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

趙禎不準備瞞着朝臣們出巡,因爲瞞也瞞不住,還不如清楚的告訴他們自己將要以微服出巡的事。

趙禎相信,一旦自己拿定主意要微服私訪,即便是告訴朝臣也沒有關係,親衛司和黑手會佈置好一切,沒人會看出破綻,這和微服私訪的目的並不衝突。

第二天的大朝會上,趙禎便向朝臣們宣佈了這一決定,果不其然滿朝文武當中大多數人是堅決反對的,因爲對於他們來說皇帝是天子,天子就應該坐鎮京師。

萬一皇帝離開的時候發生謀逆,兵變,邊患如何在第一時間應對?若是有大的災害出現又該如何應對?

趙禎給予了明確的答覆:“太子監國!”

監國制度從春秋戰國開始,延續至大宋已經持續了很久很久,制度本身也已經非常完善了,而且趙旭監國也不是一次兩次,所以熟能生巧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再說這不也是鍛鍊太子執政能力的好機會嗎?這一招祭出,還真的是堵住了朝臣們的嘴,何況這段時間大宋乾坤安定,萬物祥和,並非多事之秋。

因十六衛從北京道逐漸撤離回鄉,大宋的整體治安得到了極大的強化,有些州府甚至發文朝廷,裁撤衙役,可見環境之好令人咋舌。

大宋的衛所制度已經趨於完善,這不是好單純的衛所制度,而是和唐朝的府兵制相結合,取長補短之下誕生的產物,同樣這也不是趙禎一拍腦門想出來的東西,是經過參謀軍事院研究出來的。

十六衛這些立了戰功回鄉的將士要屯田,繼續做工,但卻不能放鬆訓練,每月要抽調時間進行訓練,訓練成果的好壞高低由折衝府專門派人考覈,有些東西是做不了假的。

訓練也需要實戰啊!於是地方州府就給十六衛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只要十六衛的士兵剿滅匪患之類,州府的長官便會上疏朝廷,誇讚十六衛的將士們英勇,並以此作爲軍功!

大宋的將士想要出頭,最需要的東西就是軍功,這是硬性指標,沒有足夠的軍功,哪怕你再有才能也得不到提拔,於是十六萬人的府兵便在大宋各地躁動起來…………

整天盼望着州府之中出現山賊流寇,盜匪叛逆之類的事情,多少了了十幾人的“綠林好漢”小團體被數千乃至上萬如狼似虎的士兵包圍,這種“恐懼”讓看到奏疏的趙禎忍不住笑出了聲。

越是安定的環境越能帶來繁榮,而大宋對這些將士的犒賞總是不會吝嗇,適當的記一點軍功也能調動將士們的積極性,而且地方州府的百姓甚至會自發的簞食壺漿,殺豬宰羊用以犒軍。

這榮耀可比什麼都來的大,對於已經“被洗腦”的大宋將士還來說,能爲民除害是最大的榮耀…………

於是大宋境內的大股山賊,流寇,盜匪以最快的速度消失,或是在城中結社自保,或是搖身一變成爲城狐社鼠之流,以躲避十六衛的圍剿。

但是在城中他們一樣不安全,因爲這些人除非改過自新後自己做買賣,否則沒有人敢用他們,何況州府縣城之類的地方衙役多如狗……

於是一部分人向衙門投案自首了,因爲他們再也忍受不住,何況衙門對於自首的人判決還不錯。

至於剩下的一部分只能躲進深山之中,過着比喪家之犬還要悽慘的生活,當然黑暗不可能永遠消失,但卻可以被縮小,這已經是大宋開國以來最好的局面了。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帝王出巡好似也不是什麼壞事,朝中的事情都準備妥當了,有太子監國,又有飛馬報與行在,還有什麼可擔心的事情?

最終朝臣們找不出合理的藉口阻止這次大宋有史以來最大的帝王出巡。

與此同時趙禎也考慮好了要帶誰一起,皇后王語嫣是一定的,他可不希望讓王語嫣和趙旭都留在皇宮之中,有太子監國就夠了,最少太子能對宰執和參知政事的相公們保持敬意,而皇后……

帶走王語嫣也肯以讓剩下的人稍稍輕鬆一些,但楊采薇一定要帶上,她的雛鷹剛剛離開從小長大的鳥巢,飛翔更爲廣闊的天空,趙禎覺得自己有必要帶她一起散散心。

最後一個人選便是良子,說實話帶上她實在是因爲這個來自倭國的女人身上體現了什麼叫完美的婦道,伺候人的活還是她做的做好,趙禎不知爲何,良子總能猜到他的心思,在第一時間給予他所需要的東西。

當然,趙禎告訴朝臣他出巡的消息,但卻沒有告訴他們具體會去什麼地方,對於這一點趙禎的藉口也非常妥帖,如同乾宇殿頂上的金瓦一樣讓人無法反駁。

趙禎盯着朝臣們一字一句的開口道:“爲了朕的安全,同時還也爲了考察地方官吏平時都是給朕怎麼辦差,朕不會告訴爾等朕即將去的地方,也不會告訴爾等朕會去那一個州府,你們只能知道朕什麼時候回來!

朕要看看朝廷以如此之高的俸祿養着地方官吏,養着這些人的親屬家眷,他們是否對得起這些俸祿,對得起這些民脂民膏!”

乾宇殿中的官員們忽然鬆了一口氣,眼下地方官吏經歷的好似正是他們幾個月前所經歷的一樣,官家可能要對地方上的官吏動手了。

趙禎並不擔心神都城中的官員向地方官通風報信,這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給在地方上沒有一兩個做官的親朋好友?

出巡這件事並非需要多少準備,越快越好,越快越不會引起旁人的注意,有親衛司的人和黑手配合,趙禎可以完美的掩飾自己的痕跡。

只有趙禎帶着三位後宮妃嬪出巡,而第一站也被他放在了帝國的最遠端,廣南東路的廣州…………

這是一種策略,距離京城最遠的州府一定是最能反映大宋執行力的州府。

若是那裡差的不能再差,其他地方也只是稍好一點,若是還那裡還不錯,其他地方就更好,若是那裡更好,其他的地方便很好!

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