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主戰派

“想做一個好男兒,說起來容易,身體力行,又何其之難啊!”趙桓長嘆一聲,“從今往後,你就隨在我的身邊,瞧瞧朝政是如何運轉的,回頭也該物色個師傅,好好教一教了。”

趙諶眼珠轉了轉,突然仗着膽子道:“我,我想請黃龍侯教導孩兒。”

“你倒是眼光不錯。”趙桓笑了,“你怎麼就看上了嶽卿嗎?”

“我,我跟岳雲是朋友。”趙諶咬牙道。

“朋友?”

“嗯!”趙諶用力點頭,“騎馬射箭,都是他教我的,可我想直接跟他爹學。”

趙桓這纔想起來,貌似還是他瞧着岳雲跟趙諶年紀差不多,就讓岳雲去的東宮,陪着趙諶來的,也算是給孩子找個伴。

現在算來,也有大半年了。

趙諶跟岳雲在一起,慷慨了一些,也是可能的,畢竟若是老樣子,趙家人的骨氣不多啊!

“你想學,也要人家肯教才行,有空還是多觀政,多學習,切莫懈怠了。”

趙桓又交代了幾句,可終覺得言語枯竭,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麼好,便放了趙諶離去。趙桓並沒有去見朱皇后,不是別的,單純覺得有點突然。但既然見了面,捅破了窗戶紙,便不能裝傻。

趙桓乾脆從李邦彥進獻的金子當中,封了一千兩,送給了皇后。隨後又找出了一副鎧甲,一張硬弓,加上一盒子珠寶,送了過去。

到底是一百多年的皇宮,就算真的節儉,也不至於連點像樣的東西也沒有。

送了禮物之後,父子再見面,氣氛就好了不少。

趙桓又一次拉着兒子的胳膊,帶着他去大慶殿。

“你給我聽好了,今天可別胡說了,大庭廣衆之下,要給人臉面,懂嗎?”

“懂,狗也是有尊嚴的!”

趙桓愕然,這混小子還真不客氣啊!但趙桓卻沒有生氣,甚至還有那麼點雀躍,皇子嗎,總要有點棱角纔好,甚至趙桓還盼着孩子能更加頭角崢嶸一些,那纔有個真龍的模樣。

他升座金殿之後,就讓趙諶站在了自己身邊。

坦白講,趙諶並沒有正式冊封太子,即便成爲儲君,也不能隨便跑到大殿上觀政……只是趙桓做事,又豈是他們干涉的,就連攤丁入畝這種大事,都管不了,還在細枝末節上浪費什麼功夫,所以大傢伙很默契地選擇了沉默。

趙桓微微一笑,“前幾天御宴之上,朕說了很多,剛剛金國方面委託一位高麗使者來到了大宋,他意在促成兩國和談。朕可以先跟大傢伙說清楚,朕的態度是不變的。可朕也清楚,既然選擇了戰鬥到底,那就必須要做好付出足夠代價的準備。要知己知彼,堅定信念。不妨就讓那個高麗人講講,看看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咱們大宋到底有哪些不足之處……”

趙桓講完之後,就讓人把金富轍帶來上來,畢竟這次不是爲了看猴戲,鄭知常就被扔下了。

金富轍也收拾體面了不少,恭恭敬敬給趙桓施禮。

“外臣拜見大宋天子……外臣雖是奉了金國皇帝之言前來,卻也並非只是爲了大金當說客,更不是鄭知常嘴裡的國賊,還請官家明鑑。”

趙桓笑道:“那是你們國內的事情,朕不想過問,便是國賊,也是高麗的賊,朕只想聽聽,也讓朝中諸公聽聽,你這個高麗使者,有什麼高論?”

金富轍深吸口氣,再三磕頭道:“回大宋官家的話,外臣以爲大金十餘年間,席捲大遼,統御萬里,成就霸業,鐵騎二十萬,兵勢強盛,絕非虛言。單以武力而論,大宋尚有不如之處,不知官家意下如何?”

趙桓點頭,“沒錯,朕要把大金國說的一錢不值,那大宋又算什麼?一年多的時間,兩河之地,千萬生靈,全都落到了人家手裡,河北禁軍,西軍,各地勤王之師,損耗數量超過幾十萬,名臣大將,接連陣亡,如种師中、如王淵、如張孝純,如楊惟忠……以情勢而言,咱們大宋還是失敗者,而且敗得很慘,不需要什麼粉飾。”

趙桓的態度讓金富轍都吃了一驚,他遲愣片刻,便急忙磕頭道:“大宋天子果然氣度非凡,外臣五體投地……正因爲金人強盛,且願意和大宋議和,外臣以爲何不先答應了他們。這樣一來,暫時息兵罷戰,給老百姓一個喘息的時機。十年升息,十年教訓。過些年之後,大宋勵精圖治,臥薪嚐膽,有了幾十萬甲士,兵精糧足,氣勢恢宏。彼時金人沉溺享樂,安處榮華。老一輩精兵猛將悉數凋零,剩下的人又如何能擋得住大宋王師?”

