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

長夜漫漫,何日開晴,黑夜總是如畫布一樣讓人產生遐想,對於趙禎來說這就是一塊幕布,在它的上面精彩的東西不斷上演,而思緒也插上了翅膀飛翔漆黑的夜空,飛向星辰大海……

乾宇殿旁的闕樓對於三才來說是個好地方,官家一旦到了這裡便會在搖椅上一座,舒服的看着天空,三才覺得這其中好似有和禪機類似的東西。

只要官家抱着那親自制作的紫砂器,往那舒服的安樂椅上一趟,望着滿天星斗,三才只覺得官家彷彿與這天地融爲了一體,彷彿天空,星斗,皇帝,紫砂,搖椅,這些東西這本就該這樣在一起。

聽說得道高人都會返璞歸真,化形與天地之間,就像是道家的入定,佛家的坐禪,而現在官家莫不是也進入了一種自己理解不了的玄妙?

看來北京城中關於官家的傳聞也不是空穴來風,說不得官家就是仙人下凡,至於是哪一路神仙……誰知道?既然是神仙,誰能知道來路?!

但有一點三才可以肯定,官家必然是得道的,也必然是仙人降世匡扶大宋的!

他跟隨官家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麼多年來官家所作的一切哪一樣不是曠世之舉?!說句大不敬的話,官家的所作所爲隨便舉出一樣來便已然是超越了先帝,總總功績加起來甚至可與開國的太祖相媲美!

安樂椅一搖一擺,三才的眼睛也跟着一晃一晃,很快他便覺得眼睛越來越重了,稍稍打了個哈欠,點上一根線香夾在食指與拇指之間,這下便可安心睡一會了……

在一搖一擺之間,趙禎便能感覺時光的飛逝,往常他在這裡總是會回憶起曾經的後世,同樣的也會擔心大宋的未來,可現在不同了。

他可以肯定自己已經改變了許多事情,最少現在的歷史不會再次上演,在一年前,趙禎便已經有些相信這一點了,直到今天收到范仲淹從寧夏路遞來的奏疏,趙禎才徹底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歷史果然大不同矣!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三才的耳朵微動,眉頭皺起,官家這是怎麼了?突然說起藤子京和岳陽樓?藤子京莫不是成了簡在帝心的了不得人物?

細細聽來便覺得這是官家勉勵朝臣的句子,尤其是最後一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即便是三才不通文采,也忍不住拍案叫絕,這句話實在是醒世恆言啊!

“官家滿腹詩篇,醒世之言可達萬世!”

趙禎被三才的話驚醒,隨後望向三才眼睛發亮:“你……原在東宮任何差遣?朕問的是你在朕回東宮之前!”

三才莫名其妙,但依舊老實回答:“奴婢原是內侍省太子內坊局的坊事,從八品下,不入流的小官嘞!自從隨官家之側後,那可算是託了陛下的鴻福,您的一點福廕便讓奴婢有了今天嘞!”

趙禎感慨的嘆道:“是啊!你也不同了,范仲淹也不同了,所有人都不同了…………”

三才莫名其妙的望着趙禎,他只覺得官家今夜感嘆良多,但卻不知道爲何,這些不都是好事嗎?作爲內侍的他明白宮中的至理,不該問的別問,不該說的別說,如此才能保命,如此才能長久。

趙禎望了他一眼,笑眯眯的喝了口紫砂壺中的花茶,晚上喝清茶可是要了命,入夜也睡不好嘞!

是啊,一切都不同了,范仲淹沒有提出改革,也沒有因爲遇到阻力而被貶,而是在寧夏路擔任一路之安撫使,寧夏現在被他管理的井井有條,不僅如此,內遷党項人的舉措也已經基本完成。

雖然少了他的絕世名言,可對於趙禎來說,現在的范仲淹纔是人盡其才,拿起范仲淹的上疏,趙禎笑了笑,這東西可比一篇《岳陽樓記》要好得多!

“掌燈。”

趙禎拿起范仲淹的奏疏,寧夏之地已然是恢復了生機,不光如此,范仲淹還在奏疏中列舉了許多重要的舉措,希望自己答覆,今日在朝堂上只是隨意看了看便覺得震驚,去往勤政殿的時候已然是忘了放在袖口中的奏疏了。

三才麻利的掏出火摺子,打開上面的木質蓋帽,輕輕一吹,火光乍現,點燃燈罩內的宮燭,溫暖而明亮的燭光便在這闕樓之上燃起。

趙禎拉了拉膝蓋上的攤子,便不覺得秋風有多麼蕭瑟,就着北京城中的萬家燈火,彷彿整個天下陪在自己的身邊。

范仲淹的奏疏非常簡練,這也是最近朝堂之中提倡的文風,開篇第一句便是描述寧夏之況以及党項人內遷的進展:“臣范仲淹面東而叩……寧夏路各地官衙開衙許久,官吏用命,治下百姓安分守己,農人開墾荒地約爲八十萬畝之多,今年糧食豐產可謂塞上嶺南,黃河兩岸土地肥沃唯富一套。

然寧夏北通西域商賈所有來往卻不肯駐足,只願前往大同府交易,臣觀之甚憾。寧夏地處西北,何不以榷場設之?既富寧夏又增公帑,寧夏富而百姓安,強民強兵一舉雙得……臣懇請陛下設榷場開關口!”

趙禎笑了笑:“果然是向朕討要好處來的,這個範希文!”

三才知曉,若是陛下笑罵何人必然是心中歡喜的,果不其然,官家再次開口道:“傳旨,於寧夏路增設榷場,其規模可依大同府之制!”

天爺爺!

三才微微咋舌心中暗道:咱大宋又要出一個天下匯聚之地了!

試探的問一聲:“官家,現在已經子時初刻……”

“寫下詞頭,派御藥院的當值內侍去翰林制誥那傳旨,此事不得拖延!另把朕勤政殿中八方桌上的端硯給范仲淹送去。”

“官家,這端硯可是極爲難得,其中還鑲上了金邊,這……”

“朕可不是吝嗇之君嘞!”

三才無奈的點頭道:“奴婢遵旨!”他看得出來官家正在興頭上,這旨意多半是越早送達寧夏越好,只不過那方端硯可惜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