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九章 【難題】

這用石灰水消毒的辦法,自然是黃傑在奇夢中得來,況且已經在萬黃聯莊裡使上了許久,消毒效果如何自不必多言。

那舒州距離太湖縣也不過六、七十里,自然是當日便轉回了,得到的消息是如今舒州城也是城門緊閉,未聽見朝廷大軍將來的消息。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春秋時舒州系皖國封地,爲皖國所轄、皖國都城,後世安徽省簡稱皖,即源出於此。東漢獻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時,廬江太守陸康爲遠避戰亂,將廬江郡治遷至皖縣城。此後,袁、曹、孫三家交替據有此地,皖城成爲兵爭的重鎮。

至南宋景定元年(1260)馬光祖築安慶新城於盛唐灣之宜城並廢舒州府以前,舒州爲郡、州、府治所駐地隋時由熙州改爲同安郡,轄境相當今安徽省天柱山、桐城市以南,銅陵縣以西的長江以北地區(大體爲安慶地區)。

北宋初年,舒州改稱爲同安郡,直到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時才改爲舒州德慶軍,治所也即是如今的安徽省潛山縣所在。而此時的安慶府所在,實乃是同安縣治所在。同安縣乃隋開皇十八年定名,大業九年(613年),遷治今桐城市區東。大業十三年,李子通攻克,城廢,仍遷治後世樅陽縣下樅陽鎮。

而此時的安慶府城,實際上是一個新建不足三十年的縣治新城,扼守在望江縣與樅陽縣所處的長江中段,靖康之後,城池被毀荒廢。之後,安慶新城則始建於南宋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縣之地),而沿邊多警。知府黃幹在舒州舊址(今潛山縣梅城)“建城安慶以備戰守”;後因戰亂,安慶府於南宋端平二年(1235)移治羅剎洲、楊槎洲;及至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馬光祖爲了阻止蒙古大軍從水路進攻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市)廢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牆磚石改築於宜城(盛唐灣宜城渡之陰)爲新安慶府”(治址在今安慶市),並遷懷寧縣治附郭。

此地瀕臨長江,易守難攻。從此以後,安慶府治穩定不移,“安慶”才作城鎮地名,並與行政區名稱(府、道、專區等)相一致,沿用至後世。

也即是說,從太湖縣去往如今的安慶府,所能走的路徑便有兩條,一條是先往東北方向走七十里抵達舒州(潛山縣),然後往東南折轉去往安慶。另外一條則是直行向東,走新倉、黃泥、石牌、海口等鎮往至安慶城下。兩者唯一的區別是,走舒州方向有官道,走新倉方向全身鄉道,危險係數方面也是倒是同等。

一時間,這難題讓黃傑十分爲難。

這首先,兩條道路計算下來,都是差不多一百八十里的路徑,也就是最多四個轉運站的距離,有無官道各走對於他們這種一天最多能走三十里的大宗物資轉運而言意義不大。其次,在官府統制區設立轉運站的確輕鬆,黃傑輕車快馬走上六十里就能捨下兩站,可如今已經算是接近了戰區,黃傑哪敢隨便跑出三十里便留下幾車人,讓他們隨意伐木搭建軍寨就行了,自然得保護他們的安全,還得防止破石軍襲擾,所以這最後的一百八十里,只怕三天都舍不了一站。

可問題是:如今童貫的大軍不見蹤影,那八月十五必須抵達安慶城下的軍令卻不知是不是閻王爺發出的催命符。

不過想來,這童貫的大軍都不知道人在何處,總不能強要黃傑領着幾百人的轉運隊伍,必須按照軍令上的日期,將糧草送到安慶城下資敵吧?

所以黃傑便也不急了,領着人一面在太湖縣城邊上建設轉運站,一面發動各地陸續來投的百姓,架着水車,拿着水囊、唧筒,裝了生石灰水入城噴灑消毒。

一連忙活了三天後,太湖縣城纔算是初步消毒完畢,卻也還不能住人,至少要等一、二場大雨將石灰沖刷乾淨才成。

這期間,孫新也親自領人往舒州、桐城、和樅陽方向偵查打探,倒也得到了不少消息。首先便是那無爲軍的知軍黃某人,如今被破石軍就鎖在了安慶府北門的城頭上,每天日曬雨淋的被鞭策着幹活,下場好不悽慘。再來就是被打散的無爲軍官兵有半數直接四下逃散,不知去向,還有約六千餘人則棄了設在安慶城下的軍寨,一路向北退卻,如今就擠在桐城縣外,等着童貫大軍前來收編。

還有,破石軍也沒閒着,前些日子不但放出人手將安慶府方圓六十里內的農田裡秋熟的作物收割一空,還派人沿江收羅了不少漁民、船伕和船匠,又派人進山大勢砍伐木材,開始在江邊打造船艦。

