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

蘇軾的感覺是正確的,趙禎並不打算點到爲止,而是要“深入的”,“透徹的”,“大換血”似得改變大宋朝堂的精神,改變大宋的精神。

當然,這是一場改變,並不是一場謀殺,所以對上了年紀的人,身患疾病的人還是有特殊照顧的,但年輕官員…………一個都別想跑!

望着文臣武將,望着勳貴宗親,趙禎悠悠然的來了句:“從現在起,一切以軍中法!”

這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從秋獮開始,所有人都要按照軍中的習慣和法度進行,無人能例外,也就是說即便是皇后也要如此…………

蘇軾“絕望”的盯着曾鞏道:“瞧見沒?我就說吧!我就說吧!”

“這又如何?你不是在軍中待過嗎?也沒瞧見你少了一塊肉嘞!”曾鞏玩味的望着蘇軾,隨即臉色一黑,他想起來了,當初在神都城的城門口迎接蘇軾的時候,這貨好似和現在不一樣……

趙禎的話音剛落,便有數隊將士上前,給參與秋獮的所有人配上了橫刀,弓箭,弩箭,還有盔甲………雖說是半身的皮甲,可這對於平日裡在朝堂之中文質彬彬的文臣來說亦是難事!

這時候的蘇軾反倒是坦然起來,一手一腳的穿上皮甲,邊上的曾鞏瞧着蘇軾的模樣,把弓弦包裹起來然後斜掛在身上,接着便是把弩箭插入馬鞍上的皮革套子之中,箭袋也是放在馬鞍上。

有些人則是把箭袋掛在了背後,這樣看着威武方便,實在是行軍之中的無奈之舉,箭袋放在背後,便要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舉手夠箭,而在馬鞍上順手一抽就好。

大宋的弩箭和弓箭都是制式的,所以不分弓弩都可以使用,秋獮是打獵,弓箭弩箭都能用,就看你的水平如何,當然一般的文臣還是喜歡使用弩箭。

蘇軾用刀鞘一把將曾鞏手中的棘輪弩懟過去:“弓弩萬萬不可對着人,即便是未上弦亦不可!”

發放弩箭的士卒驚訝的擡頭望了蘇軾一眼,豎起大拇指道:“這位官人倒是在軍中待過!諸位官人,手中的棘輪弩乃是我大宋的克敵利器,但也是要命的玩意,一旦失手,以眼下這個距離,射穿一個人不成問題,甚至還能連斃兩人嘞!萬萬小心,萬萬小心!”

這話就讓衆人更加提心吊膽,不是擔心手中的弩箭傷人性命,更多的是擔心那個不長眼的傢伙在無意之中把自己給射穿了…………

當然,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敢往弩箭裡裝填箭矢。

趙禎親自爲王語嫣披上鎧甲,這是一副相當貼身的板甲,質量輕盈,並不累贅,穿上之後的王語嫣處處透露出一股子英氣。

而趙旭趙昀兩人卻是互相幫對方着甲,這時候終究是兄友弟恭,他們都是聰明的孩子,在父母面前,一定要妥帖,他們知道父皇母后事實上最看重的是手足之情。

趙禎從小就對他們說:“人要先學會愛自己纔會愛他人,先學會愛親人才會愛天下人。”

趙禎和王語嫣都知道,其實趙旭不是一個暴戾的孩子,相反他受到儒家的教育之後,是一個遵守禮法的孩子,但也正是這種儒家的定式思想讓他成爲一個墨守成規之人。

這歸根結底還是趙禎自己的錯,他當初和王語嫣都想着把趙旭打造成一個守成之君,而什麼思想最適合?自然是儒家思想,所以導致趙旭現在被約束在一個框架之中,一個由儒家思想,教條和禮法約束的框架。

現在趙旭每做一件事都要首先考慮這是否附和儒家的“規矩”,而且他也學到了文官身上所謂穩重,趙旭不是一個天資非常好的孩子,並不是說他笨,他的智慧不輸於趙昀。

只不過他沒有作爲皇帝所應該有的“天資”。

待所有人準備完畢,便是趙禎開始首獵,帝王首獵之後,意味着秋獮正式開始,爲期一週,當然也只有在趙禎首獵之後,一路趕來的官員才能休息。

對於趙禎來說這實在簡單,這是大宋剛剛圈禁的圍場,裡面的飛禽走獸不要太多,而且趙禎不打算用火槍狩獵,而是會用刀劍,弓弩。

這是祖先狩獵的工具,也是祖先每次秋獮的禮器,趙禎自然不會改變,至於在遼朝,遼人的秋獮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誰說漢家男兒就不能如草原漢子那般的彎弓射獵,風吹草第,趙禎策馬奔騰,警覺的梅花鹿分散逃走,這是他們生存的本能,鹿兒四蹄飛奔,趙禎緊追其後,箭矢早已搭在弓弦上,瞅準機會就是一箭射出。

在馬上射獵其實並不簡單,馬的奔跑能力在於持久,而鹿善於機動和爆發,趙禎追逐一會之後,眼前這隻梅花鹿的體力不斷的下降,這一箭便有極高的命中率。

隨着梅花鹿的翻倒在地,四周將士發出歡呼之聲。

自有軍士上前收拾獵物,這是秋獮的第一隻獵物,也是祭祀的最佳祭品,秋獮的祭祀向來是用獵物,整隻鹿都要放在了祭壇之上,當然一隻鹿實在太磕磣了些。

除了趙禎之外,王語嫣這位一國之母也參與了狩獵之中,只不過她用的不是弓箭,而是弩箭,棘輪弩的上弦並不費勁,王語嫣甚至可以在馬上單手完成上弦。

文武百官都沒想到,身處後宮之中的大宋皇后居然有着相當不錯的馬上功夫,並且射獵也相當不錯,當然她的獵物不是鹿,而是一隻羊。

而趙旭和趙昀兩人的獵物是牛……

牛羊本就是祭祀所用的祭品,而趙禎的鹿顯然是首獵的祭品,象徵着帝王的實力,整隻的鹿,牛,羊,被放在祭臺上,而所祭祀的是皇天與后土,也祭祀華夏的祖先。

趙禎帶着趙旭趙昀兩人在鴻臚寺官員的高聲唱諾下緩緩參拜,拜的是誰?是華夏祖先!祭的是誰?是華夏的尚武精神。

在蒼茫的草原上,臨時搭建的祭臺,帝王着甲佩劍帶着子嗣參拜,這種場面不得不說是儒家禮法之中看不到的熱血。

這是一種粗獷美,是一種讓人心中澎湃的震撼,原來漢家也有如此大氣魄!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