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帶着蘇軾兄弟前來拜訪歐陽修,歐陽修得知後親自出門迎接。
“永叔公,明允攜二位犬子前來拜訪。”蘇洵作揖行禮。
“啊,哈哈哈,明允公客氣了。三蘇到訪,實乃我之榮幸啊。”歐陽修顯得異常高興。
蘇軾兄弟行禮之後,四人進入府中。
蘇軾見歐陽修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長相算不上美男子。兩耳稍長,頭髮白皙,上脣稍短,大笑的時候會露出牙齦。
歐陽修對蘇軾兄弟特別客氣,一直期待着他們能爲文風改革貢獻力量。
“永叔公啊,今日到訪實乃有事相求。”蘇洵直開話題。
“明允公但說無妨,”
“犬子軾兒狂妄,在應試中杜撰經典,恐給永叔公的文風改革帶來麻煩啊。”
“明允公莫急,子瞻這事我已想好對策。這段經典用得相當好,顯示出賢君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長技之日。這種論證手法頗能道出賢君的用人之道,可惜確是杜撰的。”
歐陽修可謂是北宋的文宗,那段經典他沒有讀過別人基本上也是沒見過。翻閱資料之後還是沒找到,他便猜測是蘇軾杜撰。想到太學黨定會以此爲把柄攻擊他的文風改革,思慮再三,便相出應對之策以防萬一。
蘇洵得到歐陽修的答覆之後,心裡踏實許多。
這時,楊氏呼喚歐陽修吃飯,才知三蘇光臨,便吩咐了下人讓祖父多做一些菜。
幾人推辭入座,見桌上擺着盡是些沒見過的菜餚。三蘇問着香味,大讚秀色可餐,誇起了府中的廚師技藝精湛。
歐陽修見這一桌的美食,也是一臉茫然。
“夫人,家中何時請了一位如此厲害的廚師。”
“呵呵呵,這是我從汴河樓請來幫忙的廚師呢。”楊氏笑着向歐陽修說明,“前些時日見你爲科舉事情操勞,便想着讓你吃些好吃的緩解一下壓力。”
“夫人真乃當今賢妻標榜啊。”蘇洵誇讚。
“夫人,可否引薦一下這位大廚。”蘇軾迫不及待想見見這人。
“呵呵呵,好,好,我已經吩咐下人菜做好了馬上將人請過來。”
不會兒,祖父脫掉那身訂製的廚師服,過來跟大家見面。
楊氏準備向大家介紹祖父的時候,蘇軾突然站起來。
“恩公,沒想到能在此見到你。”蘇軾難隱心中喜悅,走過去拉着祖父的手,“恩公,快快入座。”
祖父對這聲“恩公”的稱呼實在是不敢接受,那日他確實想出手幫忙。但卻遇到九陽子道士先出手了,自己只是在後面站出來說了幾句。
“實不敢當,我當日也沒有幫忙什麼,倒是你把我們都逗笑了。”祖父認出了是當日的兩位書生。
蘇洵和歐陽夫婦一臉茫然,子由見狀便向大家解釋一番,衆人相視而笑。
“恩公,那日我曾與弟弟子由去過汴河樓找你,掌櫃的說你不在。”
“別叫恩公了,直接叫我宋廚子吧。那日有點小事不在,原來掌櫃的跟我說有兩位書生找我,是你們啊。”祖父想起這事。
“是啊,我倆慕名宋兄的廚藝而去拜訪,想結交宋兄。”蘇軾越說越激動忘了自我介紹,“對了,在下蘇軾,字子瞻。這是家父,蘇洵,這是弟弟蘇轍,字子由。”
蘇軾一一介紹,楊氏介紹祖父給歐陽修認識。
祖父突然激動起來,“你就是那個做出東坡肉的蘇東坡啊,你好,你好。”祖父過去一直握着蘇軾的手。
大家甚是不解,蘇軾更加不解,不過他心裡覺得東坡這個名字非常好聽。
祖父不單單對美食有了解,還對了解的每道菜的歷史來源也頗有所聞。
東皮肉乃蘇軾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的時候親自研製出來的,還寫詩《豬肉頌》一首。只是這些都是發生蘇軾晚年時期,露出茫然的表情也是正常的。
祖父後面意識蘇軾剛剛參加科舉考試,東皮肉還沒誕生,便也沒說什麼。
倒是蘇軾對這個所謂的“東坡肉”產生了興趣,飯後還一直要求祖父一定要教他。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三蘇也準備回去了。
在相互道別的時候,蘇軾與祖父相約改日一定到汴河樓一敘,共同研究一下美食。
祖父喝了點酒之後回到汴河樓,沒想到剛坐下就遇到了孫媚娘身邊的丫鬟來找他。
昨日祖父把芸娘惹生氣之後,心裡莫名其妙的一直想着她,又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
芸娘回去之後被那丫鬟見到不高興的樣子,丫鬟關心,芸娘傾訴之後惹得這丫鬟火冒三丈。
這丫鬟與芸娘感情好,如同閨蜜,見姐姐受欺負便不能容忍。想到那日芸娘主動幫忙,今日卻受這般對待,便氣沖沖尋了那宋廚子準備算賬。
丫鬟衝到祖父面前。
“好你個宋廚子,當日要不是姐姐在夫人面前替你美言幾句,你都不知道要在牢裡待多久呢。竟然還敢惹我姐姐生氣,你個忘恩負義的東西。”丫鬟訓斥祖父,準備動手開打。
祖父才知道原來那日是的芸孃的幫忙自己才那麼順利出獄的,心中大爲感動。瞬間醒酒,顧不得理會丫鬟,直奔芸娘那去。
祖父見着芸娘連番道謝致歉,不料芸娘並不理他。祖父那六十年的脾氣讓自己感覺自討沒趣,便準備離開。
“站住。”芸娘轉身喊住祖父。
“榆木腦子,你就不會哄我一下啊。”
果然被我猜對了,這芸娘真的是需要哄的類型啊,哈哈哈。
祖父饒着後腦勺走到她身邊,把嘴伸過去在她耳邊“hou~~~”
“哎呀,你幹嘛啊。”芸娘肩膀慫了一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你不是讓我哄你一下嗎?”
芸娘轉頭見祖父一副很認真的樣子,頓時就被逗笑了。
讀到這裡的時候真的是笑死我了,也不知道祖父真的是個榆木腦子呢,還是他其實是個撩妹高手啊。
芸娘見祖父過來找她,還逗她笑,心情一下子好起來。
二人偶爾四目相對,念念不捨。
仁宗還在繼續翻閱着文獻尋找那句經典,張茂則建議仁宗還是問問歐陽修吧,仁宗當頭棒喝,怎麼就沒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