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不敢有負將士

羣臣不是不想反對,奈何無從反對。

趙官家已經鋪陳了這麼久,也安排了這麼久,幾乎到了萬事俱備的程度,一口東風吹來,自然勢不可擋,水到渠成。

其實說來說去,大傢伙都知道一個道理,主要的大戰打過了,再往後,就是出擊大漠,戰術情形完全不同,軍制一定要改,御營兵馬也一定要裁,軍中必須要推陳出新,不斷改革。

可問題是軍中諸將手握大權,又有恢復燕雲的大功傍身。

要是直接改,必定會出大事,以至於無法挽回。

真走到了那一步,恐怕就要學洪武皇帝,高舉屠刀,把驕兵悍將,殺一個乾淨了。

其實縱觀明初的四大案,還真不是老朱弒殺,空印案是爲了處理前朝餘孽,清理蒙元弊政。而郭桓案和胡惟庸案,則是處理文官,解決貪腐。唯獨針對功臣的藍玉案,也是在懿文太子死後,纔不得不舉起屠刀的。

不過這也不能說明就沒有問題……事實上在立國之初,淮西勳貴就不斷折騰,囂張跋扈,彼此勾結,儼然成了一股毒瘤。

當朱標死後,已經沒人能壓制武人……事實上朱標也不能,他最多就是等老兵們凋零而已。

奈何到了朱允炆這裡,連熬死武臣勳貴的希望都沒有,除了拿起屠刀之外,洪武皇帝又能選擇什麼呢?

事實上趙桓的處境也比朱元璋好不了多少,他手下的驕兵悍將絲毫不比淮西勳貴差。而運行了一百多年的大宋文官集團,又遠不是明初的文臣能比。

甚至趙桓畢竟是繼承了祖宗遺產,不是開局一個碗,自己打江山的那種。

威望不如洪武大帝,局勢比洪武還糟糕。

趙桓又能怎麼辦呢?

先集中全力,砍文官,從頭到尾,從上到下,進行調整,逼着文官集團改變……然後藉着改革淬鍊出來的一口刀,轉頭砍在武人身上。

事實上文官爲什麼能壓制住武人……這裡面有個最基本的常識,就是文官內部的管理遠比武將科學。

首先文官有科舉,選官這一塊,至少寒門還有不少的機會。

其次文官有考評,有御史監督,也有致仕制度,這就保持了文官內部的新陳代謝,推陳出新,不斷誕生新人取代舊人,使得每一代都保持着相當的戰鬥力。

反觀武將,除了真正百戰餘生的狠人之外,剩下的多是靠着祖宗恩蔭爬上來的。

像韓世忠這種,他固然無敵天下,可他的兒子行嗎?就算兒子行,孫子能行嗎?

所以說在武將這個相對封閉的羣體裡,鬥不過文官是正常的。

如果打贏了,那隻能回到五代十國,回到遍地藩鎮的亂世。

趙桓也是清楚這一點的,所以他弄武學,改變武人的選拔方式……看似是把武人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和文官抗衡。

可問題是武人也需要付出代價……而代價就是將門體系被打破,就是一些還年富力強的驕兵悍將,必須卸去軍職,解甲歸田。

趙桓並不覺得武將的道德水平會比文官更高,而這幫人的破壞力又遠勝文官萬倍,所以一切的算計,都必須更加深入,更加不着痕跡。

這一場全豬宴吃下來,使得許多人都重新審視這位趙官家,大巧若拙,不着痕跡,趙官家的段位已經高到了離譜的程度。

“我還記得,當初仁宗朝的時候,宰相文彥博就像裁軍……彼時衆正盈朝,官家也鼎力支持……結果弄來弄去,也不過裁了幾萬人,隨後文彥博更是被罷相,趕出了京城。”張浚笑呵呵道:“明仲兄,官家這一手可是高明瞭不知道多少倍啊!”

胡寅呵呵一笑,“就別拿仁宗朝的事情來說了,當時裁軍裁的是空額,不過是逼着武人吐出一點軍餉,給上面一個交代罷了。官家這一次裁的可是結結實實的驕兵悍將,而且數量之多,駭人聽聞。只怕比起當年藝祖的杯酒釋兵權,還要驚心動魄啊!”

