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

“起來說話,年輕人!”

趙禎從馬上扔下一隻手套,這意味着陳宏可以跟隨在大駕滷薄之中,也意味着他得到了皇帝的單獨召見。

四周的百姓嫉妒,而三才微微吃驚,若是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官家往往是打發官吏去處理,絕不會親自召見,用官家的話來說“皇帝也是很忙的!”

這種求見和官家出外在神都城與小販說話不同,再用官家話來說,“前者是答應以帝王的身份慎重的和別人進行對話,而後者則是以大宋普通人的身份與百姓對話”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可現在,官家顯然是要單獨召見陳宏,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從未有過的情況,三才迅速上前把陳宏帶到隊伍的最後,並和他說清楚:“你是沾染了天大的因果,官家答應單獨召見你,你跟在翊衛八角鈴之後,萬萬不可再度唐突,否則便沒人給你主持公道了。”

陳宏其實也是憑藉一時之膽氣,否則本本分分的他絕不敢幹出御前攔駕的事情,現在想來還有幾分後怕和難以描述的感覺。

但最讓他沒想到的是,官家居然順理成章的答應單獨召見他,這說明父親的事情還有的談,他現在最希望的就是朝廷能出兵爲父親報仇,也能把父親的遺骨接回家鄉安葬。

趙禎的所作所爲讓圍觀的百姓大爲感動,陳宏的事情神都城中很多人知道,尤其是在內城之中,都知道有這麼一個天天在宣德門前喊冤的年輕人。

雖然官家是個聖明之君,但人們宗室期盼着能受理陳宏的訴狀,現在他御前告狀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是被帶入了儀仗隊伍之中,看架勢還能得到皇帝的親自召見,這可算是滿足了百姓們的吃瓜之心。

當然還有一些東西百姓們沒看到,卻有人看到了,朝中的官員中一些精明之人就明白趙禎是如何化繁爲簡的手段。

好言勸慰看似表明了態度其實什麼都沒說,把陳宏帶入大駕滷薄的隊伍之中看似是恩寵,可也是變相的把他控制了起來,這樣一來把影響降到了最低的同時,也讓百姓心中感佩。

官家的一舉一動拿捏的如此到位,簡直就是化腐朽爲神奇,身爲帝王能做到這一點可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多年在朝堂之中磨練出的御下手段。

尤其是朝中的相公們,他們都知道官家這邊纔剛剛下旨禁絕與天竺的往來,怎麼可能再度對天竺表態?

陳宏此次與御前告狀在三省六部的相公眼中絕不會成功,當然這一點他們是絕不會戳破的,他們相信趙禎能妥善處理這種事情。

皇駕抵達宣德門,這裡是神都城內城與皇宮的分界線,雖然只是一門之隔,但卻是至高無上的權利分水嶺,在宣德門之內是大宋的最高權利者和他的權利機關。

此時的宣德門上盛況空前,所有於禮制有關的東西都被擺放了出來,即便是宮門口都放上了長案六畜等等祭禮,顯然這是要在宮門口就開始祭天地和祖宗。

稍稍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城牆上有着八門巨大的火炮,黑黝黝的炮口朝天,當大駕滷薄靠近的時候,火炮轟鳴,鳴炮三十二響向趙禎這位大宋皇帝致意。

三十二響,這是大宋最大的戰艦神舟所裝備的火炮數量,也是迄今爲止大宋能夠裝備最多火炮的戰艦。

當年趙禎以鳴槍禮祭奠大宋的將士英魂,如今這鳴炮禮也算是相互呼應,不光是向趙禎致意,也是對大宋征戰多年將士們的致敬。

這一點做的讓趙禎頗爲滿意,顯然這樣“出格”的點子不是皇后想出來的,趙旭這孩子雖然中規中矩,可有的時候卻從不缺天馬行空的點子,雖然出格但卻讓趙禎很高興。

太子總算是有一點自己的主見了,並且打破常規和束縛,這一點便是極好的,現在的大宋連普通的百姓和讀書人都開始打破常規,若是他趙旭再沒有一點改變,以後的大宋江山能不能在他手中發揚光大還是個問題。

隨着文明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教育的普及,大宋原來越像是一個啓動完成已經在鐵軌上奔馳的火車,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因爲基礎打得好,以後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連趙禎都不知道。

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人可以讀書學習,這在大宋已經成爲制度化,而教育的意義就是讓人獲得知識,讓文明獲得進步,帶動整個國家飛速向前發展。

趙禎相信早晚有一天會出現一場工業革命,甚至是一場文化革命與復興,這是物質基礎豐富,文化基礎強大的必然結果,誰都不能阻擋這個股歷史潮流和大勢所趨。

而眼下什麼天竺,什麼波羅王朝,什麼歐洲,什麼羅馬帝國,塞爾柱帝國在趙禎眼中都不算事,眼下最重要的是什麼?

或是說眼下大宋最大的敵人是什麼?

щщщ_ Tтká n_ c○ 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但卻即將到來的那股變革潮流,文明的飛速發展必然帶來變革,這即使量變導致質變。

若是不能早早的把制度定下來,在大變革突然到來的時候,大宋的江山會動搖,甚至會被變革的大潮所吞沒,甚至連意識形態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趙禎想想都覺得後怕,畢竟歷史上歐洲進入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都對當時的政權和人們帶來極大的震動。

前車之鑑還在,趙禎不會視而不見,也不會任由這個社會發展,任由這個明知道會出現動盪的東西對大宋造成太大的影響,說不定還會對整個華夏文明的演化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

現在一點小事都會讓趙禎變得敏感起來,這不能怪他,因爲人對未知的東西永遠充滿恐懼,歐洲的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趙禎見識過,但這些東西在大宋的土地上發生會是一副什麼模樣?

這一點趙禎卻不知道,因爲華夏文明沒有經歷過這些,華夏文明邁入新時代是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的侵略下開始的。

傳統的制度從秦朝開始定型,雖然過程也在不斷的改變,但封建制度始終沒有改變,一直延續了數千年之久。

直到有一天,西方世界向華夏展示了完全不同的制度才華夏才發現原來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

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