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

所謂的倭國使團其實就是良子內親王以及尊仁親王,親仁親王的隊伍,倭國的子嗣稱呼很簡單,內親王爲公主,親王便是皇子。

他們的到訪既在意料之中也出於意外,趙禎沒想到他們會來的這麼快,以至於大宋還沒有準備好,不過只要有大軍在,有劉德召和楊爍在,海東都護府會很快的組建,只需派遣文臣便可。

通過楊休之口,趙禎認識到大宋的都護府要有別於漢唐,不光要以武力威懾,也要用文道教化,如此方可使倭國臣服於大宋,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派遣文官,並且要以大量的私塾先生前往倭國授課。

這是一種文化侵略,相當於便向的洗腦,可這條“毒計”並非是趙禎想出來的,而是朝中文官討論後的產物,當歐陽修提出這一觀點後,幾乎滿朝文武統統支持。

若是倭國百姓從孩子開始便學習大宋的思想,學習漢家文化,日久天長之下,忠君思想,尊中原正統之思想必會深入他們的骨子裡。

而且龐籍和夏竦兩人甚至提出可以從倭國取仕,雖然不會有很多,但只要是才學出衆的倭人,也可以前來大宋參加科舉,也可以和大宋百姓一樣入朝爲官!

趙禎發現,即便是自己什麼也不做,這幫野心勃勃的朝臣已經快要變成張牙舞爪的殖民者,這不禁讓趙禎聯想到當年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

可以說現在大宋的海東都護府就如同東印度公司一樣,不禁對倭國的經濟採取了壟斷政策,並且在政治上也要敢於,這些還不算晚,文化上的入侵,人才的遴選掠奪,種種的一切都在向某個地方靠攏。

趙禎忽然對着天空聳了聳肩,在三才驚訝的眼神中莫名的開口道:“我真的什麼都沒做哦!”

三才緩緩的低下了頭,顯然,官家是和看不見的神靈在交談,這不是自己能干涉的…………其實趙禎只不過是向天空說話,若是真的有所謂的老天爺,那很好,自己確實什麼都沒做,若是沒有……那就把這句話留給空氣。

原本冗長的拖延的文臣在都護府一事上行動迅速,可以說他們其實早就準備好了一切,只是沒想到倭國使團的速度會這麼快。

大宋的朝堂就是這樣,當所有人都爲一件事向同一個方向使勁的時候,那將展示出驚人的辦事效率。

挑選文人,任命官員,派遣護軍,編隊組織前往碼頭,這一切只不過只用了短短三天時間。

三天後當趙禎在文德殿召見倭國使團的時候,大宋海東都護府的文官和教員已經離開了北京城向前往倭國的第一站登州港出發。

大宋,不,華夏曆史上還從來沒有把軍隊和官員派遣到倭國,也從未把戰火燒到倭國的土地上,如今不同了,大宋不光是戰勝了倭國,甚至在倭國建立都護府,如此便是強過盛唐的。

對於唐朝,大宋有着一種近乎狂熱的崇拜,這個盛世的中原王朝曾經給華夏百姓帶來極大的驕傲,所以宋人喜歡把大宋與盛唐相比。

而趙禎自然會被拿來和李世民相比,相比之下,越來越多的人看好趙禎,最少他在禮法上是高於李世民,並非兄弟相殘奪取的皇位。

雖然對待宗室子弟過於苛刻,但並沒有到了六親不認的地步,再說,爲尊者諱,誰會提起這些?

倭國使團是第一次前來北京城,也是第一次看到大宋的新皇宮,高大巍峨,宏偉壯闊之相讓他們冷氣吸得牙疼,相比大宋,倭國的皇居簡直不能相提並論。

帶有精美雕刻的御階便讓他們瞪大眼睛看了許久,帶隊的使臣藤井雙商雖然極力的剋制自己左顧右盼的衝動,可身體還是誠實的出賣了自己。

即便是已經到了弱冠之年的皇子親仁親王也在東瞧西看,更別說剛剛年滿十八歲的良子內親王和剛剛總角之齡的尊仁親王了。

藤井雙商努力的剋制着自己的衝動,轉頭小聲道:“初來上國,三位殿下要好生注意禮儀,切不可忘卻丟了倭國的臉面。”

三人連連點頭,眼前的場景給了他們太多的震撼,剛剛路過仿若是鯤鵬一般龐大的宮殿讓他們覺得自己在顫抖,那宮殿彷彿是從地上蓋到了天空,遮蔽了日光和天上的雲,在它的面前任何人都感覺自己是那麼渺小的存在。

還好大宋皇帝不是在那宮殿之中召見自己,若真是那樣,他們都不知自己能否走進那座宮殿之中…………

和乾宇殿一樣,文德殿的地基已久很高,總共分爲三層,每一層遞減式的向上延伸,給人以端莊厚重的感覺,在上御階的時候,幾人稍稍有些不自在,或說是惶恐纔是。

兩邊是手持儀仗的御前班直,那碩大的金瓜高高的舉起,彷彿雖是會落下砸在自己的腦門上!

先聲奪人是大宋的習慣,還未等藤井雙商開口,三才在瞧見他們後便高聲叫道:“大宋皇帝召倭國使團覲見!”

這讓原本準備說話的藤井雙商身體微微一僵,再看看身後的皇嗣,只能無奈的嘆息一聲,按照往常的規矩,應當是使者最先自報家門,以顯示國家的地位和麪子之後,再由皇帝召見。

進入大宋的宮殿,便瞧見原本喜歡穿着燕居服的大宋皇帝身穿華麗的大袞冕正襟危坐於上,再看看身邊,三位皇嗣已經被大宋皇帝的樣貌和服飾所震驚。

更讓藤井雙商尷尬的是,他自己還沒跪下,身邊的皇嗣便已經開始行禮了…………

“下邊那個人,你的膝蓋不會打彎嗎?”

趙禎揶揄的望着藤井雙商,只讓他臊的滿臉通紅:“臣倭國遣宋使藤井雙商參見大宋皇帝陛下!”“倭國內親王良子參見大宋皇帝陛下!”“倭國親王親仁,尊仁參見大宋皇帝陛下!”

擡起寬大的廣袖,趙禎微微點頭道:“平身!”

還不等他們起身,趙禎又道:“爾等前來要好生學習中原文化,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兩位皇子當留於京中學習,待學成則可歸故國,朕定然“善待”之,而朕聽聞倭國女子可爲王,如今便好生學習牧民之道,留于禁中!”

趙禎說完便走,沒有給予任何人說話的機會,只留下目瞪口呆的倭國皇嗣以及面色灰白的藤井雙商喃喃自語:“完了,一切都完了…………”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