張浚瞪大眼睛,思忖了再三,終於點頭,長嘆一聲。

“聖君在朝,爲官艱難,你我之間,可要好好幫襯纔是。”

胡寅認真看了看張浚,嘴角上翹,忍不住笑了,他太瞭解張浚了,政事堂諸公里面,張浚最在乎的就是首相趙鼎,其餘李若水和徐徽言根本不放在眼裡,這倆是不能爭首相的。

至於其他人,又跟趙桓關係有些遠,機會更小。

可現在突然冒出來一個陳康伯。

其實這些年來,朝中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首相總攬大局,自不必說。

樞密使掌軍,實權位居第二。

而戶部尚書手握財權,名列第三。

也就是說,在劉汲離開之後,陳康伯這麼一位強勢的戶部尚書崛起,是足以和張浚盤盤道的。

既然情況如此,張浚自然要拉盟友,有資格問鼎禮部尚書的胡寅,自然成了他最好的選擇。

張浚的心思瞞不過胡寅,奈何胡寅卻是沒有捲入爭權奪利的心思……劉汲一干人留下來的空缺,他也不想分一杯羹。

“若是說我自己無心功名,那是欺人之談。不過官家提出了新的氣理之說,我們家老爺子又是一心做學問的,說句實話,我都想閉門著書,繼承家學算了,朝政跟我啊,山高水長,實在是太遠了。”

張浚聽這位裝清高,氣得鼻子都歪了。

“我說明仲兄,你這是以爲我要結黨營私,爭權奪利嗎?”張浚氣急,“舊人盡去,裁撤驕兵悍將,千載難逢的機會就在眼前,你我都是十年寒窗,苦讀出來的,恰逢其時,難道就坐失良機,毫無作爲嗎?此刻若是尸位素餐,不能青史留名,與蟲豸何異?”

張浚氣沖沖怒吼,奈何胡寅只是低着頭,給他續水……飲茶先啦,別想那麼多了。

張浚不由得爲之氣結,這貨是真的不思進取。

懷揣着大幹一場心思的不只是張浚,不思進取的也不只是胡寅,只是誰也沒有料到,趙官家造出了這麼大的聲勢,真正開始行動,卻膽子小的可憐。

趙桓在第三天,離開了京城,再度前往山海關。

和上一次相比,關城基本建好,依山臨海,一座雄偉關城,橫亙眼前,恰如衛士,宛如雄兵。

就在趙桓駕臨之前,幾個老兵手裡拿着利刃,在仔細巡邏,其中一個身形瘦削,臉膛黝黑的老兵,最是小心翼翼。

他用刀尖不斷戳磚縫,每一次都要檢查戳進去的深度,絕對不能超過半寸。

老兵仔細檢查之後,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最後返回了城門口,他沒急着進去,而是伸手撫摸着城牆,心滿意足一屁股坐了下來。

“這是咱能給官家盡的最後一點心了。”

老兵臉上帶着笑容,感嘆說道。

跟在他身後的幾個士兵沉吟了一會兒,有個年輕的忍不住道:“七爺,都這麼多年來,出生入死,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好容易太平了,還不許享福,讓咱們修長城,修好了,又要裁軍……你說說,這不就是卸磨殺驢嗎?”

老兵翻了翻眼皮,怒視着抱怨的士兵,冷哼道:“住口!”

士兵嚇得一怔,卻還是不服氣,低着頭道:“朝廷做得,就不怕人說!”

老兵當真氣到了,不由正色道:“你們幾個別胡說八道,也別抱怨。我年紀比你們大得多,經過的事情也多。到哪裡我都這麼講,官家對咱們夠意思了。這些年可有拖欠過軍餉?哪個戰死的弟兄,沒有撫卹?不說別的,山海關外面就是一塊石碑,上面刻着所有犧牲弟兄的名單。”

“官家沒讓咱們白死,過去咱們這號人都是賊配軍,沒人瞧得起。可現在咱們就算回去,也能挺直胸膛,堂而皇之,像個人了。都這樣了,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年輕的士兵們被問住了,默默低下了頭,又是好一陣兒沉默。

半晌之後,那個年輕士兵緩緩擡頭,盯着老兵,“七爺,既然這樣,你晚上幹嘛還哭啊?”

