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

一場進攻以振聾發聵的火炮拉開了序幕,彭七按照王韻的指揮率軍包圍了城池的南,北,東三面,大軍從三個方向了同時出擊攻城。

威力巨大的炸藥被放在城門口,隨着數聲巨響,塞爾柱的巨大木門就隨着煙塵灰飛煙滅,宋軍的步卒便如潮水一般涌入訛打刺城。

整齊劃一的五百陌刀手在前開道,身穿全身重甲的陌刀手如同一面大盾,弓箭射在他們的身上如同射在堅硬的石頭上,或是射入一點點斜斜的掛在盔甲的外面,或是被無力的彈開。

沒有東西能阻擋五百陌刀手的前進,大地也震顫着向他們表示屈服,當塞爾柱人的士兵靠近陌刀手的時候,如山如牆的陌刀被舉了起來,在陽光下反射着驚人的亮度。

刀牆過後碎屍遍地,連戰馬都能一劈爲二的陌刀人在他們的面前就是如同豆腐一般。

塞爾柱人身上簡陋的鎖子甲在陌刀面前根本就沒有什麼效果,鋒利的橫刀帶着萬鈞之力輕鬆的就能斬斷鎖子甲上面的鏈釦。

當陌刀手推進的時候,伸手的長槍手,弩箭手不斷的屠戮着四周塞爾柱士兵的生命,雙方之間的戰鬥本就是不公平的,無論是在人數上還是在武器裝備以及鬥志上。

圍三缺一的好處便是不給敵人殊死搏鬥的勇氣,讓他們從心中知道沒有必要拼得魚死網破,他們還有一線生機。

這是華夏戰術體系中心理學爐火純青的運用,詮釋了什麼是攻心爲上。

西門成爲塞爾柱人逃竄的方向,宋軍的不斷推進和擠壓使得他們除了西門之外無處可逃,當倉皇而出的塞爾柱人從西門逃出的時候,不遠處便是滾滾的西洪河。

只要度過西洪河他們就算是保住性命了,西洪河源自天山山脈,一直向西流入花刺子模海,是一條極長的河流。

想要繞過西洪河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辦法就是泅渡過河,面對身後的虎狼之兵,塞爾柱人沒有選擇,只能硬着頭皮的泅渡。

船隻是有的,只不過數量太少,面對數萬人的塞爾柱守軍完全不起作用,宋軍的撲殺還在繼續,戰爭一旦開始就沒有那麼容易停下。

當塞爾柱人抵達河邊的時候,更多人只能跳下河水中不斷的向對岸游去,還好這是在秋季,雖然河水冰冷,但水量並不高,若是遇到汛期根本就不用想泅渡過河的事情。

就在塞爾柱人慶幸的時候,宋軍的騎兵碾壓過來,楊懷玉的背嵬軍選擇了最爲正確的作戰方式,半渡而擊之…………

無數的塞爾柱人被衝殺至水中,被分割成兩半的塞爾柱人一面在河中掙扎,一邊在面對背嵬軍騎兵的屠戮。

背嵬鐵騎是大宋最爲精銳的騎兵部隊,也是趙禎親手組建的騎兵,軍紀嚴明,號令統一,裝備強大,戰無不勝。

當塞爾柱人遇到他們的時候幾乎已經崩潰,楊懷玉率軍在被分割開的塞爾柱軍陣中不斷的來回衝殺,這是一場戰鬥也是一場屠戮的開始。

正在河中泅渡的塞爾柱人幾乎毫無防備,弩箭漫天攢射,塞爾柱人慘叫着沉入水中,只有傻子纔會在泅渡的時候穿着盔甲…………

毫無抵抗之力的塞爾柱人如同落水的羔羊,宋軍根本就不需要瞄準,只需進行無差別的射殺即可,這樣的射殺使得塞爾柱軍損失慘重。

鮮血染紅了整條河,河面被浮屍塞滿,追擊的宋軍也已經趕到,和背嵬軍一起形成夾擊之勢,塞爾柱人徹底絕望。

僅剩的千餘人在被屠戮之前舉起了白色的旗幟,他們不敢再度抵抗下去,面對強大的宋軍再負隅頑抗的結果必然是被盡數消滅。

訛打刺城一戰僅僅是過了半日的時間就結束了,塞爾柱軍隊傷亡慘重,宋軍開始了戰場的清理與覈算。

此戰宋軍戰損共計兩千八百一十人,重傷三百人,輕傷一千人。

在攻城戰的時候死傷人數不足五百,剩下的都是在對付塞爾柱親兵的時候戰死,兩千三百人的傷亡讓王韻心痛不已,這些都是上四軍中精銳騎兵,雖不及背嵬軍也是大宋的精銳力量,戰損一人是巨大的損失何況戰損兩千多人。

好在攻城的時候沒有折損多少人,也讓原本糾結的王韻臉色稍稍好轉。

至於塞爾柱人的五萬守軍,其中三萬人的騎兵被全殲,兩萬多人的守城士兵被殲滅一萬六千多人。

剩下的事前三千多士兵歸降,宋軍對待俘虜可沒有多麼仁慈,這些人的任務便是修繕訛打刺城,成爲宋軍的勞役。

城防需要重新加固,屍體需要清理,這些都要交給塞爾柱的俘虜去做,已經被宋軍的強大所擊潰的他們無力再度反抗宋軍。

宋軍的補給從八刺沙袞抵達恆邏斯城,再從恆邏斯城運往訛打刺城,一條完整的後勤供給線便產生了。

從訛打刺城開始,宋軍一路向西,百納克特,噠失幹,義刺克,俱戰提,拔汗吶等一衆沿着西洪河的城池被宋軍攻克。

塞爾柱的西洪河防線全線崩潰,在此之後幾乎一馬平川無法阻擋宋軍的進攻。

而塞爾柱人做夢也沒想到宋軍會突然對他們發動進攻,這場進攻是如此的猛烈,以至於塞爾柱的邊境城池在短短的十天時間算上白水城便足足丟掉了八座城池。

這些城池不是普通的城池,都是邊境上的城池啊!

這些城池擁有人數不少的駐軍以及完善的城防,甚至還有帝國精銳部隊在,但即便是如此還是抵擋不住大宋的進攻。

並且宋軍的情報準確,對每座城池的瞭解甚至超過了塞爾柱人自己,駐軍的多少,裝備如何,城池結構等等。

其實這只是宋軍的第一步而已,邊境上的塞爾柱城池衆多,這些城池幾乎都是塞爾柱抵擋大宋的防禦體系,其中不少的城池僅僅是一做軍城而已,並沒有百姓居住,也沒有商貿往來。

目的很明顯,是爲了防備大宋向西進行擴展而設置的,宋軍是不宣而戰,而塞爾柱依舊有如此多的士兵駐紮在這裡,由此可見塞爾柱對大宋的提防。

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