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梨渦美人

朱太后攙着太上皇一時不語,隨後道:“此事,我雖爲太后,然皇帝終究不是我生的,怕是……”

你道這是爲何?太上皇趙桓一共生養了三個皇子,長子也就是先帝肅宗趙諶,是朱太后親生的;次子也就是當今皇帝趙謹,是慎德妃所生,恰好,這位慎德妃也姓朱,只不過已經去世多年了;三子趙訓,現封遂寧郡王,母爲鄭夫人。

所以朱太后擔心皇帝不會聽他她的,畢竟一來不是她親生親養,二來太上皇兩次退位,怕皇帝也有顧忌。

趙桓聽了這話,停下腳步道:“你是我正宮皇后,是大宋的太后,乃皇帝嫡母,後宮事以你爲尊,怎就管不得?不怕次相在場,這充實後宮一是爲了皇嗣,二爲皇帝不再專寵一人,而壞了朝綱!”

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雖說太上皇一直深居於龍德宮,但朝中宮中的大事他還是有所耳聞的。皇帝專寵劉氏,又無其他嬪妃,以至於後宮干政,外戚勢力惡性膨脹。趙桓雖沒了野心,可這天下畢竟還是趙家的,他豈能坐視不管?

聽太上皇如此說,朱太后應道:“若如此,尋個機會,臣妾便與皇帝說說吧。”

徐良估摸着機會到了,趁勢進言道:“太上皇,太后,恕臣斗膽,這置妃嬪,充後宮,原該上皇太后作主。官家與皇后伉儷情深,難免溺愛,皇后但有求,官家無不允之理。所以,臣認爲,此事,太后操辦了就是。”

趙桓到底是坐了多年大位的人,一琢磨徐良這話,感覺有理,立即點頭道:“不錯,徐卿所言甚是。我看這樣,徐卿下去即着有司廣選賢良淑女,擇一吉日,迎進宮中,由太后主持,讓皇帝封典了便是。此爲江山社稷永固計,諒誰也沒有什麼說的。”

徐良得了這話,大喜過望,連聲應下,朱太后也表示贊同。當下議定,徐良從龍德宮出來,直奔禮部去,隨後又到宮中,與有關部門把這事說了,因有太后的制命,縱使有人心裡忌憚劉後,也不敢大意。再加上徐良位高權重,他親自過問的事情,誰敢不用心?

很快,有司就把達官貴人們待字閨中,品高貌端,年齡合適,更兼才華的女子名冊定出來。宋代的皇帝選妃,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宮中選人,不避諱武臣。而且大宋歷代君王,爲了籠絡武臣,選將帥之女充妃位的大有人在。

名冊出來以後,徐良會同有司官員篩選了一番,最後留下十一人。其父兄,有在朝的,也有在外的,有文官,也有武臣,只等到黃道吉日,便要送入宮中。

這一日,徐良如往常一般,到中書理政。正巧樞府一個都承旨過來稟事,見了徐良,見禮畢,便道:“徐相,方纔下官來時,見到一位官人面熟,在樞府公辦。也不曾多想,後來倒聽同僚說,是兩浙宣撫司徐都統。”

徐良聽了,似有所思,即道:“想是來京公幹吧。”也不多說,自去辦公了。你道這位徐都統是誰?便是徐家老四,太原郡王一母同胞的親兄長,徐勝。只因徐家兄弟,除徐良外,俱在西軍中擔任要職,朝廷不免有些防備,肅宗皇帝在位時,便調徐良離了陝西,在兩浙路宣撫司擔任統兵官。

這兩浙路宣撫司,雖說是南方四大宣撫司之一,但其實是個拱衛“行朝”的機構,並沒有什麼作戰任務,徐四離了西軍到兩浙,不過是應付一些尋常兵務而已。那趙鼎原本就是秦鳳帥,帶來的部隊,也是西軍的班底。徐勝是西軍老將了,又是徐衛親兄,當今次相堂兄,因此到了兩浙,誰人也不敢小瞧了他,日子倒也過得。

這次到行朝,便是例行公事,到樞府述職。又說,樞密院本是全國最高軍事機構,但宋金事變,尤其是近十來年,爲了應付戰爭的需要,樞府的職權大多被政府兼併,它自己倒成了一個“養老院”,凡是朝中到了退休年紀,自己又不自覺的,都打發到樞府去掛個職。因樞密院長官,一直是徐衛兼着,所以這些老臣去,至多掛個“同知樞密院事”,至今,已有四個了。話又說回來,雖是不管實事,但一些日常瑣碎事務,並不驚動政府。

徐良知道堂兄已至杭州,但放下了心,這一日事務處理完畢,也不逗留,直接打道回府。到家時,門人上前來接,報道:“相公,四老爺下午時分到了,帶着五姑娘。”這“老爺”稱謂,實起於南宋,按中國古代禮法,父母在,不稱老。只因徐家的長輩們都去世了,所以徐九他們這一輩,便都成了老爺。

徐良應了一聲,便朝裡去。到廳上,瞧着自己的公子正跟四哥說着話,他便快步上前,朗聲笑道:“四哥!”

