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

既然朝臣們都把問題推給了民情司,趙禎就沒辦法裝作不知道,何況這件事關係到那些依靠南絲綢之路吃飯的百萬民衆。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爲趙禎現在不希望出現兵事,也不願再次對外戰爭,原因很簡單,大宋要發展草原,對草原進行基建,發展和城市化。

龐大的草原需要投入無數的精力,人力,財力和物力,是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即便現在已經有了收穫但和趙禎的預期相比卻相差甚遠。

而對天竺用兵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天竺的地形和草原幾乎是一個極端,大平原有,山脈也有,地形複雜,氣候與中原完全不同。

用兵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要考慮的問題實在太多,而大宋的百姓卻要靠着南方絲綢之路吃飯,其中的問題就很大了。

天竺人即便是再愚蠢也不會自斷財路,這樣做下去只會讓大宋的商賈越來越少,甚至是讓天竺國內缺少來自大宋的商品。

而這也許是天竺想要向大宋表達的一種意思,趙禎細細品味,結合天竺的國情很快就明白了爲何會出現這種狀況。

天竺是誰說的算?當然是最高中心的婆羅門!而這些婆羅門可不會去管窮人的死活,然而天竺的窮人卻絕不會反抗,他們已經被種姓制度給壓迫的沒有人性,只剩下了奴性。

問題來了,這樣的王朝需要大宋動手嗎?趙禎明白了一些東西,這時候他選擇內部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軍事,但對波羅王朝和天竺的懲罰卻必須進行。

這就是天朝上國的威嚴,不可侵犯,讓所有知道,看到侵犯大宋威嚴的下場,這是必須要做到事情,也是殺雞儆猴…………

懲罰這種“惡徒”的最好手段是什麼?不是讓他們受到戰爭之苦,而是讓他們後悔。

要知道大宋的商隊在天竺也有一部分市場,在那些市場之中也有買賣,而原本這些市場是不存在的,是大宋商賈來了之後才形成。

大宋商賈不光在這裡賣出商品,也會購買天竺的貨物,帶回大宋銷售,而天竺人也會由多家商鋪組建商隊前往大宋販賣。

但現在,天竺人得罪了大宋,大宋的商賈生意還是要做的,只不過卻是換到了另外一個地方,西域絲綢之路…………

大宋的南方已經被經營的相當好了,而西北面的西域,黑汗,以及草原卻還在建設之中,需要大量的物資和貿易帶動那裡的發展。

既然天竺那條絲綢之路不通,那就直接放棄好了,這樣還能把大宋的資源更多的分配到西北之地和草原上,對建設北方有着莫大的好處,何樂而不爲?

懲罰波羅王朝最好的辦法不是對它進行攻伐,而是封鎖,讓他們繼續貧困下去,讓他們失去原本得到的東西,這纔是最好的報復。

對於天竺的土地,趙禎並不感興趣,那裡的信仰太過執着和強烈,沒必要給大宋增加負擔,何況在大宋的西面還有一塊巨大的土地在外。

吐蕃的麻煩還未解決,如何讓他們老老實實的接受大宋的統治,這還真是一個麻煩的問題。

原本的趙禎並未感覺到大宋的兵甲疲憊,但現在卻能很明顯的發現問題,現在真的不是再無限發動章的時機,大宋需要休養生息,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車輪滾滾向前,聖駕之中蕭撻裡在御案前細心研墨,墨汁化開後趙禎提筆在民情司的奏疏下寫下了御批:“着雲南路封其所有榷場,邊關要衝城,傳旨蒲甘王斷絕與天竺之往來,否則我大宋一併懲戒!大宋之商賈凡依南絲路而生者,盡數攜貨北上,朝廷免其關稅之半!通路費全免,各州府不得加徵………………”

看似寥寥數語,區區百餘字,但在大宋卻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影響了數百萬人的生計,但趙禎寧願對大宋的經濟產生震盪也要如此。

如此一來給北方帶來的好處實在太多太多,也促進西域絲綢之路的發展和新疆之地的繁榮。

看似是無奈之選,但事實上卻是百年大計的開始。

南方的商賈帶着貨物要走更多的距離,但大宋的交通已經相當便利,免去他們的路稅之後,基本上所消耗的也只不過是飯錢,這飯錢算不得什麼,有些州府甚至會爲商賈報銷飯錢,因爲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貨物和商品。

現在大宋無論官員和百姓都明白商賈和商業是一個城市繁榮與否的重要因素,商賈越多,貨物越多,來的人便會越多,由此帶來整個城市的其他行業繁榮。

至於南方,可以開設更多的工廠來滿足商賈對貨物的需要,他們帶着大量的貨物涌向草原和西域,涌向西方世界,只要是大宋的貨物幾乎是暢銷無比,短短几天的時間便能一售而空。

國內市場足夠龐大,容納和消化商品不成問題,而國外市場更是一個無底洞,因爲大宋的許多商品都是其他文明無法制造出來的,即便是能製造成本也是相差太多。

大宋的貨物已經壟斷的高中低所有的檔次,高檔的貨物你製造不出,中檔的你品質不如大宋,低檔的價格不如大宋,怎麼和大宋競爭?

壟斷已經逐漸,大宋正在賺取整個世界的財富,此時的資本主義已經不是萌芽狀態,而是基本上形成。

如此要制裁天竺和波羅王朝簡直是輕而易舉,趙禎輕輕吹乾奏疏上的墨跡,再次瀏覽了一遍心中滿意的點了點頭,合上奏疏對三才道:“令人快馬傳遞迴朝,着三省六部即刻差辦,不得拖延!”

三才雙手接過奏疏:“奴婢遵旨!”

蕭撻裡在邊上看的分明,她明白爲何趙禎寧願斷絕與天竺的往來也要把商賈移動到西北,這是爲了草原和西域。

但此時她卻有一個問題,好奇的望向趙禎道:“官家,天竺人會妥協嗎?”

趙禎笑了笑:“朕不需要他們妥協,朕要他們氣急敗壞,失去理智,朕要逼他們,逼着他們回到曾經的生活,當一個人享受了財富之後突然失去源源不斷的財富時會怎樣?”

蕭撻裡陷入沉思,一會之後才輕聲道:“殺人誅心……”

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