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

李若谷的任命一路敲鑼打鼓的抵達他在東城的府宅之中,從宮中出來的禮儀官帶着高高的節杖走在最前面,後面跟着一羣小內侍,帶着各種各樣的賞賜前來。

四周是從皇宮中出來的禁軍儀衛,全都是金盔金甲好不威武。

陳彤穿着有史以來他穿過最華麗的儀服,騎在高大的駿馬上抵達了李府的門口,四周的百姓幾乎都蜂擁而至,而這些百姓是什麼人?自然是朝臣的親眷或是朝臣了。

東城是什麼地方?住的不是高門大戶便是豪商巨賈之家,官員多如牛毛,有人甚至楊言“寧要東城一片瓦,不要西城一間房。”可見東城在神都之中的地位。

當然也有不少人恨死了蔡伯俙,因爲是他一手把東城的房價擡高的,但他們卻不知道,房價擡高背後所帶來的好處。

東城也是整個神都之中居住環境最好的城區,這裡的小學甚至都是名士雲集,甚至有一些官員自發的前去授課,這一點根本就是其他城區所不能比擬的。

今日正是李若谷授課之日,雖然他以上了年紀,可依舊看重後輩的學業,但誰知瞧見買沒到家門口就被人流堵住,四周的人高聲詢問前面的人:“瞧見沒有,什麼眼色的?!”

前面的人看清後高聲迴應:“三哥哥,瞧的清楚,玉軸,黃緞!”

四周的人便如潮水般嘩嘩的叫了起來:“不得了!不得了!這是一品爲玉軸,看來他李若谷被官家大封了!”

隨即有人質疑道:“不應該啊!聽家中長輩說,這次朝會之上,李子淵首先反對官家改制的,官家還能給他如此封賞?”

“你懂什麼,這是官家被李公的話給說服了,咱們官家可是極爲仁義的,定然是給了李公封賞!”

邊上的更加不服氣:“咱們可能給他一品官?這玉軸頭可不是平白來的東西,非三師不可得焉!若陛下真有如此封賞,那還了得!”

話還沒說完,一陣鐘鼓之聲響起,四周的人迅速避讓,眼尖的人瞧見行來的車駕,大驚失色道:“教坊司!教坊司的來了來奏樂了,定然是三師!矣!陛下居然如此禮遇他李若谷!羨煞旁人也!”

邊上的李若谷以最快的速度遮住自己的臉,彎着腰的便往府宅後院而去,這後院有小門,能容得下他進入,此時此刻的他並沒有一絲喜悅,反而是心中冰涼。

花白的鬍子都快被他拽光了,怎麼會這樣,官家此舉顯然是告訴天下人,他李若谷就是支持改制之人,而自己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

陳彤站在李府的門口,眉頭緊皺的盯着眼前的男子:“還沒尋得你爹?你這兒子當的實在可笑,家中父親大人去了何處也不知?”

李贇無奈的苦笑道:“按說父親去了學堂講解經意,可派人尋了,卻是不見,還請大官稍後,父親大人定然快歸了。”

陳彤指了指天上的太陽:“某是能等得,可過了吉時就是大不敬,這讓某如何交代?司天監可是算準了時間的,幸虧某走的早一些,否則怕是早已過了。”

李贇立刻心領神會,伸手從腰間解下玉佩拍在陳彤手中:“大官多多擔待,快也!快也!”

陳彤微微點頭道:“也罷,這差事總不能不做,某也般你照應一番。”說完陳彤便對身後的人揮了揮手,一時間高高的節杖便豎在了李府的門口,而教坊司的人擺開陣勢賣力的奏樂。

瞧見聲勢愈發的浩大起來,李若谷一時大怒,自己兒子顯然不知道其中的隱情,跺了一腳,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還不如趕緊接了旨意趕緊躲過去。

於是李若谷便以最快的速度上前,嘴中唸叨着:“哎呀!老朽來遲了!大官恕罪,大官恕罪!”

陳彤能在李贇面前拿大,但在這個即將被封爲太子太傅的李若谷面前卻不敢拿大,躬身施禮笑着說道:“不敢當,不敢當,您現在是官家的輔弼之臣,深得官家器重,這封賞可是別人一輩子也得不到的東西,您瞧,香案,貢品都準備好了,是不是這就接旨謝恩?”

李若谷連連點頭:“然也!然也!”

陳彤在香案之前宣讀聖旨,也不知他是不是故意,居然命人在李府的門口準備一切,這宣讀聖旨事實上就是在昭告天下,但是爲了表達謙遜,一般都是在府中進行的,除非特別榮耀的事情,否則不會在門口擺設。

當然,在宣讀之前,許多人事實上都看出了端疑,玉質的軸頭,名黃色的聖旨,再加上節杖,教坊司的奏樂,這必然是極爲榮耀的事情。

果然,陳彤宣讀的聖旨讓衆人大驚:“…………茲以李若谷爲資政殿大學士,刑部尚書,參知政事,因其輔弼三朝,特以太子太傅誇耀其功!”

隨着陳彤的話,四周的圍觀之人長吸一口涼氣,教坊司的樂隊也開始了演奏,並且一輛馬車由遠及近而來,一羣壯勞力上前從車上掀開紅布,擡着一塊大石頭下來,這是屬於太子太傅的榮耀,也是朝廷的賞賜“下馬石”。

只有功績相當高的官員才能獲得這種東西,文官爲下馬石,武將這是在門口左右擺放的大戟。

四周人直呼不得了,不得了,有下馬石的人家可不多,最近的也就是夏竦的府宅門口得了這東西,還是在他去世的時候官家派人送上的。

能在活着的時候得到太子太傅的虛銜,還能得到下馬石這樣的文臣榮耀,簡直是不得了!更何況官家給了他刑部尚書,參知政事的待遇,這可是實打實的官職。

許多人瞬間明白過來,顯然這李若谷並沒有在留身奏事的時候選擇發對官家改制,說不定還是支持了,他現在就是最大的受益者,瞧瞧!刑部尚書,這若是實權之官,那手中的權利可謂是極大。

刑部又稱秋官,掌管國家的法律、刑獄等事,刑部尚書自然是其中主管之官,官家改制之後,權利不可謂不大。

四周人譁然的同時,李若谷臉色極其難看,顯然自己着了官家的“道”,已然沒有任何迴旋餘地…………

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