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三千學子三千兵

李邦彥深吸口氣,咧嘴一笑,“到底是來了。”

他掀開車簾,取出柺杖,竟然從馬車上下來。

李邦彥有浪子宰相的綽號,人樣子自然是極好的,哪怕上了年紀,也風度翩翩,不慌不忙,頗有相體。

而在他的對面,一大羣憤怒的太學生中,也有一人,三十左右,容貌俊美,眉眼舒朗,精氣神十足。

李邦彥看在眼裡,微微頷首,“年輕人,如能入朝爲官,久後必爲宰執重臣!”

這個書生迎着李邦彥的目光,憤然向前兩步,昂然不懼,朗聲道:“我寧爲布衣,爲民請命,不學老賊,竊據廟堂,殘害百姓!”

書生的話,立刻引來了一陣歡呼,還有人質問李邦彥,你這個老賊,莫非想收買我們不成?

李邦彥認真看了看書生,突然笑道:“我認出你了,你叫歐陽澈,對吧?曾經還上過安邊御戎十策,可有此事?”

歐陽澈大驚失色,他的確向朝廷上書,十條建議,全都切中要害,得到了親朋好友的賞識,歐陽澈倍受鼓舞,因此向朝廷直接言事,希望得到重視。

但是上書之後,竟然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後來就傳出有朝中奸佞不想這道疏被官家看到,給匿了。

歐陽澈因此越發惱怒,又接着寫了去蠹國殘民之賊者十事,遞了上去,同樣的石沉大海。他還不死心,又接着寫了廣開言路的十條建議,甚至寫下願以身安天下的豪言壯語。

三次上書,全都沒了下文,歐陽澈是認定了朝中有大奸大惡。

他效仿陳東等人,在六賊之後,列了五寇,白時中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李邦彥,第三吳敏,第四比較奇怪,是老太監朱拱之,第五是高俅。

按照歐陽澈和身邊的說法,都是這五個前朝舊臣,朝中大蠹,矇蔽天子,阻塞言路,甚至他們還埋怨李綱,毫無作爲,居然不能扶正祛邪,真是妄爲宰執……

罵了這麼久,歐陽澈卻沒有料到,他上書十事居然讓李邦彥知道了,莫非說真是他隱匿了自己的上書?

“李老賊,你,你太卑鄙了,阻塞言路,禍亂天下,就是爾罪!”歐陽澈驟然發飆,多日的怨怒終於找到了發泄口,恨不得要撲上來,痛扁國賊。

李邦彥輕嘆口氣,“歐陽澈,老夫本不想說,可既然碰到了,我就不妨多說兩句。你上的安邊御戎十策,官家看過了。”

“什麼?”歐陽澈瞪大眼睛,脫口而出,“既然看過了,爲什麼?”

李邦彥搖頭大笑,“爲什麼沒有立刻召見你?給予重用,是吧?那老夫不妨把官家的評語告訴你。”

“官家,說,說了什麼?”歐陽澈聲音在顫抖。

“官家給了八個字,大而無用,空而不實!官家還特別交代,以後凡是你這種上書,都不要送到御前,就連政事堂都不要浪費時間,直接處理掉就是!”

“不可能!”

歐陽澈瘋了,那可是他的滿腔心血,而且每條都切中時弊,怎麼會大而無用,空而不實!官家一定是沒看懂,又或者……還是這幫奸賊害人!

“李老賊,你矇蔽聖聽,顛倒黑白!”

李邦彥哂笑,“歐陽澈,你怎麼不問問老夫如何認識你的?告訴你吧,官家看完你的文章,跟我們幾個說,你寫的東西,叫做正確的廢話!什麼意思呢?就是看着每一句都有道理,但卻沒法落實,譬如你說保邦禦敵,罷免國賊等語,連皮毛都算不上……老夫在這裡不妨教教你,也教教你身後的這些人。想要保邦禦敵,就要首先知己知彼,你瞭解金兵嗎?知道他們的領兵大將嗎?知道他們如何滅了遼國嗎?你知道大宋的情況嗎?要保住江山社稷,需要多少兵馬,改在哪裡修城築堡,又要花費多少國帑民財……這些有用的東西,半點沒有,你就說了四個字保邦禦敵,然後就扯什麼祖宗社稷,孔孟之道,華夏衣冠……全都是空的,就算老夫想推薦你,都說不出口!”

“老夫還擔心你肚子裡有東西,只是來不及說出來,我跑去汴河邊的茶樓,聽你和你的好友議論,連聽了三天,除了記住你的長相不錯之外,其他的一點有用的東西都沒有,白白浪費功夫!”

“不,不可能!”

