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已經有大臣想出班打斷徐九的話,但顧慮到皇帝正在徵求他意見,貿然出言阻止,可能不太妥當,再則,徐良又是宰相……?

“因此,爲求取得主動權,金軍必須在南方有所斬獲徐衛朗聲道。?

終於,聽到這裡有人聽不下去了,憤然出班道:“徐郡王!你指的金軍想在南方有所斬獲,是交還中原淮東兩地麼?這就是金人的斬獲?”?

殿中響起一片刻意壓制的笑聲,徐良臉上一垮,回過頭去報之以憤怒的目光。徐衛卻鎮定自若,回頭看了一眼那位官員,提高音量道:“這位同僚,聖上垂詢徐某的意見,不管你贊同不贊同,讓我說完!”?

那人看了他幾眼,終究還是退回班去。趙謹見狀,也道:“諸卿稍安勿躁,且容徐卿把話說完。”?

徐衛回過頭,繼續對皇帝奏道:“陛下,我大宋經歷二十年艱苦卓絕之抗戰,時至今日,在幾代君臣的努力下,金人早已無力對我朝形成致命威脅!這一點,我們清楚,女真人也清楚。因此,金國之目的,在於議和。”?

這話一出來,朝堂上又『騷』動了。一名樞密院的都承旨出班來質疑道:“徐郡王,你說來說去,還是承認女真人志在議和。既然如此,你爲何又反對與金和談?”?

徐衛連頭都懶得回,繼續對皇帝道:“但是,現在議和,我朝未必同意。就算同意,女真人付出的代價也勢必很大。因此,他們在我軍正要大舉北伐之際派遣使團南下,許還中原淮東。倘若陛下問臣,如果同意議和,大宋是否能如願取得中原淮東,那麼臣的是回答是,能!”?

瘋了!徐郡王一定是瘋了!兩個月的路程,他有十幾天趕回來,勞累過度,精神失常了!你這通篇前言不搭後語,說來說去,你所有的意見都在佐證“議和可行”,你糊塗了??

原本跟徐良站在同一陣線,反對議和的大臣們此時也不禁捏了一把冷汗。他們開始懷疑徐相緊急將東莞郡王召回來是否正確,這簡直是典型的幫倒忙嘛!倒是徐良不爲所動,他知道堂弟接下來要說什麼。?

趙謹也聽得一頭霧水,不禁質疑道:“徐卿,你說什麼?既然我朝能夠如願取回中原淮東,那,那爲何你卻說反對與金和談?”?

“陛下,臣不擔心和談,甚至,如果我朝同意和談,那麼一定會很順利。臣聽說,張通古可以全權代表虜主,只要我朝一點頭,張通古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交割事宜辦妥。”徐衛繼續穩如泰山。然而殿上議論之聲已經響成一片,大臣們不再仔細傾聽他的意見,開始各說各話,互相商量着今天一定要將和議的事情定下來。?

趙謹越聽越不明白,可殿中實在嘈雜,他不得不站起身來,擡高嗓門道:“諸卿且聽徐宣撫將話說完,肅靜!肅靜!”連喚幾聲,纔將殿中的『亂』象稍稍彈壓下去。接着,他滿面狐疑地對徐衛道“徐卿,你繼續。?

“陛下,臣擔心的,是議和以後的事。”徐衛這一句說得非常洪亮。果然,聽了這句話資政殿上頓時安靜下來。?

議和以後的事?這從何說起??

“一旦議和,我朝取回中原淮東,勢必要派遣官員,司儀行政,同時也免不了派駐軍隊,保境安民。臣就此事諮詢過朝中同僚,如果要在中原淮東派駐部隊,神武前軍,神武后軍,以及淮西安撫司的部隊都在調動之列。”徐衛道。?

“沒錯,那又如何?”有大臣抗聲問道。?

“這就是關鍵所在!”徐衛疾聲道。“我軍在南方几次擋住金軍猛攻,憑的是什麼?徐某問問諸位同僚,我們憑的是什麼?除了將士奮勇,還有什麼?”?

“自然是襄漢之固,淮水之險。”有人回答道。?

“沒錯,一語中的!”徐衛大聲肯定道。“憑的,就是襄陽城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易守難攻,整個襄陽地區只有襄陽城一個進攻點!憑的,就是淮水的阻擋!這才讓兀朮兩次進攻襄漢都無功而返!陛下試想,兀朮幾次南下,於金國而言可謂戰功赫赫!一度打到長江邊上!然而,他始終無法逾越襄漢,這難道不是他的心病?”?

