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節 趕緊把祥瑞給朕送來

寇準說道:“官家,劉安的屬下送來一物,一株天地間自然生成的銀樹,信中說樹高約一丈,重達千斤。爲天生地造之物,臣以爲……”

寇準還沒說完了,皇帝的心就激動了:“祥瑞。”

寇準心中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是,祥瑞。”

皇帝激動的站了起來:“叫他送過來,立即派重兵守護送過來,朕要在二月二祭天之時,以此物向上蒼獻禮。”

寇準還能說什麼,將早就寫好的信雙手捧着皇帝。

皇帝只是掃一眼,立即吩咐身邊的禁軍將領立即派人六百里加急給劉安送過去。

寇準早就想到了,皇帝肯定要求劉安把祥瑞送過來,祭天之後再擡回汴梁。

信送出,寇準才繼續說道:“官家,此事還有一些需要斟酌之處。”

“講來,講來。”皇帝這會心情大好。

“官家,此物是在倭島發現的,劉安派人在倭島勘查發現一座銀山,據負責勘查的人給劉安的數據是,每年挖出來的銀礦石煉銀二十萬斤純銀,可以挖一百五十年。其外,還有金、銅、鉛、鋅無數。”

寇準在講這個話的時候把劉安的信改了。

劉安的信中是,劉安估計這銀山的規模,寇準改爲是負責勘查的人推算給劉安報的數據。萬一這數據是對的,劉安有功。萬一這數據不對,劉安甩鍋。

皇帝側過頭看了寇準一眼,冷聲問道:“倭筑紫島之事寇公可知?”

“臣知曉。”

“那裡有多少禁軍?多少廂軍?”

寇準回答:“原本沒有禁軍,有老軍三千,雜兵三千。得官家特許之後,挑選精銳設筑紫島禁軍第一營。此外,有党項助戰三千人馬、西州助戰五千人馬、遼軍約一萬戰俘。”

皇帝再問:“朕若吩咐調十萬禁軍,交由國舅負責,此銀山可否安穩。”

“臣以爲,此事當從長計議,如此規模的一座銀山對於整個朝堂的財政有影響,對於天下的錢幣有影響,甚至於對宋遼關係也有影響。”

寇準考慮的長遠。

眼下大宋擁有的銀子數量他知道,突然這麼巨大的銀礦石以及銀產量,作爲貴金屬,對於整個大宋的貨幣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這影響有多大,需要怎麼調整等等問題,都是需要考慮的。

這還有,這麼大的銀礦是瞞不住的,遼人知道了會不會眼紅,會不會引發新的衝突,新的戰爭等等,也是需要在戰略層面上去考慮的。

可皇帝不聽。

皇帝一擺手:“政務的事情,朕相信寇公可能辦得好,這銀礦必須挖。朕就問一句話,這銀礦可爲我大宋一年帶來多少財富,增加多少稅收?”

寇準來之前已經想過了,銀礦初期有挖出來的銀子一年有五萬斤就不錯了。

五萬斤純銀真的用來換錢,也就是一百萬貫的錢。加上其餘的礦產收入,再加一百萬貫。

但賬不是這麼算的。

這個產量價值是巨大的,一年能爲大宋增加的稅收就不止兩百萬貫,能爲大宋增加的財富可以達到一千萬貫。

寇準這一年來,計算財富的方式也有了變化。

稅收是一塊,國民生產總值這個名詞他未必懂,但他卻懂爲整個大宋增加的財富值。

價值二百萬貫的貴金屬輸入大宋,這是實實在在的增加。

財富值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商品流通、消費等一切而產生的附加值。

那個挖銅不怎麼掙錢的金銅礦朝堂上有眼光的臣子都清楚的知道,那是寶藏,更何況眼下的巨大銀山呢。

皇帝不聽那麼多過程,也不聽解釋。

很直接的就問能增加多少財富,能增加多少稅收。

寇準只好回答:“年保守估計,頭一年可增加一千萬貫財富,二百萬貫稅收。”

皇帝站起來揹着手:“朕的意思是,讓國舅出山去辦這事,十萬禁軍的調兵兵符交給劉安,頭一年增加兩千萬貫的財富,三百萬貫的稅收。其餘的,你們看着辦吧。”

此時寇準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懟!

