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

就在鵬珈羅的造反大獲成功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波羅王朝的大軍已經趕到了鵬珈羅,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原本還在“打土豪分田地”的首陀羅和賤民驚恐萬狀。

他們迅速的銷聲匿跡,原本大好的形勢覆水東流。

不光土地不要了,他們還回到了原本自己所在的農莊之中,繼續開始每日的勞作,然後把土地上的所得送到農莊的庫房當中,甚至有人還千方百計的把吠舍找出來,讓他繼續管理農莊。

原本已經打下大半的鵬珈羅瞬間被“打回原形”,樑懷等一衆黑手目瞪口呆,沒想到這些天竺人居然如此膽小怕事,稍有壓力便沒了主張。

即便是之前已經下定決心,並且留了血才換來的東西轉眼之間就能拱手送人,而這些天竺人清一色的把責任都推到了他們的身上。

在這些天竺低種姓的人看來,是大宋拋棄他們在先,沒有早早出兵,沒有保護他們,而波羅王朝的鎮壓軍隊卻來的非常之快,他們沒有能力與之對抗,只能繼續苟且…………

何況他們已經習慣了苟且,稍稍的反抗只不過是看到了大宋伸出的援手,但他們自己不願使勁,無論大宋怎麼拖拽也沒有辦法。

數萬天竺軍隊再加上臨時抽調出來的數萬天竺雜軍人數已經近十萬之衆,這樣龐大的人數八百黑手根本抵擋不住,就是把這些人捆在一起仍有黑手宰殺,也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才能殺完。

土奼城中的黑手們聚集在一起,樑懷已經做好的撤離的準備,眼下天竺人來勢洶洶,若是與之硬抗,必回全軍覆沒,八百人對抗近十萬人,怎麼說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原本他是打算把天竺的低種姓聚集在一起爲自己所用,讓他們投靠大宋和天竺人的援軍作戰,可誰知道他們一見高種姓派來的軍隊立刻作鳥獸散。

只留下了八百黑手在土奼城中頑抗,甚至有許多原本造反的低種姓還參與了天竺的援軍,這羣沒骨頭的傢伙果然是靠不住的。

從一開始樑懷便有了最壞的大宋,但他做夢也沒想到天竺人的性子這麼軟。

“都監,眼下咱們這就走了?”

“不走又能如何?天竺人爛泥巴扶不上牆,我等還是先一步離開的好。”

即便是要走也有些捨不得,畢竟是親手打下來的一座天竺城池,並且還豬呢比大幹一場,誰想到天竺人自己不爭氣壞了好事。

城中的天竺人已經開始跑路了,之前爲了安心,也爲了不讓他們拖後腿,樑懷已經下令大開城門,凡是不願留下的人都讓他們走,誰知道一夜之間天竺人拖家帶口幾乎走的差不多。

現在好了,城中剩下的不是老弱就是病殘,至於其他的人都是在天竺犯了事的或是精明的人,他們認準樑懷等人要走,要返回大宋,希望順帶着把他們捎上…………

樑懷已經徹底失望,他自認爲在天竺這麼多年還是比較瞭解天竺人的,誰曾想最後居然都是些貪生怕死之徒。

這樣的人不值得拯救。

只要離開就是好事,就能活命,最後樑懷等人還是決定離開了,他們要前往大宋的邊境,尋找機會。因爲他們相信蘇軾這個大宋的駙馬,雲南路的轉運使一定會支持他們。

就算是現在沒有援軍過來,天竺人和大宋之間的戰事已經爆發,早晚有一天這鵬珈羅的土地還是他們的。

八百黑手在城中列隊,他們即將前往大宋,和之前不同,眼下的黑手們幾乎都是有戰馬,行軍速度極快,最多需要三天時間便能趕到騰衝府去。

但就在城門打開的一瞬間,一騎快馬衝了進來,那人身穿大宋的騎兵盔甲,便是胯下的戰馬也是高大異常身披馬鎧。

顯然這是大宋的戰馬,馬上的騎士翻身下馬之後快步上前,對着彭七躬身道:參見樑都監!卑職是騰衝軍傳令兵,乃吳將軍麾下!”

“哦?”

樑懷是又驚又喜,望着眼前的人道:“你之前來所爲何事?莫不是蘇轉運使派兵援助我等了?”

來人抱拳道:“啓稟樑都監,我騰衝軍以越過怒江,五萬大軍很快抵達,最遲三天!王將軍的意思是我騰衝軍前軍三千人快馬加鞭趕到,助你一臂之力,萬萬守住土奼城!一城在手進可攻退可守,萬萬不可丟棄!”

樑懷大喜,望向城門道:“人呢?怎麼不見這三千人馬的身影?”

傳令的騎兵笑了笑道:“吳將軍擔心您撤軍太快,命我快馬加鞭趕來通報,三千人馬轉瞬即至!這是統兵的令符請您收好,您也把印記拆分一半讓我帶走,以此爲憑,返回軍中覆命!”

樑懷點了點頭,這是應該的,自己得了三千人的臨時統兵之權,自然該把自己的印記分出一半交給“吳鐵膽”,否則到時間也說不清楚。

原本山窮水盡,沒想到轉眼之間便是柳暗花明,三千騰衝軍前來相助,守住這土奼城還不易如反掌?

他們八百人便已經能奪下土奼城了,再來三千人便能把這土奼城守得如銅牆鐵壁一般,要知道三千人的前軍要帶來多少的輜重?

難怪他們要比傳令的騎兵慢上一步,看來和自己想法一樣的人不光是黑手的兄弟,連那位駙馬轉運使也是想到了其中的關竅。

若是說官家下旨命他援助自己樑懷是萬萬不相信的,畢竟這雲南路到神都城像個千里之遙,這麼短的時間還不夠消息走一個來回的。

黑手一旦進入大宋便可使用所有驛站之中最好的快馬和飛鴿,消息一刻也不會延誤,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傳遞的這麼快。

顯然他蘇軾也是個聰明人,也看到了眼下的奪取鵬珈羅的機會,否則不會輕易派兵前來,至於這個吳萬全“吳鐵膽”樑懷是早有耳聞。

聽說此人是曹家的外門子,在軍中作戰勇猛號稱鐵膽,眼下沒有官家的聖旨他便敢聽從蘇軾的調遣前來作戰,不愧是有一隻“鐵膽”啊!

其實他哪裡知道,爲了這件事吳萬全和蘇軾兩人之間大大小小吵了不下數次,但最後吳萬全妥協了,反正出了事由他蘇軾兜着,畢竟人家有臨機專斷之權嘛!

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