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

波羅王朝是天竺的統治王朝,控制了天竺的大部分地區,王朝的國都就在曲女城。

波羅王朝崇尚佛教,對僧侶的賞賜是前所未見的,城池之中更是如此,並且這座城市和大宋也頗有淵源。

其實從大宋建國之初開始,波羅王朝和大宋之間就已經存在過短暫的聯繫,宋初太祖欲繼唐時西天求法之盛舉,乃大規模遣僧往印度求法。乾德二年遣繼業等共三百人往西天求法。

繼業抵達曲女城後立刻被這裡的繁榮景象給震驚,並且記錄在了遊記之中,他沒想到天竺的曲女城和東京汴梁一樣是一座繁榮富貴的城市。

“城隍堅峻,臺閣相望,花林池沼,光鮮澄鏡,異方奇貨多聚於此。居人豐樂,家室富饒。華果具繁,稼穡時播,氣序和洽,風俗淳質。容貌妍雅,服飾鮮綺。篤學遊藝,談論清遠,邪正二道信者相半。伽藍百餘所,僧徒萬餘人,大小二乘兼功習學,天祠二百餘所,異道數千餘人。”

曲女城中不光有佛教還有許多其他的宗教,當然這並不影響他們傳統的種姓制度,即便是在講究衆生平等的佛教之中,種姓制度依然存在,並且毫無改變。

高種姓的人僧侶成爲王朝統治者的座上賓也是極爲常見之事,類似於中原的國師。

鳩摩羅檀在波羅王朝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言行無時無刻的影響著作爲帝王的那耶波羅,所以他的話受到了那耶波羅的重視。

獨自一人在宮殿之中的那耶波羅開始懷疑,自己對大宋的態度是不是太過敷衍,但這麼多年來天竺和大宋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直如此嗎?

劫掠幾個大宋商賈便讓這個號稱是天國王朝的大宋惱羞成怒?不就是一點貨物而已嗎?那些高種姓無意傷人性命,只是爲了財富而已。

即便是報復,大宋做的已經夠多的了,禁絕商賈往來,驅逐天竺難民,包括收納難民爲大宋做工這些難道還不夠?爲何還要不依不饒!

在那耶波羅看來天竺並沒有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而大宋一直在強勢的威脅他們。

這是心態上的問題,也是高高在上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的錯覺,一切問題在他的眼中都不算大事,至於窺伺乞藍部利國監…………都是天竺子民在那裡生活勞作,怎麼就不是天竺的土地了?

那耶波羅已經知道了乞藍部利國監的情況,對於從那裡出產的貨物早已垂涎三尺。

不光是他,整個波羅王朝都是如此,他們沒想到那些在天竺毫無作用甚至是拖累的賤民居然會有如此作用。

那耶波羅的心情很複雜,一邊他不希望和大宋發生戰爭,另一邊又覬覦利國監的財富,對他來說天竺賤民創造出的財富都應該屬於天竺,屬於波羅王朝纔對。

即便是宋人使用了這些賤民,也應該向天竺支付錢財,否則憑什麼白用?這些賤民是天竺的賤民,就算是天竺不用大宋也不能用!

奇葩的強盜邏輯再次上演……

現在宋軍水師進攻烏茶港以及烏茶城,這就是對天竺的入侵和宣戰,那耶波羅看着地圖上的那個被染料塗成鮮紅色的倆個小點,心中有了自己的打算。

當初大宋丟掉了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天竺給了大宋通商西方的機會,現在大宋非但不對天竺感恩戴德,還來入侵天竺的土地劫掠天竺的財富,這就是他的不對。

紅色的染料“染紅”了那耶波羅的眼睛,也讓他心中莫名的怒火熊熊燃燒,天竺不光要報復大宋,還要從中獲取利益,而賠償天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雲南路的乞藍部送給天竺!

…………………………

曲女城是天竺的國都,是整個波羅王朝的財富與權利最爲集中的地方,在這裡也不乏眼光卓絕之人,也不缺聰明之人,和朝堂不同,曲女城中的一些高種姓權貴極力反對和大宋開戰。

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到過大宋,並且曾經常年和大宋通商的高種姓商賈,他們見識過大宋的厲害,知道宋軍的強大,大宋朝廷的財力雄厚。

在他們看來與大宋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而且從此以後再和大宋通商的希望將會徹底消失。

但很快一道皇帝的命令便讓他們徹底絕望,那耶波羅宣佈戰爭開始了…………

現在的天竺唯一通商的手段便是和北方的塞爾柱王朝秘密通商,塞爾柱人明確表示通商可以但絕不能大白於天下,因爲此舉會使得大宋對塞爾柱懷恨在心,甚至是報復。

由此可見塞爾柱人也是懼怕大宋的,在這個時候天竺與大宋宣戰,無異於自尋死路!

但在那耶波羅和大部分高種姓權貴看來這是天竺的一次機會,他們的目的不是侵略大宋,不是奪取大宋的疆土,而是爲了獲得勝利,讓大宋知道波羅王朝的厲害。

如此便可從大宋的手中再次獲取通商的權利,以及乞藍部利國監…………

曲女城的高種姓很快分爲兩派,一派支持那耶波羅的決定他們佔據了大多數,而另一派則是完全相反,不光不支持那耶波羅,甚至要求儘快派出使者帶上貴重的禮物與大宋重修於好。

波羅王朝並不是懦弱的王朝,在建國之初他們與佔據摩臘婆和拉賈斯坦的瞿折羅-補羅帝訶羅人連年作戰,波羅王朝也曾與向北擴張的羅溼陀羅拘陀發生過戰爭,當年在曲女城中發生的三方混戰最後以波羅王朝的勝利而結束。

此後在與大宋的不斷通商中,波羅王朝迅速積攢財富,也正是因爲如此波羅王朝才統一了整個天竺,國力空前強大,在那耶波羅看來,大宋雖然強大,但波羅王朝也有一戰之力。

只不過很快積極備戰的曲女城就遇到了另一個問題,來自泰米爾人的求助,這個他們曾經支持的南方強大部族不斷的襲擊和劫掠僧伽羅,戰果頗豐,爲王朝提供了大量的財富。

可現在他們卻向王朝請求出兵援助,原因是大宋的艦隊出現在了僧伽羅,並且支持僧伽羅王和泰米爾人的戰爭。

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