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

從一開始,契丹和敵烈部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打算。

契丹人希望敵烈部成爲震懾韃靼人的“祭品”讓所有草原韃靼驚恐於大宋的力量,在看到敵烈部被屠殺之後擔心自己遭遇同樣的命運。

大宋的承諾不重要,塔塔爾部所說的話也不重要,敵烈部被大宋屠殺掉這纔是最爲重要的。

宋人有句話說的好,“聽其言不如觀其行。”

現在草原諸部看到的是大宋的屠滅敵烈部的行爲,至於大宋說的話,許諾塔塔爾部的承諾便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蕭勝覺得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此時的敵烈部智者在他眼中不過是個垂死掙扎的老人,之所以他會出現在這裡,定然是宋人安排。

那自己就無需客氣,殺掉他也許草原上的韃靼人便再也不會知道真相,在恐懼之下的他們定然會依附契丹,而不會選擇大宋。

至於塔塔爾部,一個部族的背叛算得了什麼?草原上有着大把的部族,只要他們忠心契丹就行。

在草原上的諸部之中,契丹纔是真正的王者,這一點不是在體力上,而是在腦力上,契丹這個曾經靠着蠻力統治過大片疆土的帝國早已經能夠從馬背上下來。

和大宋的“互動”之中,讓他們見識到了如何使用計謀,如何通過非暴力的形勢削弱敵人,誰說草原人的生存策略只有燒殺劫掠?只會騎馬遊牧?

這是契丹在不斷成長中學會的東西,蕭勝一個年輕力壯的將軍怎麼可能不是一個老者的對手,敵烈部智者手中的短刀根本對他不能產生威脅。

幾個騰挪之後便成功奪取了對方手中的短刀,接下來…………宋軍的士卒出現了,一刀柄就讓他跌倒在地痛苦的呻吟。

玩弄計謀契丹人能是宋人的對手?或者說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能是漢家的對手?

驚恐的蕭勝掙扎着起來,卻被在口中塞上了一大團的粗布,嗚嗚的說不出話來,他不能阻止楊懷玉開口,更沒辦法“洗清”自己剛剛給契丹潑灑的“汙點”。

在蕭勝的嗚咽聲中,楊懷玉扶起地上癱坐的敵烈部智者道:“如何?這下你應該明白契丹人的用心了吧?從始至終我大宋都是在給你們機會,塔塔爾部便是最好的例子,若是不不相信,完全可以去塔塔爾部一觀,那裡的韃靼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到時在回首看看自己的生活…………”

楊懷玉說完便踢了一腳掙扎中帶着嗚咽的蕭勝:“瞧瞧……契丹人自己要不行了,這時候也不願讓你們這些附庸過上好日子,煽動你們和大宋對抗,成爲他們的馬前卒,你們能做的不過是幫助契丹消耗我大宋的弩箭和口糧而已,爲何不棄暗投明,簡單的兩三句話就能把你們矇蔽?”

智者撩起寬大的袍子:“因爲我等看不見大宋所作的一切,只能相信契丹人所說的話,因爲我們已經習慣……”

楊懷玉忽然一拍手掌:“然也!既然如此,爲何您不去看看我大宋的所作所爲?俗話說:聽其言,不如觀其行!若是我大宋能給予草原韃靼更好的生活,你們爲何還要與契丹共存亡?若是因爲承諾,那是他們契丹先毀約在先!”

地上的蕭勝瘋狂的扭動着,但在楊懷玉和敵烈部智者的眼中卻是不打自招的象徵,楊懷玉還要補上一句:“看見了沒?某說到了他們契丹人的痛處了。”

智者癱坐在地上,頗爲悽慘的說道:“爲何要告訴老朽這些?我的族人雖然還在,可整個敵烈部已經被大宋屠滅,你說這些與我聽,便是讓我活在地獄之中!”

楊懷玉微微搖頭道:“非也,某對你說這些並非是要讓你羞愧難當,而是希望你能拯救更多的韃靼人,他們世代居於草原,逐水草而居,生性灑脫不喜謀略,在契丹人的蠱惑下極易成爲犧牲的祭品。”

智者笑了笑:“將軍的意思是讓老朽作爲你大宋的說客?讓我韃靼部族皆數接受你大宋的條件?”

楊懷玉再次搖頭道:“非也,不是我大宋的說客,而是你韃靼人自己的說客,若是他們依舊追隨契丹,或是拒絕我大宋,今日敵烈部之禍便是來日草原韃靼之禍!”

“呵……看來你大宋一直是做好屠滅草原的打算!爲何還要在這裡說這樣的話?”

楊懷玉的表情變得嚴肅,也更加正色道:“自然是因爲我大宋乾坤一統!你們不能和我大宋相安而居,那就只能消失,我大宋要永除後患,給草原一個安寧!”

“說的倒是義正言辭,可終究還是要佔領草原!”

楊懷玉轉身便走。

“你想看看塔塔爾部嗎?看過塔塔爾部便知曉我大宋爲何要一統草原了,明日便會有人帶你去塔塔爾部,隨你而來的族人也無需擔心,他們也會去,甚至可能在塔塔爾部定居下來。”

楊懷玉的話讓敵烈部智者眼睛中的灰敗消失一些,望向楊懷玉聲音中帶着一絲期盼:“果真?!”

“千真萬確!”

智者知道這是大宋給敵烈部保留的最後血脈,也只有如此才能保存自己的家族,事實上也是大宋對自己的威脅和挾持,一旦自己拒絕大宋,只需要把自己的家族丟在草原上,憤怒的契丹人一定會吞噬個乾淨。

由此可見,玩弄權術和手段,漢家王朝甩了自己不知有多遠,即便是契丹也是不弱,可有些人就是不能認清自己,非要從中博弈,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毀族滅帳!

受到過毀滅和死亡的威脅,從其中走出的人更加珍惜生存和自由的來之不易,所以斯琴部的人理所當然的接受這一切。

斯琴,在韃靼語中是智慧的意思,而斯琴部族在整個韃靼草原上都享有盛譽,因爲他們的智慧是韃靼草原最古老的家族傳承。

敵烈部的斯琴家族雖然只是整個斯琴家族中的一支,但卻也名聲不差,即便是在塔塔爾部中也有相當的影響力,這便是當初敵烈部智者斯琴驌嘢能見到楊懷玉的原因。

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