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

趙禎無疑是惜才的,他相信不單單是他自己,即便是腦子稍稍正常一點的帝王都是惜才的,因爲不惜不行啊!華夏文明的帝國特點便是疆域廣闊,生民衆多!

統御四海,御極八荒,億萬生民,朕即天下!

相比歐洲的帝國,華夏的帝國更爲龐大,就是這種龐大使得制度更加的成熟,而制度的基礎便是人才……

你擁有再好的制度,再大的兵權又有何用?管理國家最後還是靠的人才,所以歷朝歷代無論怎麼得的天下,最後都要回到文治,官制的原點來。

而趙禎已然把這種兵權奪天下,文官治天下的規律總結進了那個輪迴之中。

蘇軾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他的性格雖然不適合在朝堂中“摸爬滾打”但最少他有儒家讀書人的尊嚴和底線,或者說是一種信仰。

古人的信仰並非都是佛道,還有儒家,讀書人的書生氣有的時候便是這種看不見的信仰表現,甚至可以與後世的黨性相媲美。

這些讀書人更加純潔,信念更加堅定,趙禎甚至遇見過不止一次在御街上爲目不識丁的農人告御狀的文人,所以趙禎覺得信念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它的力量足以使一個弱不經風的文人變成最堅強的戰士。

特別是像蘇軾這樣的文人,趙禎用起來簡直是順手到家了,若他是個外戚,那便更好了,只需要爲自己出謀劃策便可,若不是因爲他的性格,趙禎絕對不會讓他在第一時間加入崇文院的秘閣。

輪迴之說對於一個文人來說是信仰的崩塌,是痛苦的開始,經歷世事那麼多的楊秀都承受不住,蘇軾也好不到哪去,自從那次在秘閣的對奏之後,張從質還好,有時會上疏與自己通通氣,說說自己的觀點,甚至有一種君臣討論在其中。

楊秀則是在重壓之下崩潰了,三天,聽說整整三天時間呆在秘閣之中瘋狂的翻閱典籍,把希望寄託在不可能之中,其實他的內心應該知道,這個輪迴是真的存在的!

而眼下,趙禎望着走在邊上的毛頭小子,蘇軾這小子彷彿完全把這件事忘了,只不過趙禎知道他樂天派的眼睛中隱藏着一絲灰暗,絕望的灰暗。

伸手拍了拍蘇軾的肩膀,趙禎嘆了一聲道:“是朕的不是……”

三才猛然轉頭,官家輕易不會這麼鄭重的說出自責之語,而且是對蘇軾這個毛頭小子,而蘇軾非但沒有回話,反而是目光僵硬的望着官家,嘴脣爲爲哆嗦的問到:“真是……真是……如此嗎?”

雖然極爲不想破壞一個少年人的銳氣,但趙禎卻要讓他面對顯示,他蘇軾不一樣,他是自己智庫中的一員,若是能把這種近乎毀滅信仰的壓力扛下去,才能抵住更多的壓力。

秘閣是大宋的智庫,趙禎會把它打造成大宋歷代帝王的智庫,但有一個前提,凡是入了秘閣的人,便要放棄自己前途,只要是秘閣的官員,絕對得到實權差遣。

可以說歷代王朝都有皇帝的智庫,可這種“智庫”更多是掌握了實權的高官,可這些“智庫”掌握了實權之後便成爲了集權。

趙禎可不希望大宋的相權和兵權被削弱之後再出個“內閣”出來,這秘閣不是皇帝懶政的工具,而是一個智囊團,僅此而已。

而現在,張從質,蘇軾,楊秀三人便是這皇帝智庫的先驅者。

沉重的話題和壓力不能給他們太久,否則再好的“彈簧”都會被壓斷:“你們先不要想輪迴之事了,在朕的一朝是不會出現,下一朝,或是更遠都不會出現,欲觀其遠,現觀其近!”

蘇軾微微點頭:“官家聖明,如今想這些實着實有些太早,微臣是被您的曠世之言給嚇到了,不過這也讓臣偶有所得,這兩日便有一個奇怪的想法突然靈光乍現。”

切……

三才的聲音有的時候發的那叫一個恰到好處,趙禎瞭解他,若是對漠不關心的人,三才纔不會發出這樣的“善意”提醒,這聲音是爲了讓蘇軾注意,別把話說的太滿,給自己留個臺階下。

只有他三才看得上眼的人,他纔會發出這樣的提醒。

趙禎望了一眼三才,這貨便很快把腦袋低下繼續走路,而蘇軾完全不在乎的開口說道:“官家,臣在想咱們大宋的官交子已經通行天下,連遼人,倭人,高麗人都習慣用咱們大宋的官交子了。”

趙禎點了點頭:“不錯,這是當然,咱們大宋的官交子以真金白銀爲擔保,只要手握真的官交子,便可在咱們大宋的錢莊之中換取真金白銀!”

“可陛下想沒想過,若是遼人完全使用咱們大宋的官交子之後會怎樣?據臣所知,遼人現在已經開始大量使用咱們的官交子了,他們遼朝的重熙通寶已經沒有多少用了,這正是因爲咱們的大宋官官官官交子能在大宋換取真金白銀,所以遼人覺得咱們的大宋通寶實在。”

趙禎隱隱覺得輸水的想法有些靠近那東西,微微點頭道:“你繼續說。”

“既然如此,若是遼朝全數使用咱們大宋的官交子呢?我大宋擁有印製官官官官交子的權利,而且旁人仿製不了,咱們的官官官官交子用的是楮紙,且盡用川紙,物料既精,工制不苟,真假一眼便能看出。”

趙禎下意識的拳頭一緊,蘇軾的想法他知道了,就是讓大宋通過大量印製官官官官交子來破壞遼朝的經濟,可有一點這小子沒想到,大宋要保持官交子的信用!

“你只想到了咱們大宋會印製更多的交子從遼朝買東西,難道沒想過遼朝的商人也會用這些官交子來咱們大宋買東西?!”

三才撇了撇嘴,又是一個不把自己提醒當回事的年輕後生,這法子官家早就想過了,還需要你狀元郎來多嘴?!

但蘇軾卻自信滿滿的搖頭道:“其實不然,這一點子瞻也考慮到了,咱們大宋可以把這些交子交給大宋的商賈,讓他們在大宋用兵之前大量在遼國花銷掉,如此一來,遼人必會握有大量的交子,而在之後我大宋便與遼人刀兵相向,自然要關閉榷場,禁止遼人商賈來往…………”

“遼人手中的大宋交子就變成了廢紙?!”

趙禎只能說一句這小子毒啊!完全利用了遼人對交子不瞭解,對貨幣和經濟的不明白,待他們反映過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