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

阻卜部盟軍見此情形心中便生出了膽怯之意,明晃晃的板甲和馬甲在陽光下如同披上了銀白色的斗篷,這支軍隊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向他們從此。

阻卜部盟軍中的膽小者,甚至調轉馬頭準備逃命…………

漫山遍野的北戍司軍,每一個騎士都如同瘋狂的“公牛”毫無畏懼之心,一往無前的衝刺而來,但在衝刺的同時,軍陣卻沒有散亂,有破陣的楔形,有善於機動迂迴的三角,也有如山入牆的方形。

各種軍陣以及兵種穿插在一起,八萬人就這樣氣勢浩蕩的壓了過去,一個“浪頭”便讓近十萬的阻卜部盟軍差點背過氣去。

無論是從戰術上還是氣勢,又或是身體素質和技術上北戍司軍都是要強過阻卜部盟軍的,而在武器裝備上更是全面碾壓,大宋的騎槍,馬刀,甲冑,破甲槍,馬槊,一系列的武器全部都是爲了戰爭和致命服務。

北戍司軍的騎兵經過大宋的改造基本上已經趨於騎兵的最高戰力,近戰能力上碾壓所有的草原騎兵已經不是問題,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捨棄了盾牌這個保護騎兵的防禦。

對於身穿板甲,武裝到牙齒的騎兵來說,盾牌這種防禦性的裝備簡直就是累贅,根本就沒有必要,徒增累贅不說,帶着幹嘛使?

板甲經過大宋的數十年改造,已經成爲大宋最出色的防具,冶鐵技術的發展之後大宋的板甲在強度兵變的情況下重量有所減輕,即便如此但其依舊沉重,但大宋的格物院做出了另一個突破,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板甲的靈活性。

看似並非重要的東西,卻是一項重要的突破和質變,大宋的板甲更加靈活,能輕易的做出騎兵們需要的所有動作,而且還有一定的加持。

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板甲的手臂部位加了一點重量,爲的就是劈砍的時候慣性增加,這一點點的重量增加在戰爭中可是極其利於劈砍的。

騎兵鎧甲能做的比大宋還要好幾乎沒有,可以說大宋的板甲已經達到人類歷史上鎧甲技術的最高水平,即便後世的歐洲板甲也無法與大宋的相提媲美。

當北戍司的騎兵和阻卜部盟軍撞在一起的時候,鎧甲的優勢,兵器的優勢便被髮揮到了極致,也成爲一種實力。

草原上的阻卜部盟軍哪裡和這樣的騎兵較量過,看似還是北戍司的部族騎兵,可經過大宋的武裝之後已經完全蛻變,內心雖然還是草原上的部族,但外殼早已被訓練成了宋軍。

短暫的時間改變不了他們的內裡,但外在的東西卻是可以改變,趙禎最先改變了他們的外表,而內心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外表改變到了一定時間也就成了本質,趙禎就是希望時間長了之後,草原部族的內心也會跟着改變,早晚有一天,這些草原上的部族會理所當然的認爲自己就是大宋的一員,這和他們居住的地方沒有關係。

北戍司的草原士兵帶着內心的憤怒劈下每一刀,這是鮮血所醞釀出的仇恨與憤怒,每一下都是含恨一擊,死戰不退,北戍司軍的將士們越戰越勇,本就有武器裝備加持的他們在鮮血的刺激下如同瘋魔。

即便是身上被砍的傷痕纍纍,只要一息尚存,他們就不會停下手中的動作,即便是死也要力竭而死,即便是亡也要拖着對手一起墜馬。

阻卜部盟軍的士兵已經崩潰了,面對如此強悍還如此不要命的人,他們的鬥志已經被全部擊潰,再加上他們本就是屠殺了人家的部族,讓整個草原生靈塗炭,心中的氣短即便是不說出來也真實存在。

相反,北戍司軍的將士們卻是報仇雪恨,此消彼長,雙方之間無論是在道德上,還是在氣勢上,武器裝備上都存在着不平等。

從此以後,雙方之間便是不死不休,草原人的恩怨分明讓這場戰爭徹底成爲導火索,血雨腥風即將在這片美麗而遼闊的草原上開始。

膽小的人開始後撤,接着便是更多的人開始撤退,阻卜部近十萬的盟軍開始大面積的崩潰,而反觀北戍司軍的八萬騎兵卻是愈戰愈勇,氣勢更勝。

想逃?哪有那麼容易!

這是草原作戰,也是騎兵作戰,雙方之間都有來去如風的戰馬,想要逃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追擊開始了,北戍司軍裝備了大宋最新品種的戰馬,這是耐力驚人的阿拉伯戰馬和爆發力不弱的草原馬雜交而成,優中選優的雜交使得大宋擁有這個世界最爲頂級的戰馬。

和大宋的騎兵比較馬力?

背後漏給北戍司軍的阻卜部盟軍簡直就是活靶子,別忘了,北戍司軍還裝備了弓箭,這種牛角和鐵片,竹木胎的弓箭是一種強力的複合弓。

威力雖然沒有弩箭大,但使用靈活,準頭極佳,最適合在馬上騎射,在草原騎兵的手中簡直是如魚得水。

追擊和進攻完全是兩把事,阻卜部盟軍完全喪失鬥志,不堪一戰的向北而逃,北戍司軍迅速散開,八萬騎兵從兩翼包圍,把他們驅趕收縮到包圍之中。

如同一個罩衣罩住逃命的阻卜部盟軍,在此期間弓箭攢射,一刻也不停留,不斷的消耗着阻卜部盟軍的戰力,也不斷消磨着他們的最後戰意。

真正的屠殺開始了,弓箭不停,飛蝗如雨,草原上滿是阻卜部盟軍的慘叫和哀嚎,每一個部盟軍的士兵都在努力的抽打着馬股希望衝出北戍司軍的包圍圈。

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戰馬的速度沒有人家的快,耐力也沒人家的長,如何能突圍?

追擊了數百里,擊殺了不知多少人,北戍司軍直至追到了土兀刺河才罷手,不遠處便是防州,距離北戍司已經機遠了。

不少的阻卜部盟軍只能驅馬穿過冰冷的河水渡河,幸好不是汛期,河水不算深,但這也利於北戍司軍的追殺,半渡而擊之簡直就是兵甲的大忌。

十萬阻卜部盟軍死傷過半,再經過渡河一戰,更是十去七八,最後僥倖逃走的也不過萬餘人而已,宋軍大勝,北戍司大勝!

站在河邊,看着不遠處的防州城池,北戍司軍齊聲大喝:“萬勝!萬勝!”在呼聲中這場反擊也落下帷幕,阻卜部盟軍付出了難以承受的代價。

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