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

草原最重要的是什麼?或者說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人口嗎?不是,而是養活他們的草場,在傳統的勢力爭奪中,最重要的就是奪取更多的草場,這也是草原上部族強大的根本。

只有拿下更多的草場纔能有能力養活更多的族人,如此一來部族纔會壯大,這是一條草原上發展的至理,也是亙古不變的事實。

無論是草原還是中原都一樣,在這個時代土地就代表着資源,土地越多,資源便越多。

而趙禎的目的一直也不是草原各部,而是整個草原的土地,草場,山脈,樹林,這些自然資源是不會移動的,也不會遷徙,佔據了這些便是佔據了整個草原。

這是一招偷樑換柱,也是一招釜底抽薪,看似是在征伐草原諸部,其實是在爲大宋開疆拓土,同時也在爲草原的改革做準備。

既然利益所在是草場,那就把草場掌握在大宋的手中,所有的土地都歸大宋所有,即便是呼倫貝爾城塔塔爾部和北戍司的土地也不能例外。

這邊楊懷玉前腳把草原平定,另一邊大宋派出的土地清查官員便到了,事實上不光是阻卜部附近的部蒙,無論是在北戍司還是在呼倫貝爾城,兩地的草場都已經被統計完成。

只剩下阻卜部附近的部族,他們剛剛被大宋攻佔,大宋的官員便出現在這裡,這是一場規模浩大的統計工作,統計的官吏都是從全國抽調出的地方幹吏,無論是俸祿還是待遇都是極好,何況這些人都想要出人頭地,通過吏的身份進入仕途,這一次的丈量清算工作必須出彩,否則便沒有了晉升的機會。

從小吏變成官員,這中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而趙禎在這條鴻溝之上搭建了一座特殊的橋樑,以前也不是沒有小吏變成官身的機會,只是極少,還要有官員的作保和推薦。

可以說是鴻溝上的一座獨木橋,但現在不同了,趙禎的政策非常簡單,本職工作做的好,並且能得到地方官員的推薦,朝廷便會派人考察他平日裡的口碑,辦事能力,通過之後名額進入晉升試,兩年後由朝廷出題全國進入晉升試的小吏都可以參加,一旦通過便是官身。

爲了放止官員的卡扣,朝廷規定,每年地方官員都要推薦名額,若是不符要求過多,考察之人發現另有賢才,勘磨五年不動,直到推薦的人數附和要求者達十人方可正常勘磨。

五年,這對地方官員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折磨和壓力,並非是這五年不好過,而是在官場上會背上一個嫉賢妒能的名頭,而五年之後,和他一樣的官員怕是早已身居要職了。

誰也不會拿自己的仕途作賭注,即便是平日裡不待見的官吏,若是真有能力,推薦也就推薦了,當然,若是品行不正,再有能力也萬萬不敢推薦,否則追究下來便是自己薦人不明,萬一監察司的人追查下來,還要揹負一個收賄受賄的嫌疑。

不過大宋官員的行爲在草原人看來簡直是癡心妄想,這草原如此廣闊如何能統計出來,並且還要詳細具體?

不過他們小看了華夏的智慧,更小看了民間官吏的智慧,他們雖然是官吏,讀書科舉不如官員,但他們有着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

眼下這些小吏在草原之上騎馬,後面是一輛輕便的小車,小車之上放着一斗斗的白石灰,馬兒疾馳,石灰便通過小車上特製的墨斗灑下,不多不少剛好是提條直線。

還不過他們不是通過墨斗畫下的直線來測量,而是通過墨斗中白石灰的分量進行測量。

一斗白石灰能劃線剛好是五里地,不會多也不會少,用了多少鬥白石灰難道不知?用了多少便是有多遠的距離,有了長和寬,面積便好算了。

數萬的大宋官吏在草原上忙碌着,待楊懷玉徹底平定草原之後纔剛剛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裡,笑你們基本完成了統計,並把數據直接報給了趙禎。

趙禎的巨大宮帳也擠滿了三司的官員,這一次是他包拯親自請纓帶着一幫三司的官員前來,頗有老驥伏櫪的感覺。

趙禎頗爲驚訝,開始還不明白爲何包拯要來這北方寒冷之地吃苦,追問之下他纔回答:“朝臣之中精通算術,且做事仔細穩重的三司官員除了蔡伯俙便只有老臣了,最要緊的是,老臣沒有老寒腿…………”

老寒腿?這話趙禎是萬萬不信的,搖了搖頭道:“朕可不信這話,你定然是還有話不肯說出來,朕可是好奇的緊!”

被皇帝這樣追問,包拯露出尷尬的笑容,其後才道:“老臣是覺得官家此法甚妙,頗有千年大計之感,別人來了老臣不放心,還是親自來了的好。”

趙禎眉毛一挑:“哦?這麼說來包相公看出朕的法門了?如此甚好,朕就是要把草原變成中原,只不過這裡講究的是均貧富,分草場!朕要讓草原百姓自己維護自己的權利,自己站出來反對曾經的主人,維護大宋的權利!”

包拯望了趙禎許久,長嘆一聲:“蔡伯俙說陛下有天人之智,範相公說陛下有萬世之眼光,老臣不信這些,只覺得陛下天縱奇才,但沒想到老臣錯了,陛下之才,蒼宇少見,寰宇無雙!此法一出可將草原安穩的納入大宋,前朝百代無法做到的事情,陛下做到了。此乃彪炳史書之大韜略,老臣歎服!”

趙禎楞了一下,沒想到包拯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還真是轉變頗大,要知道他在朝中一直是以諫臣自居,雖然掌三司國之財政,但諫官的責任一分也沒少出。

包拯沒空關心趙禎的想法,而是舉着手中的案牘道:“陛下,草場已經統計出來,接下來便是統計草原部族人數多少,地域所在,牲畜幾何,待這些統計完成後,便可開始均分草場。只不過那些部族的族長,權貴…………”

趙禎擺了擺手,冷冷的笑道:“這些不用我大宋操心,只要讓官員把話放出去,讓草原百姓來登基,接下來的事情,他們會自己解決,朕相信草原人也是人!”

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