金富轍說到這裡,竟然不自覺挺直脊背,因爲他都覺得自己講話太有道理了,簡直爲大宋考慮萬全,比起大宋的忠臣孝子還要孝順了。

“故此外臣斗膽勸說大宋天子,緩一緩吧,刀兵一起,黎民塗炭,不論宋金百姓,都損失慘重,民不聊生。上天有好生之德,又何必一味求戰,致使生靈塗炭呢?”

金富轍說到這裡,還向四周看了看,他的眼神分明在詢問大宋諸公,你們就沒有半點仁慈之心嗎?

就算真的要報仇,也未必急於一時,暫時退一步,給大家一條活路,讓百姓休養生息,難道不好嗎?

天可憐見啊,他一個外臣,都爲了大宋着想,真不知道這幫人在想什麼……

大慶殿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金富轍的這套觀點,並不是多新鮮,相反,大宋朝堂之上,不乏這樣的人物,只不過他們還不敢把議和擺在檯面上,可從他們的心思講,緩一緩,退一退,卻是很多人的共識。

比如張邦昌,比如李光!

再加上現在的金富轍。

“官家,外臣還有一句話要說,大金的確同意交還土地,或是河東,或是河北……也或許就可以將兩河之地交還,金人只要燕雲,恢復到宋遼對峙的時候,不用打仗,不損民力,就換來了太平安康,爲什麼就不能談談?”

……

金富轍的話,又讓殿中諸臣神色一動,陷入了思忖。

其實類似的議和主張,也從金國方面放出來過。

但是對不起了,那時候大宋百官信的不多。

倒不是說他們不想和平,而是大宋沒有那個實力。議和之後,喪權辱國不說,金人還可能翻臉無情,誰又能替金人擔保呢?

現在的情形卻是不太一樣了,誰都看得出來,金人或許還強勢,但雙方已經形成了某種平衡。

這個時候,暫時議和,休養生息幾個年頭,似乎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罪孽,難道真的要弄得戶口減損大半,屍骨如山,流血成海嗎?

這個事情到底要如何決斷?

趙桓在慶功宴上的表態,雖然很直白了,李邦彥也拋出了府兵制的事情,隨後李綱辭相,呂頤浩上了萬言書,諫言土斷,攤丁入畝……

這些事情看似順理成章,可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

有人要問了,這麼幹,或許能打贏金國,可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究竟值不值得?難道就一定要這麼激烈嗎?

就不能選擇更圓融的方式嗎?

大宋朝堂的思想並沒有因爲李綱的離去,而變得統一,不同的意見只是暫時壓了下去,卻沒有真正解決。

“諸位愛卿,你們都是飽學之士,金富轍一介外臣,他的意見說完了,朕也不是要大家駁斥他,只是想問問大傢伙,也請教天下人,到底要怎麼看當下的事情,能不能暫時議和……”趙桓笑道:“朕先言明,暢所欲言,你們不用爲了迎合朕,就違背本心,咱們把好的壞的,都擺在檯面上,說個清楚。堂堂正正,大鳴大放……”趙桓說到這裡,先把目光落在了呂頤浩身上。

“呂相公,你先談談吧!”

呂頤浩繃着臉,微微頷首,思忖了片刻,他才道:“啓奏官家,臣以爲金富轍之言,是在顛倒黑白,混淆視聽。臣只想說一件事,金人圖謀大宋,十幾萬大軍南下,殺傷搶掠,無惡不作。我大宋上下,萬衆一心,奮起反擊,一年之間,斃殺的金兵也在幾萬之上,重創金人氣焰。結果就有人講,說打仗不對,兵連禍結,勞民傷財,要給百姓休養生息,彷彿官家和朝廷有意害大宋百姓一樣?”

“我只想問問諸公,冤有頭,債有主!這場仗是咱們選的嗎?難道真的是所有的戰爭都是錯的?只要不打仗,不殺人,就是好的?就是老百姓想要的?”

“對於這種想法,我只能說迂腐鄉愿,或者乾脆說,就是居心叵測……照這個想法,是不是有朝一日,咱們北伐金賊,犁廷掃穴,殺了金人,還要揹負罵名?說咱們殘暴嗜血?有這樣的道理嗎?始作俑者到底是誰,又是誰選擇了戰爭,現在說爲了黎民百姓,想要議和,當初呢?是誰要攻破開封,把百萬生靈變爲奴僕?”