得了這般消息後,黃傑便讓孫新派人去了茶山,看看孫立收編蟊賊的情況,也讓人去舒州將破石軍造船的信息通知了舒州知府,至於他是用六百里加急,或是四百加急去通知童貫,也就不是黃傑需要操心的了。

而到了八月十四這日一早,孫立便領着整整一百二十個精壯的茶山分堂堂衆抵達了太湖縣城下,宣告天道盟在茶山收攏蟊賊一役的結束。

與孫立同來的,除了狄昊外還有另外兩名頭目,一個是之前黃傑就知道大名的王鐵頭,他麾下的賊衆在茶山最多,自然是赫赫有名,另一個卻是叫人有些意外,竟是一個女蟊賊頭目,叫做任三娘。

不過這二人都是叫狄昊策反,並未與孫立他們對抗,也算是兵不血刃壯大了實力,此外還有三股合計約有一百二十人的小股蟊賊直接被剿滅了。

與王鐵頭和任三娘見了之後,他們二人自是給驚着了,實在想不通一個不滿十五歲的少年,既是考得功名在身的秀才,又是一州主薄的親侄兒,如今又是有官在身的朝廷吏員,卻還創建了天道盟,更反掌之間便收攏了茶山賊衆,將那什麼天道盟茶山分堂給建了起來。

黃傑也管不着他們如何驚詫,只是與孫立道:“大兄,這幾日俺思來想去,若走舒州雖然安穩,可饒不過童貫之口實。因此構思,不如俺們便直行向東,一邊着人修路,一邊穩步前進,將轉運站一個個修到安慶城下,如何?”

孫立聽了便也皺眉問:“修路?還修那四車道麼?”

“當然!”黃傑哈哈大笑道:“有道是條條大道通東京,俺師尊曾有一個宏願,希望將天下的官道都修成四車道!”

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八章 【一擒烏朱】第二百二四章 認輸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二章 【匡扶】第一千零十五章 【使賴】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六章 【遊地府】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七章 【仁君】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五章 【狠毒】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四章 【塞爾柱】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二章 【糊塗】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七章 【奪造化】第一千零二六章 【妙計】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三章 【又論臘日】卷五 蜀道難 第三百六十四章 【青雲觀】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一章 【迎還】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三章 【香積廚】第一千零三三章 【唏噓】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零九章 【變化】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零九章 【變化】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十章 【莫道命苦】第一百七二章 中計第九百九三章 【狷生】第三十二章 喜事第七十一章 【可教】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三章 【說法】第六十七章 【計劃】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三章 【車城】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九十章 【約個會】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五章 【花鞋】第一百五四章 【滅跡】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七章 【國事艱難】第一百八十章 花石亂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一章 【汝敵有子】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三章 【給個交代】第二百零五章 心意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七章 【調整】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四章 【彩虹】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九章 【雙刃劍】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五章 【賣妹求榮】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五章 【魔神】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二章 【伏法】第一百九十章 謀劃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六章 【生爲宋卒】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五章 【過關】第一百十三章 【二道旗】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四章 【西去】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八章 【轉回】第九百四四章 【宗望來援】第一千零五八章 【破綻】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十章 【青花驄】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九章 【非禮也】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二章 【生路】卷十二 金甌全 第九百九五章 【相見】第一千零六七章 【和談】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三章 【大好】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七章 【妙計】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九章 【回魂香】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七章 【尷尬】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九章 【憶舊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七章 【打虎】第九百四三章 【天賜良機】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九章 【構想】第一千零四四章 【鐵浮屠】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十三章 【何足道哉】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十章 【天意不可違】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十四章 【故智】第一百七四章 【成害】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三章 【可爲刀焉】第二百二十章 互利互惠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八六章 【禮賢下士】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十章 【猜着了】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七章 【修路成癮】第一千零三九章 【轉世】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七章 【畫中仙】第六十二章 【北行】第九百四十章 【千里強擊】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一章 【踏春】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三章 【馳援】第二百三二章 【黑白奴】第二十四章 【避險】第一百二三章 【紅月】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五章 【撥亂反正】第八十一章 【懈怠】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三章 【婦科聖手】第一百五七章 【脆骨症】第一千章 【乖張】第一千零四十章 【鬥將】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五章 【狠毒】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四章 【受旗】第一百四十章 【開粥】第六十五章 【秘法】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八章 【瘋魔】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五章 【撞鬼】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九章 【駙馬會】第二百三八章 【良配】第二十四章 【避險】第一百七一章 【王慶上山】第二百三四章 【說陣】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六章 【上疏】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九章 【再博一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