老兵愣了一下,立刻反駁道:“哭?什麼哭?刀扎身上,老子都不會哭!”

年輕士兵卻是不服氣,“刀紮上了是身上疼,可讓咱離開軍中,是心裡疼!七爺,你不光哭,還嘟囔着說,往後要幹什麼,幹什麼……”

另一個士兵也道:“是啊,你還說過,自己年紀大了,想成親都可不能。這輩子就算是完了。”

老兵的心事被拆穿,頓時氣得臉都黑了。

“別廢話了,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年輕的士兵卻還是不服氣,“七爺,要不大傢伙聯名上書,讓你繼續留下來吧!”

“那怎麼行?”

七爺急了,“你們這幫兔崽子可別犯傻……你們聯名上書,那些脅迫朝廷,是要問罪的。到時候把你們當亂兵辦了,誰也就不了你們!”

呵斥了後輩之後,七爺咬了咬牙,“我一個大活人,還有這些年攢下的軍餉,餓不死的,用不着你們擔心。”

正在這時候,趙官家已經帶着心腹文臣武將,趕到了山海關,同樣的檢查戲碼上演,城牆堅固,密不入刃!

“官家,將士修得好!不曾辜負朝廷!”樞密使張浚認真道。

趙桓微微頷首,意味深長嘆道:“是啊,將士不負朕,朕豈敢辜負將士啊!”

第364章 一等人物第130章 殺樑王(三更求票)第129章 火燒興慶府第283章 天子耳目第442章 吃肉強國第308章 蹴鞠世界盃第220章 事大第38章 勤王第580章 戰爭與文明第250章 朕的運氣還不錯第423章 駙馬歸來第580章 戰爭與文明第575章 亞歷山大不值一提第334章 都元帥死第355章 失竊第585章 防範第57章 全力以赴第460章 財政倍增第321章 大金藥丸第569章 大九州第438章 亂了第313章 轉好的財政第146章 父子對決第337章 帝王末路第510章 移民百萬戶第327章 岳雲建功第250章 朕的運氣還不錯第304章 半日天子第556章 趙佶七十歲第143章 殺進東京,奪了鳥位第468章 你敢查嗎?第11章 讓官家給俺洗腳!(求票)第95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244章 華夏興衰,在此一舉第285章 降旨第474章 康國第178章滅國第473章 趙構的好運氣第104章 進軍第547章 興旺的紡織業第425章 趙桓,你欺人太甚第347章 安撫第461章 斂財高手第256章 火腿第556章 趙佶七十歲第105章 無敵的韓世忠第187章 主動出招第204章 高粱河畔的勝利第12章 請官家許臣赴死第510章 移民百萬戶第153章 爭取人心第218章 莫須有第81章 最好的官家第271章 神刀第457章 煙消雲散的西夏國第361章 宣言第503章 耶律大石的巔峰第417章 囚禁第321章 大金藥丸第22章 讓朕任性一回第572章 柱國大將第64章 活着第405章 直搗黃龍(求訂閱)第275章 無憾第579章 攻破維也納第35章 小勝第457章 煙消雲散的西夏國第384章 七王第559章 給西方送文明第14章 名將如美人第415章 重拳第435章 軍事科技第167章 利斧第348章 北望第290章 萬民表率第259章 最厲害的是趙官家第215章 太上皇不值一文錢第425章 趙桓,你欺人太甚第395章 入關心態第332章 逼近燕京第474章 康國第60章 優勢第537章 太子南下第94章 三軍第一人第511章 討伐倭國第76章 借刀第165章 興漢侯第223章 趙桓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第300章 風骨第48章 元宵第366章 強者第529章 戶部內鬥第262章 黃龍第337章 帝王末路第355章 失竊第529章 戶部內鬥第306章 梁山好漢第546章 打工人的春天第530章 通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