的狐狸,看着粗獷的他們能輕易的發現問題的所在,以及陰謀的籠罩。

即便是邏些城也不是思麻部貴族們的唯一巢穴,雖然這座松贊干布建立起來的城池代表了吐蕃皇權的象徵,但此時的吐蕃已經沒有皇帝了……

這只是一座城池,一座歷盡無數戰亂開始破敗不堪的城池,以及瑪布日山上的巨大宮殿布達拉宮,這座宮殿的意義非同尋常。

即便是角廝羅攻城的時候,邏些城的貴族們也沒有把布達拉宮作爲防禦的手段,而當角廝羅拿下邏些城的時候,也沒有對布達拉宮做出一絲一毫的不敬。

雖然曾經的主人已經遠去,雖然吐蕃王朝的威名已經不在,雖然雄風消失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但那座至高無上的宮殿依舊沒有人敢去碰觸。

那是一座堡壘,同樣也是一座宮殿,當年吐蕃人的皇帝松贊干布爲了迎娶大宋的文成公主而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

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

當吐蕃王朝徹底消失之後,精明的頭人便開始率領自己的部族參與到了大混戰之中,各個部族之間的戰爭不斷,利益衝突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戰爭解決。

誰也不用擔心誰了,畢竟吐蕃這片土地已經在戰爭中走過了數百個年頭,就是因爲這些精明的族人,所以吐蕃纔會不斷的戰爭,不斷的死人,不斷的消耗自己的力量。

想要把所有人的頭人全部集合在一起,建立一個全新的王朝,這簡直就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何況角廝羅的突然出現,這個號稱讚普後裔的人第一次出現在吐蕃人眼中的時候就是個笑話。

誰不知道他曾經是個傀儡?即便是後來依附大宋了,也不過是大宋皇帝的鷹犬。

但誰知道這個人卻擁有尋常人沒有的野心,一同吐蕃,然後佔據吐蕃,把吐蕃王朝曾經的輝煌找回來。

他要稱爲吐蕃新的皇帝,和大宋以及中原對抗,多麼豪氣,多麼強大的宣言,只不過他在和思麻部頭人們密謀的時候卻大開殺戒。

打算殺死所有頭人,他知道吐蕃混戰如今的原因,他更是知道一羣吐蕃頭人聚集在已不會成事只會敗事有餘。

仁欽桑波非常贊同這一點,這些頭人聚集在一起永遠不可能出現團結,只有殺光他們纔會讓吐蕃安寧。

但很可惜,自己又是這些貴族頭人們利益之中的一環,他沒有機會做出選擇,他必須爲這些頭人的利益着想。

因爲宗教是建立在思麻部的,要想密宗昌盛,這些貴族頭人必須存在,而要想密宗在整個吐蕃昌盛,戰亂就不能停止…………

說來多麼的可笑,自己明明是尊者,卻要爲了宗門而做出這種有悖天理的事情來。

這讓仁欽桑波不禁想起了角廝羅,這個贊普的後裔很強大,並且很有手段和智慧,而且善於隱忍。

在他手中河湟之地部落繁衍、牲畜滋息,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不論農業、畜牧業都遠遠超過了吐蕃,把曾經在它上面的吐蕃甩在了身後。

據一位吐蕃酋長的透露,象青唐、邈川這樣的城市,它的糧食儲存量均可供一萬士兵十年之食!這是多麼可怕的數字?

牛、羊、馬的產量也很高,從宋對吐蕃的馬貿易量就可知道,最多的時候,吐蕃地區一年要向宋朝輸送將近四萬匹馬。

而和大宋通商之後,青塘便富裕了起來,河湟之地已經稱爲富裕的代名詞,這一地區的吐蕃人也跟着富裕起來。

家資二、三十萬貫的蕃戶不爲罕見,青唐城更是一座令人嚮往的寶城,城內殿宇嵯峨,梵宮林立;金冶佛像,金碧輝煌。

但這座城池所信仰的佛教和密宗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爲不是角廝羅自己選取的宗教,而是大宋派遣過去的宗教。

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贊普的後裔居然不能信密宗佛教,這說出去不知會有幾人相信!

仁欽桑波幾乎是一路悲憤的抵達江陵府,因爲他路上幾乎沒有見到佛門的蹤跡,即便是向人打聽也只是知道大概某個位置有座寺廟罷了。

這便是讓仁欽桑波心中悲憤的原因,佛道在大宋境內已經稱爲可有可無的東西,聽護衛他們的懷安軍的士兵說,便是那些不得子嗣的人家即便是尋訪天下名醫耗費萬巨也不願去佛門求子。

一路走來才知道大宋的繁華,幾乎所有路過的城市都是商賈繁多,百姓富足,鄉間的百姓收穫糧食,巨大的空地上滿是曬太陽的穀物,散發着迷人的香氣。

但最讓仁欽桑波吃驚的是,這些糧食一粒米也不用向朝廷繳納!

大宋皇帝居然免除了天下農稅,這不是暫時免除,而是永久免除!百姓不用繳納農稅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所有的糧食產出都是自己的!用多少算多少,只要是土地裡耕種出來的糧食,都能留下來不用向朝廷繳納一分一毫!

什麼樣的王朝能有這樣的大魄力?華夏數千年幾乎從未有過,仁欽桑波甚至懷疑,只要大宋把這項國策延續下去,就不會有人造反,天下人都會爲國家拼命!

不用問爲什麼,只要是個人都明白,一旦大宋消失了,他們今天的好日子也就消失了,除了大宋還有哪個王朝不收農稅的?

這樣的繁榮只有大宋能保障,除了大宋之外,還真的沒有朝代能做到!這樣的王朝當然是百姓擁躉的,不光要擁躉,還要用命。

所以仁欽桑波一路上都能聽到吐蕃狼這個說法……在大宋百姓心中,只要是的大宋過不去的,只要是給大宋帶來損害的不是狼便是狗!

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