歐陽澈臉漲得通紅,這也太難接受了,他的滿腔心血,竟然一文不值,還是讓一個他瞧不起的奸賊給拆穿了,這個恥辱度,簡直爆了!

歐陽澈氣喘如牛,惡狠狠瞪着李邦彥,“老賊,你需要大言欺人!你所講的那些東西,我一介書生,自然不知。但朝中有司衙門,那麼多官吏,難道還不知道嗎?”

李邦彥連連搖頭,真是忍不住發笑。

“歐陽澈,你把自己當成什麼人了?當今官家嗎?告訴你,便是官家也要講清楚,該做什麼事情,甚至還要叮囑下面,要如何去做。像你這樣,說兩句空話,就指望着滿朝官吏給你擦屁股,老夫也不知道你是無知無畏,還是異想天開了!”

李邦彥的這番話,徹底打蒙了歐陽澈,讓這個太學生迷茫起來……難不成自己真的錯了?

就在他痛苦地抱着腦袋的時候,身後幾個太學生衝出來,抓着歐陽澈的肩膀,憤然道:“歐陽兄,你別讓老賊騙了,這種大奸大惡,最會顛倒黑白,不要跟他講那些沒用的,他鼓動朝廷,盤剝百姓,敲骨吸髓,就是當世第一大奸臣。蔡京和童貫都死了,現在也輪到李邦彥了!”

“大傢伙別害怕,咱們爲國鋤奸,殺了此賊,就算是死了,也能萬古流芳!”

“上!打死老賊!”

“殺了李邦彥!”

面對洶涌而來的太學生,李邦彥微微嘆息……捫心自問,他這個人,貪財好色,當初巴結趙佶,步步高昇,竄到了宰相之位,前半輩子的他,沒有太多可說的,哪怕自己看自己,都是奸佞小人。

可自從趙桓掌權以來,給了他一次機會,李邦彥就在改變,一來是趙桓在背後逼着他,二來也是李邦彥不甘心就這麼揹負一輩子罵名。

而且最爲關鍵的是,在趙桓手下,他看到了成事的可能。

結果一來二去,就弄到了今天的地步……假如自己真的死在了這幫太學生手裡,是不是就能換來富人稅落實?

如果真的成功了,靠着這筆錢,打贏了金人,以後提到李邦彥,人們會不會改變看法?

認爲這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是理財高手,治世名臣?

如果真能有這樣的身後名,死亡,或許也不是很可怕的事情……

李邦彥在這個關頭,竟然思緒飛揚,想了如此之多。

可惜的是,他沒有機會實現了,因爲有人來了!

來的還不是普通人,而是首相李綱!

太學生集結起來,要找官員麻煩,李綱知道之後,立刻就想到了李邦彥,當機立斷,讓皇城司派人,開封府調兵,從外面就把近千太學生給包圍起來!

“敢圍攻朝廷宰執,抗拒國法,罪不容誅!”李綱破口大罵,“爾等飽讀詩書,在金人南下之際,居然敢鬧事,你們是不想當大宋的臣子,急着給金人效勞嗎?”

“來人,給我打!狠狠地打!”

伴隨着李綱的命令,皇城司和開封府的人,涌上來,按住一個又一個的太學生,隨後就有人扒去了褲子,照着肉厚的地方就揮舞鞭子,沒有幾下,立刻皮開肉綻,疼得嗷嗷怪叫。

包括歐陽澈,都沒有幸免,由於他是領頭的,被打得更慘!

只是歐陽澈骨頭還挺硬,他咬着牙,衝着李綱怒吼,“李相公!你肩負朝野聲望,素有清名,沒想到你也和老賊李邦彥是一丘之貉!你太讓天下人失望了!”

面對咒罵,李綱呵呵冷笑,“說來說去,爾等不還是要阻撓徵稅嗎?老夫現在就告訴你們,也告訴你們身後之人!徵稅是政事堂的決定,老夫身爲首相,天塌下來,老夫扛着,大不了將這顆皓首奉上!”

李綱伸手摘下了襆頭,露出花白的頭髮,他隨即怒吼道:“打,用力打!不許留情!”

數以千計的太學生,大庭廣衆之下,皮開肉綻,屁股開花……這可是號稱和士大夫共天下的大宋朝啊!不是動輒廷杖的大明朝。

而且打人的居然是李綱,清流領袖,主戰旗幟,這個世界太瘋狂了吧!

哪怕李綱親自下令抓人打人,也有很多太學生不相信,他們哭喊着,“李相公,你是不是被奸臣挾持了?”

“李相公,當初我們和陳東聯名上書,剷除六賊啊!李相公,你忘了嗎?我們都支持你宣麻拜相啊!”

“李相公,你當了首相,就忘了以前的事情嗎?”

