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

塞爾柱人發瘋了,這一點趙禎非常清楚,李酒的城防司已經把神都城的城門全部封鎖,整個神都城現在就如同一個封閉的“牢房”。

神都城的城防系統可以說是極爲完善的,高聳的城牆和上面的駐軍可以讓任何賊人插翅難飛,而無數高聳的箭樓則可以監視城中的一切。

爲了治安和防火需要,城市中建立起了無數的望火樓,這些望火樓的功能不光是觀望火情,更是成爲檢查城中動靜的有效建築。

現在的望火樓上已經站滿了巡城虞侯,每個虞侯的手中都拿着一柄最精良的鐵臂棘輪弩,這東西也被百姓稱爲燕翅弩。

這是大宋弩箭的集大成者,彈性極佳的鋼製弩臂擁有最佳的彈性,再配合棘輪以及弩臂上的偏心輪,這燕翅弩的射程已達四百多步,威力驚人。

但因爲造價的高昂,在大宋唯有神都城的城防禁軍所裝備,除此之外再無他人擁有,這些虞侯得到了來自中樞的命令,可以隨意射殺任何蕃人。

也就是說這座城市從現在開始對待任何外藩都是好不容情的,因爲就在剛剛,一個來自新疆路的商賈居然向趙禎出行的聖駕上潑灑火油。

熊熊的大火雖然沒有對趙禎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卻是挑釁了一個皇帝的威嚴。

身爲城防司監丞的李酒在第一時間封鎖了神都城,而趙力則是帶着親衛司的精銳如同瘋了一般在神都城中四處搜捕。

這個來自新疆路的商賈早已經被大火所吞噬,他自己死了不要緊,他的妻兒全部都已經被他殺死,顯然他是抱着必死的決心而來的。

這場襲擊背後的操縱者不言而喻,塞爾柱人已經瘋了,在軍事上的對抗已經演變到了君王的身上,那戰爭的意義就不同了。

蒲花羅在宋軍的進攻下岌岌可危,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塞爾柱人此時動用的手段卻是行刺敵國的皇帝,這顯然是一種挑釁。

只有被逼急了的情況下才會對君王動手,這也意味着塞爾柱人徹底慌張了。

王韻的軍隊圍攻蒲花羅已經小半個月,之所以沒有向前推進的最主要原因是塞爾柱人在不斷的往蒲花羅增兵。

這場戰爭現在已經到了膠着的狀態,而唯一比拼的東西就是國力,雙方之間的國力相差很大,尤其是已經進入初期工業化的大宋,在戰爭狀態下就如同一隻怪獸。

世人第一次見識到了工業所帶來的強大製造力,於是大宋這個巨人第一次開始利用除了自身以外的東西前行。

戰爭彷彿是最好的催化劑,大大小小的工廠都在不斷的接受來自朝廷的訂單,所有人開始拼命的做工,不斷的加工出戰爭所需要的資源。

單單是京畿路的弩箭箭簇產量已經到了每日近五十萬支的程度,而這原本是大宋上四軍近一年的消耗量…………

弩箭,箭簇,火藥彈,棉衣,軍糧等等全部被裝車向前線運輸過去,同時利用這場戰爭,大宋的公路也開始繼續修建,原本從新疆路開始大宋的公路系統就被簡化了。

畢竟和寧夏路比起來,新疆路的土地太過遼闊遙遠,人力財力也開始跟不上,但因爲戰爭的關係,大宋一時間調用了當地以及寧夏路的勞役開始修築公路。

誰也不知道這場戰爭會進行到什麼時候,源源不斷的馬車被製造出來,大量的軍備,棉衣被送往前線。

戰爭到這個時候纔算是剛剛開始,而就在這個時候趙禎御遇刺,神都城的百姓已經瘋了,仇恨的種子不斷燃燒。

大宋這麼多年來一直作爲天朝上國的存在,從來都是他們欺負別人,什麼時候被別人欺負到了家門口了,還是對官家下的手!

這還了得?於是乎無論是李酒還是趙力都得到了神都城中百姓的積極配合,並且這一次朝臣們也沒有開口。

事實上他們也被嚇壞了,眼下大宋的局面實在太好了,而這個局面全部來自於趙禎這個大宋明君,誰知道若是皇帝突然被刺之後會變成什麼模樣?

文臣生活在這個盛世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幸福,天下太平,文治昌盛,各家學說百花齊放,文臣大家留名史書指日可待。

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任何活在這個時代的文人都將成爲煌煌史書中的重要一員,是他們共舉了盛世,是他們輔佐了君王走到了今天,他們比誰都更加珍惜。

至於武將便更不用說,他們能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因爲趙禎的恩賜,原先他們受到文臣的壓制,可現在文臣不會看不起武將了,因爲已經沒有純粹的武將……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被趙禎改造成了另一種武將,一種有文化的武將。

在看到聖駕在火焰中熊熊燃燒的時候,朝堂上達成統一,無論文武都瘋狂的撲向趙禎的聖駕,希望能滅火,就衝着這些差點被燒成烤豬的臣子,趙禎也不能死在聖駕中。

車攆的底部有一個逃生的暗門,這是三才特意命將作監的匠人制作做的,爲此被趙禎以及皇后斥責了好一段時間,皇帝怎麼可能需要這樣的暗門?

但今日還幸虧有這暗門,趙禎在火其的第一時間便在三才諂媚的笑容下跳進了暗門,燒着的車駕繼續向前,而文武大臣們已經追着聖駕撲了上去。

當火滅被撲滅的時候,趙禎從後面擠進了人羣,用肩膀懟了懟歐陽修道:“燒的怎麼樣了?蘇老泉快去看看還有能用的東西嗎?”

“都什麼時候!你…………陛下!陛下!”

隨着歐陽修嗷的一嗓子,文武羣臣迅速把趙禎拱衛其中,生怕不知道自己在爲皇帝做肉盾,一個個把趙禎擠得喘不過氣來。

范仲淹靠得最近,不知是誰踩了他的腳,使得他中紅了臉道:“官家,四周百姓已經清空,秋獵之事官家還是暫緩,皇城司的人已經出動,京師十二門全部封鎖,還是等肅清賊人後再出城!”

對於范仲淹的提議四周的朝臣們是接連附和的,但趙禎搖了搖頭:“有親衛司在無礙,秋獮依舊,任何人不能破壞朕要做的事情,塞爾柱人也不行!”

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