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金國求和

在徐紹連番追問下,許樞密終於開口道:“四天以前,北面的使團就已經抵達行在。”

北面?金國的使團?徐紹步出案桌,請對方坐下,而後問道:“這戰事結束不久,金人派使臣來作甚?都有誰和他們碰過面?”

“道君六十壽誕將至,金使自稱是來祝壽的。最先與其接觸的,自然是鴻臚寺禮賓院。但蹊蹺的是,禮賓院會見之後,金使立馬受到朱相的接見,而今天,官家先是派內侍沈擇與之接觸,隨後,親自接見了對方。”許翰回答道。

徐紹不禁有些懷疑,在這次開戰之前,宋金保持伯侄關係,北夷派使來祝賀太皇太上皇六十壽誕,還說得過去。但戰端一開,第二次隆興和議自動中止,兩國重回敵對狀態,這種情況下,派出使者祝壽,不嫌有些牽強麼?

“據我所知,此番金使前來,除祝壽以外,還帶來了金國宋王、太師、尚書令完顏宗磐的口信。”許翰繼續道。

完顏宗磐,女真名蒲魯虎,是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的兒子,擁立當今金國皇帝完顏亶的功臣。並且是完顏亶打擊粘罕的急先鋒,削粘罕兵權,殺粘罕親信,並誣陷粘罕謀反,此人皆參與其中,他就是金國的首相,權傾當朝。

徐紹從這句話聽出了極不尋常的味道,面色一沉,問道:“什麼口信?”

“說是金國朝內,有人一意孤行,執意發動襄漢戰事,破壞隆興和議。他對此事,以及造成的後果,很不滿。”許翰邊說邊冷笑。

徐紹一時沉默,宗磐說的,當是宋人稱之爲四太子的兀朮無疑。可這未免太讓人不解了,兀朮是金太祖的第四子,宗磐的父親吳乞買是金太祖的四弟,他兩個是正經的堂兄弟。如今堂弟指責堂兄一意孤行,這是何道理?

這一點且不論,宗磐作爲金國首相,讓使臣帶來這個訊息,他想表達什麼?恐怕長個腦袋的人都能猜測到幾分。

“宗磐是想借此機會,爲後續作個鋪墊。”徐紹沉聲道。

“徐相所言不差,在下也認爲,金人是在釋放媾和的訊息。”許翰表示贊同。

徐紹一聲冷哼:“金人狼子野心,轉面無恩,毫無信義決不能與之媾和”在聽聞鞏縣皇陵被掘之後,徐紹就已經怒髮衝冠地發誓,終他一生不與金人媾和

許翰嘆息着搖了搖頭:“首相先會見,立馬官家又接見,徐相,這裡面不尋常。”

這個徐紹如何不知?怪不得送到我府裡的公文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原來,有人故意不想讓我知道,不想讓我插手

“我立即進宮面聖,無論如何……”徐紹怒道。

“相公且慢,還有一事。”許翰制止道,“樞密院日前接到川陝宣撫處置使徐處仁奏本,言宣撫副使,陝西制置使徐衛,欲在今年秋收以後,發動攻勢收復全陝,驅北夷過黃河他已經用‘便宜行事’之權批准此事,且已着手籌劃,向朝廷報備。”

徐紹心頭先是一喜好老九乘戰勝之勇氣,意圖收復全陝,這是件大好事西軍是國家精銳之師,反攻當自關隴始,這是當年自己任陝西宣撫處置使時就認定的。只可惜,自己沒辦成,徐處仁倒很有希望。

但馬上,他心裡一跳,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老九正在厲兵秣馬,時刻準備收復陝陝。而金在這個時候釋放出有意和談的訊息,倘若朝廷接受,西軍勢必無法出兵

“北夷奸猾兀朮寇襄漢鎩羽而歸,河南府被西軍收,兵威正隆金人是想借和談拖延時間,慢我軍心”徐紹一針見血,道破金人陰謀。

“這正是我所擔心的,想西軍正全力準備反攻,此時若議和,徐衛還怎麼出兵?”許翰沉重道。

徐紹再不遲疑,便準備入宮面聖,許翰自願同去。但徐紹不想讓官家覺得政樞二府長官合力向他施壓,遂婉拒。拖着病軀,換了朝服,讓人擡着去了禁中。

禁中,垂拱殿。

當今天子趙諶,正在與首相朱勝非議事,忽有內侍匆匆進來,報道:“官家,徐相求見。”

聽到這話,殿內君臣二人都是一驚徐紹抱病,這些日子一直在家休養,爲何突然到禁中來?莫非是聽到了什麼消息?

