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

宮門的吵吵嚷嚷終於迎來了平靜,當歐陽修和蘇洵兩人出現在宮門外的時候,所有人都立刻住嘴,這兩人乃是大宋的參知政事,在朝中的地位也是僅次於范仲淹這位相公的,事實上他們可以和范仲淹平起平坐。

他們的出現讓所有人都有了主心骨,朝臣們自覺的站在了蘇洵和歐陽修的身後,希望這兩位德高望重的相公能出手,讓這遼朝的狂徒知曉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但出乎意料的是,兩人並未說什麼,只不過從容淡定的聊着天從張儉身邊走過,完全沒有看張儉的臉一眼,彷彿他是空氣一般不存在。

“明允啊!昨日聽說官家和太子與後苑之中講學,精彩之處以命人傳下,可否送與國子監中,向天下書院示範?”

“永叔兄果然是心繫學子,官家的學問之出衆,令人咋舌!某觀之大不如也!抄送國子監乃學子之幸事,某這就派人傳抄過去!不知嫂子可好些?”

蘇洵的話讓歐陽修欣慰的點了點頭:“已然大好!王唯一不愧是杏林聖手,老夫白白讀了這麼多年書,竟然相信巫蠱之術!還是有病尋醫的好!”

兩人的閒聊非常刻意,誰都能聽出裡面打發時間的意思,朝臣們當中的聰明人也不少,很快便理解了兩人談話的精髓,跟着開始閒聊起來,有些人甚至吆五喝六的碼人去青樓妓館中飲宴。

這時候最好的態度就是不關注,不把張儉的話放在心上,這纔是大宋應有的態度,張儉的激將法很高明,甚至到了忘卻生死的地步,用自己的性命相威脅。

但結果很是不理想,歐陽修和蘇洵兩人看穿了,自然不會中他的激將,反而把他晾在一邊好不尷尬,所有的朝臣都跟隨蘇軾和歐陽修走了,走的時候眼神那叫一個蔑視……彷彿黑色的瞳孔消失,全是眼白的望着張儉。

這比殺了張儉還讓他難受,身爲大遼的左丞相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氣和輕視?

本想利用激烈的言語刺激狄青和大宋的臣子,沒想到被蘇洵和歐陽修兩人如此巧妙的化解。反倒是他自己變成了一個笑話!

巍峨的大宋皇宮外就剩下張儉一人孤零零的站着,顯得那麼的落魄與可憐,城牆上的內侍快步向宮中走去,帶入了勤政殿中小聲道:“啓奏官家,兩位參知政事如官家所說對張儉充耳不聞,而朝臣們附和相隨,轉眼之間唯有張儉孤立在外!”

趙禎端起香茗微微咂了一口,望着范仲淹道:“你這是殺人誅心啊!雖高明,朕卻不忍了,也罷傳他與飛鶴臺覲見,朕倒是看看他還有那番氣度否!範相你便一同作陪!”

范仲淹微微苦笑:“官家,此計乃臣之所出,實在無顏見張儉。”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很好,心有愧疚便證明他把這件事攔了下來,這是在爲帝王的名聲負責,若不是自己頭上頂着一個仁君的名頭,那需要他范仲淹如此遮擋。

話雖這麼說,但范仲淹還是隨着趙禎一起去了飛鶴臺,所謂的飛鶴臺並非是什麼平臺,也非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是大宋宮中一個地勢較高的宮殿,以飛鶴爲雕,殿中雕飾美輪美奐,最適合宴請使者之類。

趙禎是掐着飯點召見張儉的,下午喝了不少的茶水,與范仲淹兩人聊了聊大宋如今的局勢,以及對中京道官員的調任,而聊得最多的卻是王安石,這個展露頭角的官員,更是得到了范仲淹的肯定。

蔡伯俙以及他所調用的官員已經上路了,多是一些和王安石類似的新晉官員,他們大多對大宋對朝廷,對趙禎抱有一腔熱血,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蓬勃,誓要爲把中京道治理成爲一片繁榮富強之地。

這段時間不斷有消息從中京道傳來,都是蔡伯俙命黑手的人秘密考察這些年輕官員的消息,這不單單是一次調動,更是一次測試與選拔。

大宋的朝臣,尤其是重臣越來越年輕化,而從這些年輕人中挑選才學能力出衆之輩便成爲了趙禎和范仲淹眼中的大事,國不可無才者當政!

能進入考察名單的人,能被蔡伯俙帶去中京道的人,每一個是品行不端之人,這次考察就是要看他們的能力,即便是品行再好,沒有出色的管理能力,也是無用!

最多去崇文苑中謀一個清閒的文資罷了…………

而這些年輕的新晉官員之中,就數王安石最爲出色,他被趙禎欽點參與館閣遴選,但他依然拒絕了,沒錯就是這個一飛沖天的機會他卻拒絕了!

很多人當他是瘋了!官家親自下旨說明他簡在帝心,一旦參與遴選,豈不是飛黃騰達?但趙禎並不意外,大宋的臣子拒絕皇帝的旨意也不是說明特別稀罕的事情。

尤其是王安石的拒絕趙禎更是毫不意外,他王安石果然是發揮了執拗的名頭,不但拒絕的館閣的旨意,而且親自上疏向趙禎請命去往中京道。

這種行爲在許多人看來是不理解的,京朝官是多麼清貴的官員,入了館閣便是清貴中的清貴,最少也能得一個翰林制誥的名頭。

趙禎欣然同意他的要求,直接給了他王安石中京道判事的名頭,這判事雖然不是一個正職差遣,但卻是僅次於蔡伯俙的一個副手,而其他的判事多是一些朝中久經磨礪能力出衆的臣子。

王安石執拗的品格再次發揮,到了中京道之後便以最快的速度對大宋所佔領的府城進行考察,這裡的府城是指宋軍所佔下的所有府城!

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工程,沒有足夠的時間根本完成不了,王安石運用了一個相對簡單的辦法,向彭七的大軍索要各軍行軍司馬的記錄和文案。

這個作法得到了蔡伯俙的拍手稱讚,沒錯,大宋的軍隊所到之處都要留下詳細的信息和記錄,人口多少,糧食幾何,城中軍需所用,百姓民生等等都會必須有記載,以便中軍檢查之用。

用蔡伯俙的話來說,王安石不單單是能力出衆那麼簡單,而是打破了思維上的定式,想法往往特立獨行且收效甚巨,蔡伯俙跟隨趙禎多年,見識本就不凡,且眼界頗高,能得到他這樣的評價便可見王安石的才能當真是卓越,連范仲淹都接連誇讚。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請假!第三百章悲歌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