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

作爲一國之君,趙禎的意志高於一切,秋獮是國之大事,原本的大宋因爲種種原因,秋獮不過是在野外打打獵而已,可現在,大宋擁有了大片的草原,廣闊的疆域。

國庫充盈,兵精甲足之下,這場屬於整個國家的盛大祭祀之禮必然重開。

即便是趙禎不下旨,朝中的士大夫們也在前幾年開始了上疏,上疏的原因很簡單,大宋需要一系列的儀式體現大國風範,以文治國,以禮治國纔是他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禮法自然少不了各種各樣的祭祀,華夏曆史向來如此,每當一國穩定之後,最先崛起的必然是禮法,大概是因爲幾乎所有人都崇尚禮法這種把祭祀放在最重要位置上的事情。

對於華夏百姓來說,他們區別與夷狄最簡單,最明顯的原因就是在禮法上,“人之異於禽獸也”是因爲禮,興周八百年的不是周天子,也不是姜子牙,而是周禮。

禮是上下尊卑,禮是祭祀先祖,禮是親親而尊尊,生者養而死者藏。

社會穩定了,文明繁榮了,生活越來越好了,國家越來越強大了,這些東西就會在華夏的王朝之中迅速繁衍,而對於禮法的支持,無論是什麼人都要高喊幾句口號。

因爲這就是漢家王朝的政治正確。

對於趙禎重開秋獮之禮的行爲,朝臣們是滿口稱讚的,帝王賢明啊!知道該興起禮法了,知道該把秋獮拿出來了,大宋現在有錢了,又是兵強馬壯,豈能不重開秋獮?否則不是愧對祖先,愧對先賢?!

至於皇帝不回朝,而是直接在木蘭圍場待着,等待朝臣前往一事,朝中的臣子中有人持否定態度,認爲不該怕麻煩就不回朝了,這是官家的大事情,也是朝廷的大事情啊!

也有許多人覺得,興許官家是因爲被遼人俘獲一事而覺得臉上掛不住,打算利用這次秋獮再度威嚴的回朝,這也說得過去,不少人樂意給他們的皇帝一個臺階下。

但有些卻知道,事實上官家利用這次秋獮把人都召集到木蘭圍場,讓他們和神都城的利益做一次切割,徹底斷絕有些人的想法。

能想到這一層意思的人不多,也只有區區數人,而范仲淹和歐陽修便是其中的倆個,至於蘇家父子,早已是能躲的多遠是多遠。

最近因爲靈兒的關係,蘇軾得到了一些提醒,早已如狐狸一般躲得遠遠的,他已經聞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味。

山上的石頭崩塌了,可不要砸到自己纔好,當然父親大人也要躲得遠遠的,不要發表任何意見,於是蘇洵剛剛寫好,字體漂亮無比的奏疏就被蘇軾給丟盡廚房給燒的一乾二淨。

這一次蘇家只要站的遠遠的看就好,至於其他,絕不能參與其中,因爲這件事和太子,皇后,以及王家都有些牽連,至於那些民間的商賈……好似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商賈就算是做到天下最大,也不過是個商賈而已!自己找死還能怪誰?

是的,有些人確實猜到了趙禎的意圖,不過這還只是開始,趙禎打算利用這次秋獮,把大宋存在的重要問題儘量的解決,隨着大宋的不斷強盛,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這些問題必須在伐遼之前全部解決,否則一定會影響這場決勝之戰。

這可能是華夏曆史上最大的一次戰役,甚至要遠超長平之戰,趙禎必須保證萬無一失,獅子搏兔尚盡全力,何況是滅國之戰?

大宋進行了不止一次的滅國戰爭,從大理,到西夏,無論哪一次都是採用了陰柔的手段,即便是奪取燕雲也是如此,並沒有發生宋遼之間的大決戰。

而這一次滅遼卻不一樣,趙禎打算傾盡全國之力徹底消滅遼朝,同時也要把整個草原上的勢力一掃而空,結束遊牧民族和漢家王朝之間的存續千年的禍患。

同樣這也是一次大膽嘗試,通過城市包圍草原,城市分割草原,以完成對草原的實際控制,而不是僅僅掛上一個“天可汗”的名號。

而眼下的秋獮就顯得無比重要。

大宋的皇宮之中,趙旭望着自己的母親中宮默默不語,母親讓他反省,他知道自己被人利用了,做錯了一些事情,可他沒想到自己這次實打實的監國卻連最基本的權利都受到的質疑。

不就是外放了幾個臣子嗎?爲何就會捅出如此大的簍子?拔耀幾個臣子爲何就惹得兩府相公連連上疏?自己這個太子不是一項得到文臣的讚譽嗎?

爲何這一次他們不站在自己的這邊?

即便自己有錯,爲尊者諱,難道這些文臣就不知道避諱?趙旭想不通,自己只不過是外放了幾個官員,又不是什麼天大的錯誤,爲何文臣要抓住自己不放,向父皇如此告狀?

他並不知道,在文臣的眼中,皇帝永遠是最大的,而且他們直接向皇帝負責,而不是向太子負責,至於太子,文臣自然是竭力保護的,但趙旭的所作所爲已經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

商賈和士族原本是一體的,但現在的大宋卻是不同,大宋的士族不允許經商。即便是家中子弟也不允許,最多便是得到官家賜予的職田,這已經是頂天的事情了。

當一體的東西出現了分離,商賈和士族之間的利益衝突便越來越明顯,何況這些商賈還在朝堂之中培養自己的勢力,士族豈能容忍?

打擊商賈,讓他們繳納更多的稅收以充填國庫,這便是一項極好的政策,士族大力支持趙禎的旨意,而在這個時候,太子卻倒戈向了商賈,這豈能不讓滿朝的文官又驚又怒。

趙旭還是太年輕了,他不知到,此舉看似沒有什麼,卻是在告訴所有的文臣,他是支持商賈的,而他趙旭未來是要坐上帝王寶座的人,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未來的皇帝支持商賈!這是最爲讓文官接受不了的事情,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卻要給太子留下深刻的教訓,如此才能讓他知道,他所能依靠的只有的士大夫,而不是滿身銅臭的商賈。

而趙旭卻沒有考慮這麼多,實實在在的被利用了。

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