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

楊懷玉的計策很成功,事實證明他之前的安排非常有效,納職城和益都城留守的士兵對着一路逃命而來的契丹人就是一頓火炮和火藥彈的打擊。

接連開火的火炮和火藥彈氣勢驚人,前有武裝到牙齒的堅城,後又如狼似虎的追兵,已經被擊潰的契丹人幾乎毫無懷疑,立刻繞開這兩座城池,向大患鬼魅皟而去。

這裡是一處險地,但同樣也是一處屏障,蕭捷相信進入這裡之後,宋人應該就不會繼續追殺了。

而在這個時候收攏潰兵殘兵的最佳地點就是位於大患鬼魅皟中間的避風驛,在大軍攻伐伊州之前,契丹全軍上下就已經把撤退地點選好了,這是軍中的常例。

開始的時候蕭捷覺得自己並不需要,但最終還是把地點定在了避風驛,現在他是那麼的慶幸,還好,大軍散亂之後總算有地方集合起來,到了避風驛之後便可聚攏潰兵,打探敵情,以圖再戰。

到現在大部分契丹人都是懵懵的,他們之中甚至有些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是看見不斷有人潰散,不斷的聽到各種傳言,以及現車戰場的鳴金收兵之聲。

蕭捷覺得自己被人玩弄在了鼓掌之中,而那個人就是楊懷玉!

自己怎麼說也有四十萬大軍,宋人若是能包圍自己,那最少需要人數相當甚至要倍於己方,但事實上蕭捷並沒有看到那麼多的宋軍,只不過旌旗倒是蠻多的。

顯然這是一出疑兵之計,若是在往常並不會有什麼,甚至不會讓契丹大軍亂了陣腳,但這次不同,在契丹人攻城的時候楊懷玉派人出現了,猛攻中軍以阻斷聯繫,分割包圍以掩人耳目,散佈謠言以混淆視聽。

三管齊下再加上邊上雄偉的伊州城,契丹人本就緊繃的神經最終崩潰了。

蕭捷知道自己犯下的錯誤,他就不該在伊州城即將城破的時候失去耐心,若是他能繼續等待,再增加三輪攻勢,保持軍陣紮實,勢必會拿下伊州城。

到時城中穩固,城外來再多的宋軍他也不怕,也沒有了兩面夾擊之苦。

但這個時候後悔藥是沒有的,他只能吞下自己的苦果,眼看伊州唾手可得,誰知卻是這樣的結果。

身後的宋人追兵果然到了大患鬼魅皟之後便不再向前一步,這讓契丹人鬆了一口氣,進入沙漠之後壓力驟減,多少讓蕭捷得出判斷…………宋軍的人數絕不會超過二十萬。

越是清楚其中的關鍵,蕭捷便越是懊惱,他想不通自己的十四萬大軍爲何在半數的宋軍面前潰不成軍,這若是放在原來絕不可能發生。

他只是忘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宋軍早已不是當年的宋軍,甚至不是五年前的宋軍。

得益於整個國家國力的提升,軍隊也出現了質的飛躍,可以說現在的宋軍將士比之前更加強壯,有了更多的專項訓練,體能訓練,思想教育,更不用說那些價值數十貫的裝備。

趙禎已經把他的軍隊打造成忠於皇帝,從內二外武裝到牙齒的強大戰爭機器。

論戰鬥意志,宋軍高過契丹人,論武器裝備更是甩了不知多少條街,論訓練水平…………一支由廝殺征戰多年的老兵所組成的軍隊能差嗎?

兩相對比,若是宋軍不能戰勝契丹人還真是統計學上的一個笑話。

量變有的時候會引起質變,而質變纔是最爲可怕的地方,因爲它徹底改變了事物,讓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一切。

宋軍在大患鬼魅外停了下來,但他們並沒有離去,二十萬大軍除了追殺契丹潰軍外,剩下的便是構築公事,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地點,構築最爲穩妥的防禦攻勢。

挖坑,築牆,建高塔,二十萬宋軍忙的不亦樂乎。

除了他們之外,誰也不知道大患鬼魅皟之中的避風驛已經被楊懷玉摧毀,可以說現在的契丹人只有兩條路,一是冒着損兵折將的危險繼續向澤田寺前進,或是回來和宋軍拼個你死我活。

反正倆個結果對於契丹人來說都不利,就看蕭捷如何選擇了。

將士們是希望契丹人殺回來的,這樣一來他們又有大把的戰功可以撈,人嘛!總是有點私心的不是?

但相比之下,楊懷玉和石元孫兩人更加希望蕭捷選擇返回高昌,能不費一兵一卒消滅敵軍,這纔是上上之策。

一聲哀嚎在契丹軍中響起,彷彿是從嗓子撕裂的地方發出,尖利中帶着沙啞,一個士兵瘋狂的向沙子中挖掘,彷彿只要往下就能挖出水來。

邊上的老兵微微皺眉,無奈的舉起手中的鐵刀結果了他的生命,看着他的鮮血泉水般流淌進沙子中頗爲可惜的舔了舔嘴脣。

這時候血水也是好東西,這已經不是第一個發瘋的人了,來的時候還是一片青蔥,擁有一個大水塘的避風驛現在卻成爲一片死地。

水塘消失不見,水不知道被人弄去哪裡,原本留下的守軍被人光,水車,糧草被燒的一乾二淨,這對於四十萬大軍來說可謂是一場災難。

其危險程度堪比毀滅。

現在的蕭捷滿腦子想的不是如何去戰勝宋軍,也不是如何去獲得榮耀與勝利,而是想着如何儘可能的保留大軍的數量。

他命人清點過,四十萬大軍的傷亡並不大,戰死的人數加起來不足一萬人,但走散的更多,約有近兩萬人消失。

這些人已經被蕭捷打上了戰死的烙印,若是還活着最好的選擇就是被宋軍俘虜,可宋軍喜歡戰功,俘虜的項上人頭和戰功沒有什麼區別。

若是這些人沒死,到了大患鬼魅依舊要死,大軍在這裡還有出路,可零散的潰兵必死無疑。

現在殺回去幾乎不可能,大軍的氣勢消沉,又餓又渴,能走出大患鬼魅皟便是萬幸,更別提舉刀作戰了。

宋軍現在是真的不可敵了嗎?

從進入大患鬼魅皟開始,蕭捷就在不斷的思考,儼然這不是他的問題,即便是他不全軍突進,宋人的埋伏也早早準備好,那是誰泄漏的消息?

樞密使蕭惠是不可能的,而自己也沒有走漏一點風聲,大軍在出發之前根本不知道去哪裡,至於另一個知道詳情的唯有陛下,可這更不可能。

蕭捷把腦袋想破也不知宋人從何處得來的消息,只能在沙漠之中目光呆滯的向澤田寺前進,他要帶着大軍走出沙漠,走出這處死地…………

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