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進京

“少保所言極是。”半晌之後,徐衛沉穩地回答道。种師道不禁有些奇怪,軍中後輩年輕武官他見得很多。少年郎或多或少有些血氣方剛,傲氣十足。比如那個姚平仲,就敢在童貫面前說“不願得賞,願一見上耳”,賞賜我不要,我要見皇帝。可面前這個後生,立得如此大功,卻不見得意忘形,殊爲不易。

一席長談,直到傍晚時分兩人才關上話匣子,种師道着實褒獎勉勵了徐衛一番,囑咐他國難當頭,當思盡忠報國,不可懈怠後,才讓其離去。可方走到帳簾處,他突然瞥見徐衛身上所穿鎧甲頗爲陳舊,遍佈劃痕,遂叫道:“慢。”

“少保還有何吩咐?”徐衛停步轉身問道。

上得前去,這位軍中元老大將關切道:“身爲將領,少不得要身先士卒,於箭矢槍林中衝鋒陷陣,你身上鎧甲如此陳舊不堪,如何能行?”

徐衛聞言卻笑道:“這身鎧甲乃家父所贈,再陳舊也是老父的舔犢之情。”時至今日,他還清楚地記得當初老爺子親手替他披上鎧甲時的情景。

“你父所贈?莫非是……”當年自己的伯父種諤就因爲徐彰爲悍將,時常衝陣於亂軍之中而親解所穿鎧甲贈之。既然他當成傳家寶給了兒子,想必這副鎧甲便是伯父當年所有。

徐衛笑而不語,种師道微微頷首,正當對方要告辭離去時,他心中一動,此子年紀雖少,但行事沉穩,有膽略,統率鄉兵是大材小用。一念至此,問道:“安頓好此地防務後,我便要進京面聖,你可願同行?”要知道,當初姚平仲獨自掃平睦州匪患,面見童貫時要求說想見一見皇帝,童貫厭惡其行爲張狂,王淵、劉光世等功勞不及的戰將都得到了皇帝召見,惟獨姚平仲例外。此時,他主動提出要帶徐衛進京面聖,可見對這個西軍晚輩着實高看一眼。徐衛心頭一喜,他自然知道這個時候去見皇帝,而且是新皇帝意味着什麼。表面不動聲色,對着种師道一拜,這才離去。後者掀起帳簾,注目良久,勝而不驕,見上不卑,更難得如此年輕,難能可貴。

大宋靖康元年正月,金軍東路軍完顏斡離不所部進攻黃河浮橋受阻,在宋軍兩路強援趕到的情況下,撤兵北歸。京畿、兩河制置使种師道着手佈置河南河北防務之後,派遣其弟,制置副使种師中坐鎮滑州,自己則往東京朝見新君,隨行人員中,徐衛赫然在列。

正月二十一這天,一行人進入東京地界。自大宋開國百餘年來,東京地區可能從來沒有如此“熱鬧”過,入目盡是流民士卒,漫山遍野,難以計數。戰端一開,各府州縣都率軍趕來勤王,河北百姓也拖家帶口,匯聚東京。可士卒們還有軍營可供棲身,而逃難的百姓卻只能在這天寒地凍的時候幕天席地。一路過來,見百姓忍飢挨餓,慘狀觸目驚心,卻未見朝廷救濟。縱使如此,他們也不願去投他處,只因這東京不但有數十萬王師,還有趙官家,這讓百姓們心裡很踏實。

徐衛不禁想起《水滸傳》中那個無法無天,暴戾成性的阮小五,在劫生辰綱時所唱“酷吏髒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在普通百姓看來,朝綱敗壞,民不聊生,都是奸臣的錯,和皇帝無關,至多也是個受奸臣矇蔽。他們哪裡知道,今天所受的苦楚,與趙官家脫不了干係。

