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

大宋在宋遼邊境上最東邊的地方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當然他的前身便是渝關,這座隋朝開皇三年便修築起的城池再次煥發了新的活力。

即便是經過近五百年的歲月,雄關猶在!

這是一種切割中原王朝與草原民族之間區別的一道天譴,大宋修築山海關的同時,也是在向世人說明,大宋已經收復了整個中原,在邊牆關隘之外,便是夷狄!

關城足有五丈之高,城牆寬約兩丈有餘,與長城相連,以城爲關,城門有四皆有甕城保護,內有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其上多有軍械守護,手段不一,可以說是綜合防護。

整個城池按照需求建造,並未呈現華夏城池的規則模樣,而是呈不規則梯形,西北和西南轉角處呈圓弧形,設有角臺,東牆爲長城主線,關城東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門,東門爲“鎮東門”,趙禎親自賜名“天下第一關”,西門爲“迎恩門”,南門爲“望洋門”,北門爲“威遠門”,四門城臺上均建有城門樓,關城四門之外均築有甕城,偏側開門。

關城牆的東南、東北隅處於長城主線,各建有東南角臺和東北角臺,角臺上分別建角樓,它們是關城轉角處防禦性建築,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的,而鎮東樓南北兩側還建有臨閭樓、牧營樓和新樓。

在關城的東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設水門一座,牆外有護城河環衛,這樣的關城別說是攻陷,即便是登上城牆也難如登天。

這樣的城池契丹人看了也是望洋興嘆,以他們的騎兵力量非常難以攻克,但這也是南下的一條重要途徑,關城之所以是關城主要在於他的地理位置,遼朝若是要南下,山海關是最好的進兵之地,也是最壞的進兵之地…………

想要繞過山海關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山海關的兩翼還築有南北翼城,東西羅城,依舊是一處重兵之地,遼朝對漢家百姓的襲殺往往是在大宋的山海關之外,即便是相距北方翼城也相去甚遠。

大宋的將士在沒有得到軍令之時是絕不會開關出城的,對於遼人襲殺大宋歸民一事,關中將士大爲憤恨但有心無力,關中守將莫雲飛下令全軍堅守關城,任何人沒有軍令不得出關,但若是有大宋歸民或是漢家百姓前來叩關,可開甕城側門以入。

密雲古北道一事已經在軍中傳遍,莫雲飛敬佩那五百破虜營的將士,但卻不能出關幫助百姓,這世上總是不缺英雄,也正是這些打破常規的英雄才使得人們心中的希望沒有被毀滅,朝廷對他們的沉默已經是最好的表示。

若是自己在這個時候開關,定然會讓遼人有可乘之機,無論遼人時候攻城,自己都將山海關陷入關破的危險之中,朝廷不會再一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莫雲飛需要一道軍令,一道來自樞密院或是官家親自下旨的命令,否則守城的將士絕不能有一人出關掩護百姓撤離。

無論是趙禎還是狄青,亦或是彭七都沒有下達軍令,遼軍守將耶律浩對大宋歸民的襲殺已經日漸瘋狂,他出生皇族,知曉其中的利益往來,一旦開了這口子,以後投靠大宋的百姓會越來越多!

契丹人也有自己的考慮,對於契丹人來說,漢人就是他們的“第一生產力”,若是漢人越來越少,後果不堪設想,而且有一點,宋人若是見死不救,以後還有誰敢去投靠大宋?

在關城的另一邊,莫雲飛也是非常的着急,眼下軍令遲遲沒有下達,契丹人對漢家百姓的襲殺越發的肆意妄爲的,他們都知道,只要不靠近大宋的關城,準確的說只要在五百步開外遊走,宋人就拿他們沒辦法。

宋軍也不是沒想過辦法,雖然不能出關城,但只要百姓衝入距離山海關五百步的範圍之類,軍中的神箭手便會取出弩箭,精準的射殺遼人騎兵,五百步已經是大宋棘輪弩的最遠距離,弩箭的威力大打折扣不說,準頭也降低很多,所以需要軍中箭術最好的神射手。

這樣一來對遼人的威脅便大了,他們原本的任務便是襲殺毫無反抗之力的漢人,若是因爲襲殺這些漢人而送命,顯然是不值得的。

雙方之間的過招也只不過如此而已,大宋將士心中的憋屈自然是影響到莫雲飛的,他作爲關城守將,一面是對城外漢家百姓的同情,對遼人的囂張怒不可遏,一面是對國法軍紀的遵守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過來自朝廷的公文終於下達,山海關之兵可出城救助漢家百姓,無論時候是大宋戶籍的百姓,只要是漢人,只要前往大宋,便都要救助。

如此一來,整個山海關的將士都可以出關了,這是一次繼續已久的釋放,遼人在準備再次襲殺漢人的時候突然發現,原本閉關不出的宋人騎兵如潮水般涌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他們,氣勢之高漲,速度之快,彷彿要把契丹人生吞活剝。

這架勢如何能戰?

契丹兵馬轉身便走,他們是來襲殺毫無還手之力的平民百姓的,可不是來和宋人精銳作戰的!

大宋的軍馬氣勢如虹,一路追殺契丹人至潤州的海陽城外,大有尾隨在後殺入城中的架勢,這讓契丹人十分慌亂,原本是他們出去打穀草,現在卻差點讓宋人破城,想想都覺得後怕。

大宋軍馬撤走了,畢竟以騎兵攻城是不顯示的事情,不過如此一來,契丹人便再也不敢隨意出城殺戮歸宋百姓了,但這不算完,耶律浩身爲宗室,豈能看着大宋得逞?

於是“機緣巧合”之下,他們收到消息,在水阜林設下埋伏,再次伏擊了大宋一個指揮的騎兵,莫雲飛作爲山海關主將自然不幹了,朝廷的政策已經不是被動防禦而是可以主動出擊的對外積極防禦,那便是可以找回產子來!

宋遼雙方在山海關之外開始了劇烈的碰撞,今天你伏擊我的一個指揮,明天我殺你五百人,矛盾進一步升級之下,給了大宋出兵的機會和藉口。

當耶律浩得意的輕點從宋軍手中繳獲多少鎧甲兵刃的時候,大宋北伐的消息便如泰山崩塌一般傳來…………

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