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

天子車駕中的氣氛變得詭異起來,蔡伯俙和晏殊兩人怒目相視,而趙禎歪在軟軟的靠墊上笑眯眯的看着兩人,有分歧是好事,老爹的制衡之道說的一點也沒錯,兩人已經開始談論如何的進行利益交換了。

趙禎笑道:“蔡伯俙的話沒錯,商人也分爲三六九等有高有低,那稅收也可以如此劃分,小商小販的便收取較低的稅,而每月盈利超過八百貫的就要收取更高的稅,但朝廷會給予訂單作爲補貼,怎麼樣這樣就好些了吧?”

蔡伯俙連忙笑道:“好的很,好的很!可朝廷的訂單應該是不用交稅的吧?”他知道朝廷的訂單量往往是很大的,僅僅宮中一次採買的貨物就不是他一個蔡記能吃得下的,何況朝廷的訂單不光光是宮中的用度,還有其他各種東西,軍隊士卒的衣服,將作監的原料,衙門中的用度等等這些都是錢啊!

晏殊看着蔡伯俙得意的模樣冷笑道:“朝廷的錢可不好掙!要是東西出了問題可要拿人是問!”

“這還用你說?”蔡伯俙沒好氣的反駁。

趙禎苦笑着看着兩人,雖然嘴上不饒人,可心中卻早就沒有一絲火氣了,“朕只是先把這些告訴你們,不要聲張出去,等從鞏縣回京,便讓三司擬出具體的文書來,拿到朝中商討過後才能行文各司傳到民間。”

趙禎的話讓晏殊連連點頭,這就對了,之前他生怕官家避過朝堂發出中旨,現在看來官家還是遵守祖宗之法和君臣之約的。

相較於鬆了一口氣的晏殊,蔡伯俙卻心中舒坦,官家把這種事情特意提前通知自己,說明蔡記在官家心中還是很有地位的,可他忘了,蔡記知道這件事就相當於將門也知道。

趙禎是在利用蔡記的嘴告訴將門,大宋的商業改革要開始了,要發展工商業必須先制定出規範的行業規定來,如果是別人一般都是先扶持工商業再在摸索中逐漸的制定規範,但趙禎不同,來自後世的他知道工商業中的利弊,完全可以參照已有規範進行改良,這爲他省去了不少的時間和經歷。

況且有蔡伯俙和晏殊在,制定好的規範可以讓他們兩人給出謀劃策避免出現過於超前的事情。

天子的車駕其實就是移動行宮,其中不光有軟和的地毯,溫暖的碳盆,還有御案和書架,筆墨紙硯也是樣樣齊全,只要能用得上的,在這車駕中都能找到,趙禎暗自感嘆:這車大概就相當於後世的房車了!

隊伍緩緩前進,蔡伯俙和晏殊兩人拉拉扯扯的起身向蔡記的馬車走去,兩人即便再困也不願留在寬大的龍輦中過夜,趙禎看着兩人狼狽而逃的模樣奇怪的對彭七問道:“他倆跑得那麼快乾嘛?朕有不是吃人的猛獸。”

彭七把臉憋得通紅直直的搖頭,忙活一天的三才笑眯眯的解釋道:“這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您又不願意去附近的鄉紳家中過夜,這龍輦就相當官家您的寢宮了。”

趙禎嘴角抽搐着,難怪那兩小子跑得那麼快,留在皇帝寢宮中過夜的大臣以後就不用做人了……

長長的車隊就停在荒郊野外,這是趙禎的要求,嚴禁車隊進入村莊,四五千人的隊伍排開,村莊中的農田還要不要?已經到了初春,地裡的糧食恐怕早已種下,趙禎在路上就看見田地中已經有了些盎然的綠意。

即使這些御前班直都是經過三衛改造的,趙禎也不想打擾百姓的生活,但事與願違,隊伍的糧食供應還是要取自地方,白沙鎮的鄉紳地保族長紛紛帶着鄉儀特產前來慰勞。

所謂的鄉儀特產不過是些雞鴨魚肉之類的生鮮,這對文武官員來說算不得什麼甚至有些寒酸,但對普通的農人來說已經算是相當貴重的禮物。

但趙禎卻滿意的點了點頭,很好,看來他們也都知道疲憊一天的隊伍中最缺的是什麼東西。

隊伍不是光由官員組成的,還有御前班直的禁軍,騎馬的還好些,走在路上的打着旌旗儀仗的便要幸苦許多,這些鄉儀特產正好給他們補充體力。

宋人的一日三餐與後世不同,在晚上往往要補上一頓夜宵纔算是結束一天的飲食,跟隨在隊伍中的炊事班是太子三衛中唯一保留下來沒有被打散的建制,趙禎覺得炊事班長的手藝很好,又適合做大鍋飯,便讓整個炊事班直接加入御前諸班直中,成爲一個全新的建制。

五千禁軍在原地安營扎帳,樹林中的木材就充分的發揮作用,或是成爲柵欄營門,或是成爲帳篷的木樁,數口大鍋被架在營地的中央,還有不少的柴火被點燃,既能取暖又能燒烤。

朝中的相公只有一個王曾陪同,趙禎刻意的讓其他人留在東京城,美曰其名的說:政事離不開相公們的處理。還特意交代陳琳,把處理好的公文送到御書房就行,如果有加急文書直接由急腳遞送到自己的行轅便可。

其實這是想避開文臣的束縛,但兩府的相公們商議過後還是把王曾這位參知政事推出來,先帝下葬入陵,沒有一個相公在場成何體統?寇準和丁謂的聯名上書讓趙禎不得不帶上王曾。

文官自然的圍攏在一塊,武將也是同樣的,這是文武對立所造成的必然結果,還有就是宗室的小團體,自從趙禎平了榮王趙元儼的叛亂,把榮王府上上下下全部抄家貶爲庶民之後,這些宗室便小心謹慎起來,誰也不敢和趙禎隨便說話了。

都是些同族親戚,往日裡也少不了走動一番,其中的老人更是趙禎的叔伯長輩,但趙元儼在宗正司關押犯罪宗室的小房間中撞牆而死,死前還在牆壁上留下放過他兒子之類的話,讓宗室們開始用恐懼的眼神看待趙禎這位大宋官家。

炊事班的大鍋都是專門找將作監的鐵匠打造的,鐵鍋的好處是加熱快又節省時間,這完全符合軍隊的需要,況且蔡記的炒菜的秘密就在鐵鍋之中,文臣武將都緊緊的盯着營地中的幾口大鍋,肥肉扔進鍋中沒一會就變成豬油,在鐵鍋的加熱下散發出迷人的香味。

趙禎走到宗室的人羣中的一位老人,他是代替趙元儼坐上宗正之位的趙元佐,說到底他還是老爹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趙禎應該叫他一身伯伯或是大爺纔是,出於晚輩之禮趙禎恭恭敬敬的對着趙元佐躬身行禮道:“伯伯康安,小侄有禮了!”

“官家多禮,你已經是大宋的皇帝,即使宗族之間無論長幼都應按君臣之禮處之。”趙元佐趕緊還禮道。

這位大爺還真是如史書上描述的那樣,老好人一個。

當年爲了四叔趙廷美親自上書求情,甚至還和太宗當面申訴辯解,趙廷美被太宗囚禁導致趙元佐思勞成疾發瘋,如果說在這些宗室中趙禎最尊重的人就算這位楚王趙元佐了。

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