寇準有資格,也有實力可以硬懟皇帝,逼着皇帝收回這條聖令。

第二個選擇就是依皇帝的吩咐去辦。

寇準在斟酌。

懟的好處只有一個,這銀山延遲一年至兩年開挖,但這事瞞不住,官方不挖就會有許多人偷偷去挖,這不好。

所以寇準思考之後施禮:“臣領命。”

“替朕告訴劉安,發現金山銀山什麼的,不要手下留情,也別等着,給朕挖出來。”

“是。臣領命。”

皇帝有錢,可越有錢越愛財。

因爲皇帝發現,錢可以辦許多事,有錢可以爲所欲爲。

靈州能買回來。

幽州呢,一顆遼軍的人頭才五貫錢,西州兵、沙州兵、六穀兵、還有党項兵,就爲五貫錢玩命的作戰。皇帝心說我只要存夠一億貫,能把整個遼國買過來。

眼下,寇準等人的免農稅新法既然實施,並非是見農田就免稅,而是按人丁減免,再加上士貫納糧。

皇帝算過了,一年少收二千萬貫的稅,就能讓自己受萬世敬仰。

所以,有錢真好。想辦法搞錢,有足夠的錢,遼國不是問題,封禪不是問題,自己流芳萬古,成爲萬古一帝也不是問題。

大宋最高權力機構叫中樞。

就是中書門下與樞密院的合稱,一個管政一個管軍。再加上財三司管錢,這就是大宋最高的權力機構了。

向敏中現掌財三司、呂蒙正是中書、寇準是樞密正使。

這三人便是大宋權力最大的三個人。

此時,這三人都在嵩山腳下。

三人坐在一起把銀山的事攤開了給六位尚書講了,還有御使臺趙昌言,加上李沆一共十一個人,也就是說,大宋文官最高官職與權力的十個人,都在這裡。

留守汴梁的有樞密副使,有參知政事。

可權最大的,就是劉安了。

這也是寇準的安排,將來可以給劉安記一筆大功,官家祭天的時候,劉安留守京師,有功。

銀山。

向敏中眼睛都直了。

王旦這位高冷的,趙昌言這位耿直的都有挑起戰事的心思出現。

張齊賢突然說了一句:“以我浪兄弟的算法,這怕是一天就能挖出來一千多斤銀子,換成羊湯能能喝好幾十年。”

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一三三節 劉安你好壞第一六三節 開價第一節 穿越者劉安第三二六節 真正的神器第二八四節 皇帝也追劇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四零六節 醉酒後的生意第一九一節 穩住,當沒事發生第一五三節 有一寶第四七三節 皇帝很興奮第一三六節 衝向南海運胡椒第一二八節 香料其實挺可怕的第二零二節 拿下朔州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四四零節 大義與小節第一一零節 劉安的絕殺之招第四節 史上最帥探花郎第二七一節 施壓第三七五節 品個茶去第十節 放肆第一四零節 賞他幾十錢第四十一節 搞定兩個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一六九節 可惡的六姑娘第一九四節 三人成虎的計劃書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七十三節 贏了十六文第四四四節 劉安跑了第一九七節 難得糊塗第一六七節 後園的葡萄架晃了一下第三六零節 搶港口第一六三節 開價第二七七節 咱手上有人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二六五節 不差人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一三九節 只有三行的戰報第一二五節 父愛無疆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三十一節 最強壯丁第三五二節 誅心之問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七十三節 贏了十六文第一六二節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三四五節 建一座重鎮第三二二節 窮酸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四三五節 莫輕敵第三五二節 誅心之問第四十九節 有個好結果第三九四節 趕緊把祥瑞給朕送來第五零四節 劉安的檄文第二七五節 信天命嗎?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七十六節 朕也要去第一二一節 錢若水赴江南第二九四節 有一條粗大腿第五十二節 買回靈州第一九四節 三人成虎的計劃書第三六零節 搶港口第一八二節 整兵待戰第二四八節 劉安的談判技巧第一百節 毒誓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二四九節 談着繼續打第九節 血寫的公文第四九五節 夫人有決斷第三三九節 瞿越大海戰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一七一節 寇準又輸了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第十節 放肆第一六零節 論戰第七十一節 就五個字第五十二節 買回靈州第一七六節 大宋官方沒記載的事第一九五節 應敵而變第二七八節 賣命錢安心收第三八九節 皇帝發檄文討瞿越第三一一節 劉安回汴梁第三九四節 趕緊把祥瑞給朕送來第四八三節 劉安準備回家第五十七節 我是舉人第二四七節 遼人想和談第一一七節 好大一口黑鍋第一七一節 寇準又輸了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三二二節 窮酸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三八九節 皇帝發檄文討瞿越第一四三節 誰是贏家第五零二節 生或是死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三四二節 宋越之戰 中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十九節 各懷心思第四零一節 能不能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