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

參謀兵事院是趙禎一手創建的,對這裡的一草一木甚至是周圍環境趙禎都瞭解的無比透徹,只要這裡被封鎖,幾乎沒有泄漏消息的可能,至於前衙的公廨他並不在意。

這些官員自己的事情都忙不過來,哪有功夫去打聽後衙發生了什麼?都是聰明人看着架勢也該知道什麼是不該碰觸的禁忌,尤其是官家從後衙走出來更是說明了一切。

最多便是對天竺用兵,這件事誰都知道,沒有什麼好吹噓的,對於參謀兵事院來說,眼下最大的事情也就是它了。

可這件事誰也沒有放在心上,天竺以個外邦蠻夷之地,大宋數錢兵甲便可橫掃一方,便是十萬大軍也不是宋軍區區幾萬人的對手。

這樣的戰力便是在吐蕃人面前都不夠看的,何況是大宋?

所以沒人擔心天竺,也沒人去關心參謀兵事院的後衙發生了什麼,誰都知道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老實本分的把自己是事情幹好,後衙的禁軍,衙門門口的禁軍也不過是一件擺設。

趙禎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彭七,他不覺得錯的人是他:“起來吧!你知道朕這裡不興這個,若是賊人走脫給朕抓回來就是,你在朕面前跪着又有何用?”

“最臣不敢!罪臣辜負官家信任,請官家賜罪!”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請罪的了,趙禎沒有回答,而是望着殿門外的天空:“塞爾柱人的是手腳伸到了哪裡?軍備司?格物院?還是廣貿司?”

彭七立刻顫抖的回答:“唯有巡城司一處,且是外城側防院的下屬巡班,爲的是窺伺軍械,但巡城司不着重甲,不配棘弩,無有火藥彈。只有橫刀一柄,鉤索,捕網一二。”

趙禎點了點頭,事情並不是很嚴重,趙禎點了點頭道:“盜走何物?”

“橫刀一柄!胸甲棄於道側。”

跑路是沒有辦法帶着厚重胸甲的,只能遺棄在路邊,橫刀的技術並沒有多麼先進,值不夠是經過反覆鍛打而成,至於其材質和參雜的其他東西,趙禎不相信塞爾柱人能發現。

畢竟這個世界上大宋的冶金纔是最發達的,即便如此也很難反向推理出橫刀之中加了什麼東西。

“塞爾柱人已經把手伸到了神都城,儼然是已經有所準備,你且要小心一些,畢竟是神都守備將軍,若是出了事朕也保不住你的腦袋。”

“官家放心,罪臣已經派人追捕,相信很快便有消息!”

趙禎擺了擺手:“這件事就交給三才了,你不要管,朕要派你去西面,王韻此次將會領軍掛帥,軍中的驕兵悍將他能震的住,但卻沒有你那般應用自如,此去做他副將也好幫襯一二。”

彭七興奮的擡頭望向趙禎,只不過他看到的是官家稍顯落寞的眼神,他知道這是官家心中的遺憾,自從呼倫貝爾城回朝之後,再也不會有御駕親征的機會和可能了。

自己是官家最爲親近的武將,又是太子三衛的老人,官家這是讓自己完成他心中的遺憾。

“罪臣一定三日一奏,五日一疏!”

彭七退下了,趙禎卻沒有離開,透過垂拱殿的殿門不光能看到高遠的天空,還有大慶殿邊上兩座高高的闕樓,闕樓上身披重甲的武士經過歲月的洗禮,雨水的沖刷越來越明顯了。

只要靠近皇城就能看到他們偉岸的身影,他們也成爲神都城的象徵,有人說他們是神荼與鬱壘,日夜守護趙宋官家和大慶殿,也在守護大宋的安寧。

但只有趙禎知道,這倆個武士並非是神荼與鬱壘,而是自己心中的執念,當初這倆個武士一個是西夏一個遼朝,後來變成了契丹與女真,在後來變成了倭國和西域,直到後來變成了天竺與塞爾柱,而現在這倆個武士變成了大宋內外的矛盾。

他們時刻提醒趙禎,大宋的威脅就在不遠處,就在自己的身邊,隨時都有可能埋葬大宋王朝。

蘇軾在鵬珈羅做的很好,鵬珈羅現在已經是屬於大宋的土地,說實話趙禎沒想過要佔領鵬珈羅,孟加拉這個後世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現在卻在大宋的經營下欣欣向榮。

大量的工業進入鵬珈羅後使得這裡快速的富裕起來,商賈也樂意到這個新興的土地上進行交易,帶回大量的稻米,黃麻以及蔗糖。

鵬珈羅的面積很大,幾乎與大宋的雲南路面積相當,既然已經歸了大宋,名字也就改了,大多數朝臣上疏都是以雲南西路爲名,很貼切,鵬珈羅可不就是在雲南路的西面?

至於蘇軾的老子蘇洵,這段時間也沒有閒下來,或者說大宋的六部相公都沒有歇下來,以范仲淹爲首的參知政事們正在一切商討《大宋欽定憲法》的修繕工作。

一部憲法從編篡完成到試行,再到修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既然要樹立法治,那就要一步一步來,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本來大宋的朝臣們就屬於特權集結,皇親國戚也是如此,而憲法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權利,好在文人重視法制,認爲這是限制皇權氾濫的最好手段,皇親被趙禎打壓的只敢支持皇帝,外戚則是沒有人敢擅自言語。

報紙三天兩頭的宣揚法制的好處,百姓們不是傻子,一切依法而行對他們來說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什麼權貴這時候都沒有法大。

大宋雖然一直戰事未挺,但自身卻在休養生息,因爲戰爭的支出從沒有給朝廷帶來壓力,相反收益頗豐,這樣便也間接的給百姓帶來好處。

普通人進工廠養家餬口,城市不斷變多變大直接的好處便是安置了更多的人,每個城市都需要大量服務業者,便是農村之中的農人也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種。

因爲土地兼併這個導致歷代王朝緊張的問題已經被趙禎給消除。

有錢人不再囤積土地,而是建設工廠,從工廠的商品獲取利益,糧食能賺多少錢?何況大宋的糧食只會越來越多,因爲土地越來越多了啊!

當然移民也越來越多,那裡的土地荒廢,那裡就能移民百姓,只要在官府的管轄之內開墾土地,都能在官府備案,成爲開墾出荒地的主人。

在大宋真沒有什麼人說自己活不下去的,除非是懶到骨子裡的潑皮無賴,但這種人也有自己生存的技巧。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