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

終究還是出事,但不是在別的地方,政治上,旨意上,甚至是在利益上都沒有問題,但卻是出現在了成本控制上。

血汗工廠這東西終究還是出現了,趙禎心中非常憤怒,不是因爲殘忍,而是因爲犯錯的人是王蒙正!

相比他賺取的利益來說,多花些錢,多僱傭一些工人便是,何須做出如此齷齪的事情,更爲讓他火大的是身爲國丈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身份!

國丈是什麼人?外戚中的頂尖存在,他做的時候無論是不是出自趙禎的授意,都是代表了皇帝,代表了他的女兒母儀天下的中宮皇后!

自以爲是國丈之尊,難道就不會被人發現了,就不會被人狀告了嗎?天真!

這樣做很有可能會讓別人覺得這是天家翁婿之間商量好的事情,自己這麼多年樹立起來的形象很可能一夜之間崩塌,這要愚蠢到什麼地步纔會出此下策?

血汗工廠對於上位者來說並不算什麼大事,若是別人趙禎雖然厭惡,也會憤怒,也會重罰,但卻不會有怒不可遏的感覺畢竟這是資本的本性。

在百姓心中,尤其是基層百姓心中,衆多的工人心中,血汗工廠這東西的存在就是喪盡天良!

人會愛屋及烏,同樣的也會恨屋及烏,趙禎愛惜自己的“羽毛”,這麼多年來從未在百姓面前展露出任何有違仁君的缺點來。

他知道百姓的重要性,單單靠朝堂的名聲還不足以讓天下黎民完全遵照政令形勢,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趙禎的旨意下發,日常生活中三省六部的政令要比聖旨多得多!

而靠什麼維持朝堂的名聲?

五代之前靠皇帝和宰相倆個人,五代之後便只能靠皇帝了,因爲到了集權的大宋,即便是相公皇帝也是能隨便貶斥的。

天下百姓只能靠着國家法度和皇帝的聲譽來辨別朝堂是否可靠。

可以說趙禎這麼多年來培養出來的聲譽就是他最大的利器,即便是出現大規模的叛亂也不怕,爲何因爲有百姓的支持。

這些看似愚昧又有些隨大流,趨炎附勢的漢家百姓,事實上卻是非分明,心中很清楚。

誰是好人,誰是可以信任的人,誰是奸佞,誰是昏君他們知道!自始自終都知道!

所以在趙禎這裡,百姓的心中的地位纔是最爲重要的,他不惜身體力行的去捍衛,去保護,可總有那麼個蠢人要去破壞!

王蒙正來自王家,世家大族的氣息就在他的身上,永遠也揮之不去,雖然五代之後已經沒有什麼世家大族了。

但也只是名義上消失而已,事實卻一直存在,那份頑固的上位者思想如同烙印一般保留在他們的身上,即使用上銼刀,利刃也磨滅不去啊!

在他們眼中工人如同原先的平民一樣,隨時可以剝削,隨時可以踐踏,唯一擔心的就是弄髒了他們的“腳”…………

同樣的,他們在踐踏平民,或者說是賤民的時候,也是在踐踏趙禎的努力!

這麼多年來趙禎爲何要一直不斷的扶持工廠,因爲這是解救土地兼併逼迫農人造反的良藥啊!

最終這一手段非常有效,有錢人開始不再一心想着兼併土地,而是通過不斷開設工廠賺錢,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因爲大宋的商品不愁銷路,不斷的有新產品被研發出來,繼而賣向全世界。

工廠也成爲剩餘勞動力的最佳選擇,同時也帶動了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甚至是精神的不斷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每天也更加充實,社會治安也開始穩定。

這一切都是趙禎所期待的效果,但血汗工廠的出現意味着什麼?

不單單是王蒙正這一外戚和天家的信譽受到了影響,更是開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壞頭,若是不嚴加懲治,只會有更多越來越殘忍的血汗工廠出現。

到時間大規模的造反很有可能會出現,如同後世的革命一樣,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使得趙禎的一劑良藥也會變成致命的毒藥。

趙禎一直擔心這個問題,所以不斷的加強律法對工廠的約束,可這是封建社會啊!

天生就存在着種種的不平等,民間的商賈還好,他們大多是第一代創業之人,或是第二代的守業之人,明白自己原來出自那裡,對待工人自然不會苛刻。

但外戚,那些原本出生將門的商賈可就不是如此了,他們高高在上,他們受到階級的庇護,最終走上了血汗工廠這條路。

“該來的總是要來,躲也躲不掉!”

趙禎的聲音在御覽殿中迴響,讓剛剛跨入殿中的王語嫣心中一緊,在來之前她便聽傳話的內侍說了大概,官家盛怒,皆是因爲得了北平府知府石介的奏疏。

對於石介此人,趙禎對他在心中頗爲敬重,歷史上雖然對他的記載不多,可因爲他的正直與公義,反倒是被夏竦等人因反對變法迫害致死事記在心中。

因爲種種蝴蝶效應,夏竦被趙禎制服,范仲淹的變法也提前開始,所以石介並沒有受到牽連。

趙禎一直磨礪他,直道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歐陽修還是爲他寫出讚頌之文時,便毫不猶豫的破給提拔,並以龔自珍的《已亥雜詩》相贈,朝野譁然!

當然趙禎還是覺得歷史上歐陽修的那篇祭文寫的好。

“我欲哭石子,夜開徂徠編。開編未及讀,涕泗已漣漣。已埋猶不信,僅免斫其棺。此事古未有,每思輒長嘆。我欲犯衆怒,爲子記此冤,下紓冥冥忿,仰叫昭昭天。書於蒼翠石,立彼崔嵬巔。”

此詩呼天搶地,感人肺腑,英辨超然,能破萬古譭譽!也可從中一探石介其人如何。

在王語嫣那裡,很快就把眼下趙禎的憤怒和半年前父親的留身奏事對上了號,因爲只有這件事會產生矛盾,也會讓官家在御覽殿召見自己。

但她一隻腳跨入殿門的時候,一本奏疏便帶着尾巴飛了過來,奏疏在空中散開,在地上拖出長長的一道。

王語嫣抿了抿嘴,氣憤和委屈充斥心頭,但目標卻不是趙禎,而是她的父親。

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