……

一聲聲質問,如同匕首,狠狠刺入李綱的心頭。

Wшw •тт kǎn •C〇

如果說年初的李綱,也和他們抱有近似的看法,現在的李綱卻有了另一番見解。

都說奸臣壞,可忠臣奸臣是誰認定的?

現在去士林問問,罵王安石的肯定佔大多數。

而那些所謂的清流,動輒打着正道旗號,說穿了,他們纔是維護既得利益最起勁兒的一羣人。

也是變法改革的最大阻力。

像李邦彥都能挺身而出,爲了推動徵稅,不惜以身犯險,他李綱又怎麼能落在人後?難道他連個奸臣都比不上?

打!

狠狠打!

王安石變法不成,就是因爲不敢動刀子,要是能砍了文彥博和富弼,自然什麼事情都成了!

走上這條路,就必須豁出命,把事情做成了,不然自己身敗名裂不說,還會害了抗金大業,讓千千萬萬的百姓,淪爲金人的奴僕。

老實人發威,往往更可怕,李邦彥都看傻了,他拖着瘸腿,衝到了李綱面前,驚駭質問,“你瘋了?這是要斯文掃地的!”

李綱呵呵兩聲,“斯文?先有命活下來吧!你放心,我心裡有數!”

終於,李綱拿出了首相的威嚴,痛打太學生。

當把這些捱了打的學生擡回去,所有人都沸騰了,立刻有官員上書彈劾,還有人跑去找李綱論理,要罵醒他。

對於來找自己的,哪怕是昔日好友,李綱也不見,懶得跟他們廢話,至於上書彈劾,李綱全部封存,送去給趙桓,請官家定奪就是!

已經趕到了京兆府的趙桓,突然接到了這麼多的彈劾札子,也是無奈搖頭。

跟在趙桓身邊的幾個人裡面,就屬曲端看熱鬧不嫌事大。

“官家,這幫太學生簡直不知好歹,臣以爲應該都立刻免去功名,發配嶺南,讓他們自生自滅算了!”

趙桓冷哼一聲,“發配嶺南?虧你說得出來!這都是人才,人才難得啊!”

趙桓說着,抓起一份札子,在後面批了兩句,曲端閃目看去,只見趙桓寫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三千學子三千兵!

第550章 岳飛再出徵第518章 備荒第338章 必斬趙桓第292章 招安第41章 易安居士第129章 火燒興慶府第490章 大金的永遠忠臣第540章 被拋棄的商人第306章 梁山好漢第80章 勝算大增第573章 趙桓是個普通人第86章 勝利進軍第207章 拯救岳飛第414章 阻力第539章 收回朝廷第344章 趙桓的反殺第190章 以漢制漢(三更求訂)第379章 喜訊第502章 陸游赴西域第93章 賜爾女裝第503章 耶律大石的巔峰第585章 防範第353章 牽連甚廣第60章 優勢第65章 岳飛之謀第314章 三年之期已到第34章 大將之風第93章 賜爾女裝第53章 百萬西軍救官家第400章 破城第242章 秦檜被金國抓走了第223章 趙桓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第510章 移民百萬戶第65章 岳飛之謀第156章 怪事第156章 怪事第237章 俠之大者,爲宋做韭第503章 耶律大石的巔峰第8章 抗金,抗金,還是抗金第102章 興衰第66章 張俊的選擇第447章 聯姻第113章 點檢第576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530章 通倭第162章 出征第352章 新宋第494章 俘虜兀朮第128章 打穿西夏第124章 野鴨子(萬字求訂閱)第231章 出賣兒子的趙桓第312章 秩序第416章 宰相也不例外第269章 七成勝算第357章 牛爺當官第153章 爭取人心第576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237章 俠之大者,爲宋做韭第217章 朝局洗牌第182章 反攻,大反攻!第376章 殺進河間府,活捉訛魯觀第345章 勝利第201章 殺向燕山府第159章 大宋的好學生第43章 大宋笑話第162章 出征第50章 絕句第233章 大交易第321章 大金藥丸第344章 趙桓的反殺第27章 將軍一去第79章 絕不五路進軍第417章 囚禁第239章 能臣第564章 分月餅第199章 去救宗爺爺第176章徹底亂了第505章 六十大壽第559章 給西方送文明第421章 換了人間第427章 臣等有罪第502章 陸游赴西域第229章 宗望死矣第476章 大孝子第562章 小中華第318章 喪膽第297章 衍聖公來了第9章 還在給歲幣?第411章 一門十知州第249章 官家要跟你當兄弟第352章 新宋第204章 高粱河畔的勝利第206章 猛士楊再興第211章 岳飛的勝利第35章 小勝第501章 治河第399章 拐來了五萬大軍第409章 天下只有一個太陽第532章 問罪倭國第135章 三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