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

你把一切都認爲考慮的完美了,可老天就是這樣愛和你開玩笑。

趙禎就是這樣認爲的,本打算到了杭州之後便從公路南下,誰知道到了杭州後他發現自己走不了。

自己南巡的消息傳出去之後,便有人打算利用南巡做文章。

婁守堅趙禎是不陌生的,這貨說是臥佛,只不過是個僧人,高僧大德都是別人給他的名號,而趙禎和他爲數不多的交集也是在當初西夏蕃僧來宋傳道的事情上。

看着一旁滿臉佛像,無喜無悲的臻謙,趙禎總感覺因果輪迴,自己又和佛門沾染上關係了,這是他最不希望的事情,但卻不可避免。

現在的佛門完全用最積極的態度配合着大宋的朝堂管理,反而是道門沉寂下去,他們和佛門不一樣,完全是一副愛信不信,不要打擾道爺修仙的姿態。

倆個宗教以不同的態度應對大宋,這是他們的本能,也是他們對皇權的妥協,唯有如此方能自保。

可以說現在的臻謙就是佛門的代表,他代表天下佛門與趙禎面談,在趙禎眼中他是沒有資格的,他不過是個僧人,一個有信仰的特殊人。

但不談又能如何?畢竟在大宋信仰佛教的人還是很多,始終脫不開這層關係。

還是王語嫣看的透徹,滅佛這東西搞不下去。

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恰巧這三位帝王的諡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若加上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爲“三武一宗滅佛”。

這是四次滅佛,也是佛門的四次大厄難。

各帝王動機不一,情況各不相同,但所作所爲卻如出一轍,滅佛!

其中無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領域的衝突;僧團道風的缺陷;僧俗之間的經濟利益的矛盾方面等種種問題,這些問題無法調和,於是便演變出了滅佛事件。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訴趙禎,堵不如疏。

一味的去阻止宗教的發展效果肯定不會好,滅佛這麼多此,佛門還是春風吹又生。

即便是去限制僧人的數量,即便是對他們的田地徵稅,人家還是有辦法賺錢,“長生錢”這種高利貸雖然被大宋的錢莊打擊的無法賺錢,但總有僧人能用蠱惑之法得到香火錢。

臻謙投也沒有擡,輕輕的轉動手中的檀木佛珠,古井無波的開口道:“陛下,不知我佛門可是滿足陛下應允的條件了?”

上來便直來直去,沒有一絲寒暄,趙禎發現這串佛珠曾經是婁守堅的東西,也是用來證明臻謙和婁守堅關係的信物,證明他有資格前來“談判”。

趙禎微微點頭,繼而又搖頭道:“雖以滿足,可滿大街向百姓討要香火錢的和尚…………”

“陛下!”

臻謙忽然開口道:“啓稟陛下,正統佛門不碰錢財,持戒修行,持的是:不捉金錢戒!”

趙禎玩味的望着他:“不捉金錢戒?那爲何又常講,大德居士以金銀琉璃等七寶供養,在佛制中出家僧人又不捉金錢戒,豈不是矛盾?”

趙禎不待臻謙開口便道:“所謂的不捉金錢戒便是不碰觸錢財,不儲納錢財,而朕卻沒見你佛門子弟中有多少人做到,也許你說在廟中的和尚便是如此,但他們的吃喝用住便都是乞討而來?或是自給自足?!”

天子之威,凜然如日。

刺拉拉的讓臻歉說不出話來,想要辯駁,卻也無從開口,只能無奈的長嘆道:“陛下覺得佛門該當如何?”

“你知道爲何有三武一宗滅佛嗎?”

趙禎突然改變話題,讓原本無奈的臻歉法師大驚失色。

怎麼就忽然扯到滅佛上來了,難道趙宋官家又要行滅佛之事?

但身爲佛門代表的臻歉卻有應對,來之前師傅便告訴他,大宋皇帝不好應對,定要做好完全的準備,現在看來果不其然!

“天生三武禍吾宗,釋子回家塔寺空,應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檢守真風!”

趙禎頗爲驚訝的望着眼前的和尚,風輕雲淡之間倒是出口成章。

“好一個不能不能清檢守真風!原是知曉的,所謂的高僧大德,也不過是打着“要想佛法興,只有僧贊僧。”的旗號而已。”

臻歉擡頭望了一眼趙禎,他知道這是皇帝要故意刁難他,羞辱他,可越是如此越不能有表現。

“啓奏陛下!道場以無事爲興旺;佛陀有云:我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而僧人不守戒律,破壞僧團,不守清規,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

打的好禪機,趙禎微微點頭,忽然望向臻歉道:“大和尚,你可願成佛門的監督之人?”

臻歉微微一愣:“陛下,佛門各寺之中自有戒律院……”

“朕不相信,朕給佛門一個機會,天下僧人皆可由你派人監督,若是出錯,朕不罰這些僧人,只會罰你!若是發現僧人破戒,必須移交當地衙門,罰沒其財,開除僧籍,銷燬度牒!”

臻歉微微一愣,隨即答應下來,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皇帝居然給了自己肅清佛門的權利,這是師傅盼也盼不來的東西。

雖然寺廟在朝廷管轄之內,可每個寺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若不是羣聚而商討,推舉一位法師出來,誰也不能代表佛門。

但若是有了皇帝賦予的權利就不同了…………

“貧僧遵旨!”

見臻歉應下,趙禎起身向外走去頭也不回的說道:“過幾日便會有人送來一些告身憑證,你便是官僧了!”

趙禎自然是不會給臻歉如此大的好處的,這不過是加速佛門分裂的一劑毒藥。

佛門的弱點便在於他的分散和獨立性,說是佛門代表,事實上他臻歉除了自己所在的淨慈寺哪也代表不了!

可若是別的寺廟知道他手中的權利來自皇帝,只有他一人有此權利,那又會如何?

現在大宋的宗教可算是亂着呢!

隨着商業的繁榮,外來人口的增加,宗教也隨着船隻漂洋過海而來,天主教,***教,佛教,道教混合在一起形成一鍋大雜燴。

而隨着信衆的流失,大宋的宗教之爭已經開始!

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