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

在一系列近乎狂歡般的慶祝活動之後,朝廷終於要乾點正經事了。大戰結束,最緊要的是什麼?安撫百姓,恢復秩序?不錯,這是很打緊,但有另外一件事情也不能含糊。那就是獎功罰過。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疆場搏殺爲的是什麼?爲國盡忠,保境安民,這當然也是目的,但未免空泛了些,還是要來點實際的。

很多將士投身行伍,說白了,就是爲了有飯吃,有錢拿。這就跟做工一樣,我給你幹活,你付我工錢,做得好,你還得給我獎勵。收復中原這麼大的功業,不重賞說得過去麼?作爲南方宋軍統帥,折彥質在慶祝活動結束以後,就該往上報功了。

這是一個相當繁雜的工作,因爲此次出征,南方宋軍出動了十八萬馬步軍,不說士卒,單是有軍功的軍官,就數以千計。統計起來,很費了些時日,不過折彥質具體負責的,則是宋軍高級將領的敘功。再分得細一點的話,就是三路大軍中,各正副宣撫使、正副安撫使、正副都統制的軍功。

折郡王倒也沒有明顯的偏袒自己家的子弟,他首先報的,就是荊湖宣撫司的戰功。韓世忠岳飛二將在此次北伐中,遵守節制,指揮有方,爲收復中原立下大功。尤其是岳飛,作爲宋軍先鋒,戰果輝煌。不過,折彥質不喜歡他的個性,再加上韓世忠又是嶽鵬舉的上司,因此書韓世忠軍功第一,岳飛次之。

折家軍作爲南方宋軍的中流砥柱,軍功自然也不會小。彥文、彥適、彥若、彥野幾兄弟都榜上有名。至於淮西軍,讓折郡王有些爲難。若論戰功,淮西軍是三路宋軍中最差的,進軍途中還遭受一次挫敗,差點沒讓金軍給攆回去。數來數去,也只有淮西安撫副使李顯忠上得了檯面。可劉家是皇親,據說當今天子很寵劉皇后,皇帝的老丈人,不能讓他難堪啊。

折彥質將淮西軍排在最後,當然,也有一些讚美之辭,然後報了上去。有司就根據他的奏報來敘功,寫成建議,送到中書,請徐良定奪。

徐六和幾位參知政事共同商議,擬讓韓世忠建節,岳飛晉升從三品,另外再給予物質上豐厚的獎勵。折家軍裡彥字輩的幾兄弟,也是該建節的建節,該晉升的晉升,沒有什麼異議。頭疼的就兩件事情。其一,是折郡王來怎麼嘉獎?其二,就是淮西軍應該如何打賞?

折彥質現在已經是郡王爵位,大宋的祖制,異姓大臣一般不封王。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開國元勳中,有些就封了王爵,後來爲了激勵大臣們收復燕雲,神宗皇帝曾有遺訓,說是“有復燕雲者,胙本邦,疏王爵”,正是因爲神宗皇帝這句話,童貫雖然只是從女真人手裡贖買了幾座空城,但還是被封爲廣陽郡王。

宋金事起,忠臣良將勇赴國難,爲了表彰這些功勞卓著的大臣,朝廷再次破例封王。得封王爵者有四人,清河郡王徐紹、廣安郡王何灌、汾陽郡王折彥質、東莞郡王徐衛。以異姓封王,大宋朝來說,那是莫大的榮耀。

此四人,俱是威震天下,功勞足以留名青史,當之無愧。但徐六等人爲難的地方在於,郡王已經是一品,而折郡王這次功勞是明擺着的,不重賞說不過去。議來議去,宰執大臣們有兩個意見。

要麼,將折彥質封爲一字並肩王,位在諸臣之上,以彰顯他功蓋當代的特殊地位;要麼,不封折彥質,將功勞攤在他折家子弟身上,大力提拔一番。徐六將這兩種意見都落實在書面上,打算報給皇帝,讓他定奪,以免得罪人。

至於淮西軍,大臣都有意見。倒不是對淮西將士有意見,而是對劉家兄弟有看法。想劉光國有什麼了不得的軍功麼?沒有,可有家硬是竄到了太尉,沒辦法,皇親國戚啊。想當初,徐衛這些大將,不知在屍山血海裡滾了幾滾,累積了多少軍功,才作到這武功的最高階,兩相比較,還真不如生個有福的女兒。

劉光國已經是太尉,這回怎麼封?也封個郡王麼?封倒是容易,讓皇帝發道詔命就是,可問題在於,人家折彥質徐衛這些人,是身經百戰,九死一生才得來的郡王爵位,劉光國要是後來居上,大帥們肯定有意見。而且這事還不能報給皇帝定奪,有劉皇后在,保準給批個郡王下來。

徐六最後拍板,把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都交到劉光國,晉升他爲淮南宣撫使,所部淮西軍改編爲神武左軍,專門負責收復山東。要知道,宋代官員的頭銜,一般有階官,爵位,和差遣。其中差遣是實職,也就是表明你具體幹什麼工作。讓劉光國升任淮南宣撫使,等於是讓你到上級部門主持工作,但是行政級別不變。

中書的決議出來以後,上報到皇帝跟前,只等趙謹發下聖命來。可久等右等,不見迴音,倒是把徐衛的奏報給等來了。

此前,折彥質已經向朝廷報告了有友軍在河北配合作戰一事。當時,大家都猜測是徐衛乾的,只終歸是猜測,沒有真憑實據。現在徐衛的奏本一到,果然不出衆人所料,還真就是他。

此次徐衛動員十萬大軍,和南方軍團一樣,也是兵分三路。只是戰功顯得“寒酸”一些。說寒酸,不是跟別人比,而是跟徐衛自己比。這些年以來,朝中大臣已經習慣了聽到徐衛奏報大捷的消息,正如朝中有人評價徐衛一樣,“邊帥武功之盛,百年未有”,說的就是徐九。

往常徐衛一出手,那絕對是不同凡響,少說也得消滅個幾萬敵人,收復幾十個縣。但這回,十萬西軍出動,愣是沒有收復一個州縣。但這不等於說西軍此次徒勞無功,相反,中原能夠順利收復,離不開西軍的支持!

這回徐郡王兵分三路,一路由鄜延大帥徐洪率領,進攻金國的西三州;一路由徐九本人節制,向河東首府太原進攻。這兩路西軍,就牽制住了女真人的精銳主力,使其無法抽身應付中原戰局,有力保障了中原戰場。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西軍的第三路。這一路,兵力不多,只八千精騎,越過太行山,直插河北平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河北重鎮大名府,將中原金軍的後勤基地一鍋端掉!

———————————————————————————————

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499章 政變(中)第72章 開戰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七百四十五章第366章 民變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71章 整編第90章 狗血淋頭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74章 禽獸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61章 恩怨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481章 八牛弩第326章 亮招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七百四十四章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284章 種家軍第44章 棋子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603章 視察藏區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117章 好險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438章 吃酒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507章 曙光初現第326章 亮招第133章 川陝第八百五十二章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675章 徐郡王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136章 失控第73章 小種經略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104章 內情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256章 八方支援你奸我不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七百四十八章第89章 勸降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197章 傻了吧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70章 陰招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193章 談婚論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