“如果我們現在答應與金人議和,接收了中原和淮東,就將派軍隊前往駐防。如此一來,荊湖、江西、淮西三司部隊就將離開現在的防區,進入中原淮東。倘若成真,我軍北伐勢必擱淺,這就讓女真人贏得了時間,這就是所謂的‘緩兵之計’。”徐衛娓娓道來,不管是懂與不懂的人,都想不到任何理由來反駁他,只能安靜聽下去。?

“然而最可怕是,一旦南方諸軍離開襄漢地區的險要,離開淮水的阻隔,進入中原這個四出之地,就等於自廢武功,給金軍以可乘之機!步軍利險阻,馬軍利曠野,中原地勢平坦,正適合金軍大規模騎兵軍團作戰。一旦我朝將南方諸軍擺在中原地帶,金人一定會撕毀和議,背盟來犯!到時,沒有了襄漢的險要和淮水的阻閣,南方諸軍將處於不利!這就是金人爲何突然提出議和,大方地歸還中原淮東之原因!”徐衛以緩慢而堅定的語氣結束了自己的發言。?

殿上一時落針可聞,君臣久久沒有言語。徐衛的話震動了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在女真人主動歸還中原淮東的背後,還有這樣的玄機在!?

徐良適時地出班奏道:“陛下,臣之所以一直極力反對與金議和,正是因爲如此!如今,議和,便中金人之計!”?

“正是如此!陛下,臣請驅逐金使,立刻宣戰!”兵部侍郎胡銓再次提出他的建議。?

趙謹拿不定主意,既然連統兵多年,與金軍百戰的徐衛都這麼說,那這事十有***存在問題。但不議和又怎麼辦?真如胡銓所說,驅逐金使,立刻宣戰麼??

正當他遲疑之時,忽聽一人道:“此皆徐郡王一家之言,也僅是猜測而已!陛下權宜可聽,但不能深信!”皇帝視之,乃樞密院編修官,魏師遜。?

徐良有些光火,我弟與金人血戰二十載,若論“知金”有誰強過他?你一個小小的樞密院編修,竟敢口出狂言!正要駁斥時,徐衛已經問道:“這位同僚,你擔任過緣邊地方官麼?”?

魏師遜四十歲左右,這人掛相,人瘦弱不說,下巴很尖,還往前凸,臉又生得平,真個形容猥瑣。聽徐衛問,他似乎有些愕然,愣了片刻才答道:“並沒有。”?

“那你可是奉詔出使過金國?”徐衛又問。?

魏師遜不明白對方的用意,答道:“也沒有。”?

徐衛聞言笑道:“你既沒擔任過緣邊長官,也沒有出使過金國,那敢問你自認對女真人的瞭解比徐某透徹麼?”?

魏師遜支支吾吾,答不上來。有人見此情形,出來幫腔道:“徐郡王雖然久鎮邊陲,但所作的,也無非就是行軍打仗。我輩雖在朝中,然太祖時,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民間又有俗語云,書生不出門,可知天下事……”?

“這位同僚怎麼稱呼?”徐衛打斷了他的話。?

“顯謨閣直學士,吏部侍郎,鄭仲熊。”這人的品秩雖比徐衛差得遠,卻不自稱“下官”。?

“沒錯,臣受天子差遣,坐鎮邊陲,乾的主要也就是帶兵帶仗。比不得公等淺『吟』低唱,指點江山。我這裡有首詩,一直沒讀懂,請公賜教如何?”徐衛說到這裡,又回頭對皇帝一揖,作請示狀。?

趙謹能說什麼?頻頻點頭。?

那鄭仲熊不知他何意,遂不接話。只聽徐衛『吟』道:“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話音剛落,滿殿譁然!這誰寫的!反詩!標準的反詩!大逆不道!好狂妄的口氣!是誰!誰寫的!?

“此詩狂妄至極!不知何人所作?”鄭仲熊問道。?

“此詩在北方流傳極廣,作者,正是當今金國平章政事,完顏迪古乃。”徐衛道。鄭仲熊又接不上話來,訕訕地退了回去。?

徐衛轉向趙謹,俯首奏道:“陛下,臣千言萬語歸於一句,北地父老盼首以盼,南望王師!今大宋糧餉已備,將士奮勇,不趁此機會收復中原,北擊女真,更待何時?此上天以良機相賜,助陛下成就中興之業,萬不可猶豫!”?