堂上一位官人,五十多歲年紀,聞言起身,竟是七尺之軀,高大雄壯!你看着他,便如看着徐衛一般,雖說相差十幾歲,但畢竟一母所生,不過比徐衛老些,頜下一把長鬚罷了。雖說早過知天命之年,然其威儀仍在,見了堂弟,笑道:“六弟,許久不見。”

按公,徐良是上級,可在私,他卻是堂弟,因此上來就規規矩矩給徐四俯身作揖,徐勝一把托住道:“免了罷。”

“四哥請上座。”徐良道。

徐勝也不推託,徑直坐了上首,徐良陪在旁邊,他的長子徐翰不敢坐,立在旁邊侍奉。此時,便聽四伯喚道:“侄兒,你去喚了你妹妹來拜見叔父。”

徐翰應一聲,便自去了。徐四徐六兩兄弟雖說隔得不遠,但平日裡畢竟都忙,快一年沒見面了,不免有些家裡話要說,徐六知道四嫂徐王氏自打來了江南,身子骨一直不太好,因此過問道:“四哥,不知嫂嫂身上可大好了?”

提起這個,徐四直搖頭:“唉,還是不行,在北方呆慣了,一到江南就水土不服,現如今一直都吃着藥。本說要帶她一起來的,實在走不動。”

“哎呀,那可得多休養纔是,她這病,一直牽動着西北那位,凡與我送信來,十回倒有五六回提他嫂子的病。”徐良道。

“誰說不是?每次來信,他必問嫂嫂病情。”徐四也道。

“老九一生,伯母就去了,是四嫂一直撫養長大的,這長嫂如母,他自該孝敬。”徐良道,語至此處,話鋒一轉“四哥怕是還不知道吧?”

“什麼?”徐勝問道。

“老九這回是真辦了一件體面事。北邊完顏亮弒君篡位,老九一收到風,立馬兩路大軍壓境,硬是迫得完顏亮又送錢,又送馬,還還了太原府回來。”徐良道。

徐勝聞言笑了起來:“這我倒是聽說了,爲此,趙宣撫還專門設宴請我去呢。”

“可還有一件兄長肯定不知道,四哥記得高孝恭這個人麼?”徐良問道。

一聽這個名字,徐勝怒從心頭起,切齒道:“便是忘了姓什麼,也不忘此人!”

“完顏亮爲討好大宋,討好老九,將高孝恭綁了送到九弟跟前。老九也真是曉事,沒一刀結果了他,反倒送來了行朝,讓官家作主。你想,他如此事君,官家能不體諒?立即下詔,讓大理寺依法懲治。最後,大理寺問了叛國謀逆等大罪,判了個斬監候,只等本月十三,就要開刀問斬。二伯在天之靈,亦當含笑。”徐良道。

“哼!惡有惡報!只恨不能手刃此賊!”徐勝憤怒道。

“哥哥,這你就沒有老九想得周全了。那高孝恭什麼人?當年風光,如今只是豬狗一般的人物,完顏亮將他綁到了老九跟前,老九要殺他,真比捏死一隻蟲兒還容易。可老九爲什麼沒有這麼作?爲什麼非讓聖上替他報這個仇?就是想着我們徐家。”徐良認真地說道。

徐勝是個標準的軍人,或者說,是個實誠人。讓他帶兵,打仗,他都能稱職,但如果論起這些,恐怕就不如弟弟們了。因此,聽了這話,便問道:“這是怎麼說?”

徐良正要開口,卻見徐翰引了一個姑娘出來,到廳中,先給徐勝一福,叫聲爹爹,而後轉向徐良,旁邊僕人拿了墊子來,她恭恭敬敬地跪下去磕頭,口中道:“叔父大人。”

“好好好,我這侄女幾年不見,都這般大了,快起來,起來。”徐良笑容滿面,比劃着讓侄女兒起身。

看那姑娘時,不過十六七歲年紀,身段婀娜,眉清目秀,依稀能看出徐王氏年輕時的影子來。她是徐勝的五女兒,雖說出自行伍世家,只因是女兒身,並不習武,自小便學針線女工,又因是官宦家庭,讀書肯定是免不了的。所以,薰陶出一身秀氣來,並無半點粗魯。徐良是越看越覺得滿意,尤其是這侄女兒害羞之時,嘴一抿,那兩邊淺淺的梨渦,分外動人,真是從畫上走下來一般。

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133章 川陝第632章 插旗燕雲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326章 亮招第639章 上本子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72章 開戰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四百二十章第八百七十二章第500章 政變(下)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81章 議戰第464章 突火槍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八百七十五章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83章 驚變第七百五十章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八百五十八章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137章 轉機第44章 棋子第325章 一頭驢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120章 爛招第284章 種家軍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148章 罷相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八百七十七章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122章 冠禮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七百八十七章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八百六十四章第222章 捅月亮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136章 失控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四百一十七章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七百四十一章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591章 全境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