呂頤浩的聲音在大殿迴盪,不少人都瞠目結舌,呆呆看着這位新任的首相,露出了驚訝的神情……

“不管話說得再好聽,可仔細想想,就知道其中的荒謬之處……金人爲什麼願意議和,因爲他們國內亂成一團,需要時間梳理。不說別的,只要咱們同意了議和,河東,河北,那麼多的義軍百姓,該怎麼辦?勢必認爲朝廷拋棄了他們,我想請問諸公,這個後果咱們誰能承擔?”

“正因爲百姓付出了太多的代價,我們纔不能半途而廢。金人並非不願意戰,他們只是害怕戰敗!咱們就該把最慘痛的失敗,送到他們的面前!戰!唯有血戰到底,絕不議和,如此才能對得起蒼生百姓的重託。”

“舉國惶恐之時,是李伯紀挺身而出,力主抗金禦敵;二十幾萬金人南下,國家危亡,是宗汝霖拖着老邁之軀,毅然北上,捨身赴死;興漢侯拖腸死戰,拼出了青化大捷;嶽太尉給兒子買了十年的新衣,兵進燕京,大漲國威……還有無數將士,浴血奮戰,捨死忘生,換來了今天的局面。若有誰還覺得可以議和,可以緩兵,可以打着爲民請命的藉口,阻撓變法,抗拒土斷,繼續安享榮華富貴。”

“這樣的無恥之徒,便是國賊,便是真正的奸佞,蒼天在上,千秋青史,自有公斷!絕不饒恕!”

在這一刻,呂頤浩氣勢洶洶,凜然正氣,讓人不敢正視。

人們都說李綱是主戰派的旗幟,可是衆人見識了呂頤浩才知道,敢情李綱只能算溫和了,這位纔是真正不計一切代價,抗金到底的男人!

趙桓微微沉默,掃視所有人,淡淡問道:“還有別的意見嗎?”

第203章 對戰鐵浮屠第438章 亂了第492章 優勢在我第254章 永恆主角第438章 亂了第341章 親王做先鋒第525章 小太監,大貪官第209章 天命之子第168章 雪恥第178章滅國第195章 岳家軍出動第391章 溫與飽第288章 官家出題第303章 殺賊第157章 老子天下第一(三更求訂)第117章 八百背嵬軍第471章 又是一條大魚第213章 滿江紅第159章 大宋的好學生第575章 亞歷山大不值一提第360章 民心第518章 備荒第274章 救駕,救駕第68章 賞功第435章 軍事科技第212章 無愧大宋第487章 太子的收穫第49章 抄家第305章 四大戰區第451章 黃豆大帝第232章 朕與誰,共天下(求訂閱)第20章 精忠報國第172章逆轉國運之戰第17章 全殲第368章 真子假子第226章 診斷大金國第544章 半聖第414章 阻力第139章 戰火重燃(三更求票)第14章 名將如美人第441章 趙官家的父慈子孝第395章 入關心態第147章 一網打盡第246章 爲韓大王賀!第197章 全勝第436章 他們做得,朕也做得第215章 太上皇不值一文錢第554章 天花第335章 兵臨城下第388章 公道第246章 爲韓大王賀!第396章 痛飲燕山第417章 囚禁第290章 萬民表率第305章 四大戰區第385章 九錫之禮第304章 半日天子第222章 主戰派第142章 三千學子三千兵第579章 攻破維也納第333章 最後的黃龍府萬戶第443章 經營長城第391章 溫與飽第496章 天災來襲第245章 絕不下罪己詔第361章 宣言第578章 上帝是趙官家第507章 族產第210章 匹夫一怒第130章 殺樑王(三更求票)第83章 寧死不退第211章 岳飛的勝利第500章 朕不是蠻夷第449章 請受小婿一拜第306章 梁山好漢第353章 牽連甚廣第218章 莫須有第119章 廷議第219章 新相第261章 官家的陣容第360章 民心第570章 今日不乳法第573章 趙桓是個普通人第228章 全面攻勢第424章 奇男子兀朮第3章 狼狽爲奸的君臣倆第282章 宋無錢第79章 絕不五路進軍第351章 抓人第535章 物流第326章 岳飛放心飛第30章 殺人者,牛英!第289章 人才難得第59章 破營第73章 割發第181章 封王(三更求訂)第272章 報答不了 的君恩第393章 官家還是孝順啊!第121章 英雄氣(三更求票)第375章 天子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