他一說完,以徐良秦檜等宰執爲代表的大臣紛紛出班附和,力奏應該抓住機會,舉兵北伐!而那些原本傾向於議和的大臣,經徐衛這麼一說,也舉棋不定,猶豫不決。?

趙謹見朝中意見傾斜,不得已,問道:“徐卿,依你之見,也要驅逐金使,立刻宣戰?”?

“回陛下,大可不必!扣留金使,不宣而戰!我以堂堂之師,復先人遺留之基業,名正言順,不需要向誰說明!”徐衛道。?

一語驚滿殿!?

趙謹變『色』道:“若如此,能有幾成勝算?”?

這個話徐衛可不會去接,只道:“此非臣所知。”?

徐良卻迫不及待地奏道:“陛下,今荊湖、江西、淮西三司,已動員馬步水軍近十八萬,兵精糧足,臣認爲,復中原,得淮東,不在話下!而西軍素來剽悍善戰,如今已握河東半壁在手,臣認爲,直撲燕雲,並非難事!”?

徐衛聽得眉頭一皺,你立軍令狀呢?作十分事,說七分話,你這活還沒幹,先誇海口,不是把自己套進去麼?你把自己繞進去不算,還拉我下水?他剛這麼想,便聽到一個聲音隨後響起:“陛下,既然徐相有如此把握,此番北伐,必能馬到功成!”?

徐衛急視之,看清說話那人之後,並不意外,正是秦檜!秦會之也發現徐衛在盯他,將頭一低,不與之對視。?

徐六完全不以爲意,只當秦檜在附和他,還慷慨激昂道:“只要聖上降下親征詔,往鎮江府一行,諸司將士必受鼓舞,豈能不奮勇前進?大宋之中興,在此一舉!”?

大臣們又是一番力奏,趙謹見事已至此,幾成定局,遂將心一橫,使勁道:“既如此,就依卿等所奏,即刻傳詔,朕御駕親征便是!”?

話一出口,羣臣參拜,高呼萬歲!?

徐衛果然不負衆望,一出面就將北伐之事敲定。儘管決定權並不在他手裡,但他在資政殿上一番話,卻是力排衆議,使得朝中輿論傾斜。就在當天,徐六就授意有司將金使張通古等扣留,消息傳出,杭州振奮!?

徐衛一回到館驛,徐處仁、王庶、折可求、何灌等人先後來見。這些老前輩,老長官,對徐衛都不吝惜溢美之辭,極力稱讚他促成北伐一事。除了這些人以外,許多朝臣也趕來館驛,想和徐衛見上一面。但紫金虎在這事上卻有分寸,他是外臣,不宜結交朝臣,因此除故舊之外,都予以婉拒。?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對徐衛看得順眼。一些頑固守舊,刻板僵化的大臣,本來就不滿意朝廷決策,居然要聽取一個武臣的意見。後來,徐衛在資政殿一番言語,又讓這些人覺得徐衛有些張揚,甚至還有輕視文臣的跡象。這讓他們很不痛快,尤其是當日在殿上受到徐衛質問的那幾個。?

不過,正在他們發牢『騷』的時候,殊不知禍事就要來了。對於魏師遜,鄭仲熊等在殿上爲難徐衛的大臣,徐良十分不滿!當然,一來是因爲他和徐九是堂兄弟,更主要的,是這幾個明目張膽,旗幟鮮明地反對他本人!於是,事後他便開始琢磨,要將魏師遜鄭仲熊等幾個主要人物貶出朝廷,弄到地方上去。?

然而此時,秦檜出來勸止,說是眼下大戰在即,不宜處置朝臣,有什麼事等到將來仗打完了再說。而且,你如果現在就將這幾個貶出中樞,難免讓人認爲這是在替徐郡王出氣,對相公你和徐郡王的影響都不太好。徐良這才暫時作罷,一門心思放在北伐上來!

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102章 張九月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59章 裝備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75章 阻擊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434章 回家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100章 難怪第七百四十四章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四百零九章第64章 官油子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346章 打吧第八百二十二章第728章 將二代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八百一十九章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536章 陰雲再起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337章 想後路第97章 進京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97章 進京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182章 糾結第323章 血債第488章 復出?第五百一十章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54章 兩軍對陣第43章 蔡大忽悠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793章 角力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八百八十三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126章 闖宮第769章 朱仙鎮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93章 大哥第八百四十五章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八百五十章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83章 驚變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八百七十八章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724章 西部王第八百三十三章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578章 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