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

趙禎的話確實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離間計是好用,也可以做到爲大宋軍隊減少傷亡,但後患卻是難以平息,讓阻卜部反戈一擊這是好事,可同樣授人以柄。

在趙禎看來大宋根本就沒有必要走這步棋,但他知道王韻已經進入了一個初級職業化的怪圈中。

參謀兵事院已經開始在職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首先這不是一件壞事,恰恰相反這是好事,職業化的好處便是他們越來越精通,越來擅長,但缺點是他們在職業化的同時,眼光受到了限制。

像這次對阻卜部盟用兵,反間計確實可以減少宋軍的阻力,也能幫助宋軍更快的獲得勝利,可之後所帶來的風險王韻和他的參謀兵事院並沒有分析。

太陽就要落山了,趙禎在城牆上反而坐了下來,年紀越他便越喜歡看風景。

原來他喜歡

舒服的伸了個懶腰看着逐漸浸入大地懷抱的夕陽,也不知是對誰開口的說道:“太過執着也不是好事,參謀兵事院就是如此,一旦戰爭來了,就會想盡辦法讓大軍的損耗降到最低,這是好事,也正因爲如此朕才設立之,否則一個兵部足夠。”

趙禎說完稍稍頓了一下,見王韻在邊上自省,這纔再次開口道:“但你們只應該負責兵事,所謂參謀,參謀,參而謀之!非逾越之!只需把分內之事做好,其他的便無需操心,這是朕在朝中定下的規矩,也是對你們的一次驚醒,別以爲只有你們想到了別人想不到。”

王韻驚訝的擡頭,從嗓子中擠出一句:“難道已經有人向官家上疏過?”

趙禎笑了笑,摔過一本奏疏在王韻的懷中道:“王鶴,這位獨臂司馬在軍中呆的時間比你長,他自然也想到離間阻卜部盟的計策,只不過人家比你們想的還徹底,還要詳細,思慮周全。”

王韻打開奏疏從頭到尾快速瀏覽起來,奏疏的內容很快就印在他的腦子裡,但也讓他慚愧,只能呆呆的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趙禎見他不說話盯着快要落入地平線之下的夕陽道:“王鶴考慮的更爲周全,他的辦法是直接離間阻卜部盟,讓他們互相猜忌對方,而手段便是讓楊懷玉無意中“泄漏”假消息,再改變大軍進攻的方向和地點,讓他們相信這些部族確實和我大宋有所隱私。”

但說着說着,趙禎長嘆一口氣道:“這辦法好是好,但卻破費時間,朕不希望在阻卜部盟上浪費太多的時間,你也應該知道攻佔草原只不過是開始而已,之後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若是按照王鶴之法,朕還要等上一個月,所以最後還是默許了你參謀兵事院的辦法。”

王韻在邊上躬身施禮道:“官家之言,臣謹記在心!”

趙禎的話沒有說透,但王韻已經理解。

在這個時候要麼什麼都別做,免得畫蛇添足,要麼便無所不用其極,永除後患。

參謀兵事院的離間計好事好,可最後卻一點也不徹底,沒有專門針對阻卜部的辦法。

按照官家的意思,阻卜部這樣的部族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但現在既然用了,就要有後手以防阻卜部利用這次功勞向大宋索要更多的東西,而這正是參謀兵事院所遺漏的地方。

趙禎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在他看來永除後患乾淨利落,絕不會再生事端,對於掌握着最高武力的大宋來說,麻煩的地方直接砍掉就好。

對待阻卜部也是一樣的道理,就算是他們反戈一擊幫助了大宋,在大軍抵達的時候依舊不允許提出任何過分的要求,否則大宋的王師一樣會毀滅阻卜部。

這就是趙禎給出的解決辦法,簡單粗暴,且不講道理,因爲他是皇帝,是至高權力的擁有者,成王敗寇,弱者是沒有權利提出條件的,而大宋給予是一種恩賜。

趙禎走下城牆的時候,呼倫貝爾城外再起出現一騎,只不過這一次卻是從北方而來,在呼倫貝爾城的北方便是契丹人統治之下,位於栲栳爍的巨母城了。

但這一騎卻並非是契丹人,而是草原上的北方部族,從他的穿着就能看出差別。現在已經是夏天了,雖然草原上的夏季溫度也不高,但並沒有必要穿着一身熊皮出現。

遠遠看上去就像是一頭熊騎在馬背上,頗爲可笑,但這個人的身份卻一點也不可笑,他是來自茶扎刺部的使者,並且在城門口便翻身下馬放下了所有武器請求趙禎的召見。

城門打開,大宋的士兵在搜身之後便把他帶入城中,雖然沒有關押,卻也是限制了他的自由。

官家豈是他說見就見的?消息已經命人傳去了,至於官家見不見還是另一說。

只不過這個草原上強壯的漢子走路虛浮,其身後在宋軍營地中沒走多遠便搖搖欲墜,軍中的老兵很快發現了問題,虎背熊腰的身型之下卻是一雙皮包骨的手。

許多老兵爲之驚訝,這要餓上多少天才會把一個健壯的漢子變成這樣?

軍中的虞侯上前拉住他道:“先吃點東西吧!就你這模樣便是還沒見到官家便會暈過去,到時反而是御前失儀的罪過,事情還沒說便有了罪,什麼事能辦得成?”

使者遲鈍了一下,喉頭上下抖動着,最後還是妥協了下來,一言不發的跟着虞侯向伙房走去,他實在是太餓了。

一大碗水盆羊肉,外加兩個饃下肚,扎爾拓還想吃,但卻被虞侯攔下:“不是捨不得這點飯食,你餓了太久,若是貪食必會傷到脾胃,還是晚些再說吧!你來自何處?爲何而來,看你身上帶着白色束帶,便是草原上的使者吧?”

“我來自茶扎刺部!還請這位將軍傳報陛下,就說茶扎刺部來使,還望陛下召見!此番前來乃是誠意歸附!萬望陛下救救我部百姓!”

虞侯出門傳遞消息去了,其實北方來人的消息早已傳遞過去,他只是在套話和打聽消息而已。

有了這些消息,趙禎在召見使者的時候也知道該如何應對,但趙禎沒想到,來的人不是契丹人的使者,而是更爲北方的茶扎刺部的使者,顯然他們已經在饑荒面前頂不住了,或者說是被契丹人吃乾了…………

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