一連走了十餘里,遍地的軍營越來越密,數不清的士卒如同蝗災一般。按後世的說法,軍隊是紀律部隊,令行禁止,半分含糊不得。可數十萬軍隊雲集於此,亂成一團,讓徐衛見識到了宋軍軍紀之差。一路走來,至少看到數十起士卒爭執鬥毆,卻不見軍官出來彈壓。

眼見東京城在望,一行人催動戰馬,疾速奔進。突見前頭一處山崗後,一羣百姓驚慌失措,倉皇逃竄,若不是知道金軍已經撤兵,徐衛真要以爲女真人兵臨城下了。定眼一看,那追在百姓後頭的,不是金軍,而是宋軍。

种師道勒停戰馬,冷眼旁觀,卻見那禁軍士卒狂追不止,百姓驚叫連連,亡命奔逃。徐衛面無表情地看着這一切,強敵入侵,血性男兒都以征戰沙場,殺敵立功爲榮,可咱們大宋的王者之師,卻在此禍害百姓爲樂。如此精銳之師,叫人無語。可觀那一班西軍戰將,居然習以爲常。

半晌之後,种師道纔回首對同行的姚平仲說道:“天子腳下豈能如此胡爲?”姚平仲打馬前行,喝止亂軍。及至東京城下,只見連營數十里,各地趕到的勤王之師將京師圍得鐵桶一般。再看那東京城,城門緊閉,城頭上也是戒備森嚴。執槍披甲,手持弓弩的士卒嚴陣以待,如臨大敵。

种師道表明身份,城頭士卒歡聲四起。只因金軍南侵以來,所向披靡,東京早已成了驚弓之鳥。無論百姓士兵,均是惶惶不可終日,晝夜盼望驍勇善戰的種公西軍。

過了足足半個時辰,東京安上門才洞開,數騎飛馳而出。爲首一人年約五旬,鬚髮花白,滿臉皺紋,尤其一雙眼睛佈滿血絲,神情極是憔悴。至种師道面前停下,翻身下馬,拱手道:“官家聞種公至,極爲欣喜,特遣下官來迎,於講武殿賜見。”話語之間,掩飾不住興奮之色。

种師道亦下馬回禮,問道:“不知大人是?”

“下官兵部侍郎,尚書右丞李綱。”對方回答道。

徐衛又一次意外了,來到北宋,也見了幾位歷史上名頭響亮的人物,卻都與想象中差別巨大。這李綱被後世稱爲民族英雄,原想應該是氣宇軒昂,顧盼生威的形象,可如今見到,如果不是穿着一身官袍,與農家老丈何異?不過轉念一想,郭藥師可算形象出衆了,可絲毫不妨礙他賣國求榮,反覆無常。

“原來是李伯紀,久仰久仰。”种師道官拜節度使,從二品大員,卻對這位品級比自己低的文官十分客氣,可見文武官員的差別。

李綱謙辭幾句,眼光掃過他身後一班戰將,見個個武威不凡,欣喜道:“今種公來援,東京無憂矣。”自與吳敏逼宮,迫趙佶禪位之後,新君登基,他受到重用,成爲朝中主戰派的代表。一時間,在朝野聲威日隆。可他到底是個文官,接連聽到兵敗的消息,又得知金軍已經迫近黃河,旦夕之間便會兵臨城下,如何不急?盼星盼月總算把种師道盼來,又如何不喜?當下便領着一行人直入城內。

................

今天第一更!

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649章 徐郡王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251章 楊彥疑兵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七百五十章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728章 將二代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八百六十五章第69章 密謀第16章 殺!殺!殺!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八百五十八章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816章 真會來事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八百六十一章第8章 土匪來了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639章 上本子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593章 徐太尉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16章 殺!殺!殺!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八百七十七章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191章 國士無雙第八百八十二章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75章 阻擊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94章 退兵第323章 血債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421章 陳兵耀武第七百四十九章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四百四十五章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八百三十四章第八百四十章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八百三十一章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七百四十三章第58章 報捷宋遼威武第115章 攀親第606章 納妾記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246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