朱勝非臉上陰晴不定,提醒道:“官家,徐相此來,必爲金使之故”

趙諶眉頭微皺:“若徐卿提及此事,如何應對?”看得出來,這個大宋皇帝對次相還是有幾分忌憚。

“陛下乃天子,自然直抒胸臆,豈可由宰執左右?”朱勝非正色道,儘管他也是宰執之一。

“哦……”趙諶沉吟,卻好像還是有些不安。猶豫片刻,方纔命徐紹晉見。

不一陣,但見殿門口進來一個佝僂的身影,徐紹拖着沉重的步伐,盡力走得快些,至殿中,先屈一膝,緩緩下去,而後以手拄地才得以雙腿跪下,口中道:“臣紹,叩見陛下。”

“快快平身,徐相有疾,不必拘禮沈擇,快替朕扶起來”趙諶急忙道。

旁邊內侍沈擇,乃趙官人親近之人,聞命匆忙下殿,扶起徐紹。皇帝又命賜座,待對方坐定,方纔問道:“徐卿不在家好生休養,爲何進宮?”

徐紹面無表情,冷聲道:“臣憂慮大好局面被斷送,寢食難安,不得不來。”

一言既出,堂上趙諶朱勝非二人臉色驟變剛剛纔打了勝仗,局勢得以平穩,何來斷送之說?莫非就是指……

朱勝非是首相,儘管之前相當長一段時間,朝廷日常事務都是由徐紹主持,但他畢竟是百官之首,聞言問道:“徐相此言何意?”

徐紹惱他矇蔽,因此直視道:“朱相心裡有數。”

“在下不明白徐相的意思。”朱勝非臉上也似結了一層霜。

“朱相,金使來江南,我爲次相,如何不知?”徐紹責問道。

朱勝非面色不改:“徐紹抱病在身,宜靜養,這些瑣碎之事,不敢相煩”

“瑣碎之事?哼朝中大臣許多都知道金使此來,非爲祝壽,實乃傳達金廷權貴企圖媾和之意,這叫瑣碎”徐紹一爲有病,二爲有氣,這說話口氣自然就不太好。

朱勝非勃然色變我好歹是首相這幾年,你一人把持朝政,獨攬大權,置我於架空之地哪怕病了,臥在家中,還讓有司將公文送去,掣肘我執政,如今竟當着天子面讓我下不來臺,你徐紹什麼意思

“徐相,我敬你侍奉四朝天子,朝廷元老,還請相公說話注意分寸”朱勝非怒道。徐紹在哲宗朝就已經入仕,歷哲宗、道君、太上、官家四朝,確係元老大臣。

趙諶見兩位宰相起了爭執,忙和稀泥道:“二公都乃朝廷柱石,朕之臂膀,就事論事,不可傷了和氣。”

徐紹也無心跟朱勝非糾纏,徑直向皇帝道:“官家,臣斗膽一問,金人可是打算媾和?”

趙諶看了朱勝非一眼,遲疑道:“北人似乎確有此意,但具體,得問朱相。”

朱勝非見皇帝把問題推給他,也不避讓,直言道:“金使來江南,除祝道君六十壽誕以外,也傳達了金國首相宗磐的口信。”

“願聞其詳。”徐紹生硬道。

“宗磐說,兀朮一意孤行,發動戰事,爲金帝和朝臣所不喜。今僞韓已廢,道路無遮,議和可以達成。”朱勝非不去看徐紹。

“就這些?”徐紹緊追不放。

“對方也含蓄地表示,若議和,金國考慮歸還部分土地,但終究哪處,還有待磋商。”朱勝非道。

徐紹聽罷,問道:“官家,朱相,不知對於金人此舉,有何想法?”

趙諶在殿上輕聲道:“朝廷用兵,所圖者,一爲保境,二爲恢復。賴折彥質、何灌、徐處仁、徐衛等忠直之臣忘身於外,保境無虞。如今金人主動提出議和,歸還部分土地,正合我恢復之意,甚好。”

朱勝非不說話,想來也是這個態度。

徐紹點點頭:“官家,倘若金人真是誠心議和,我們當索取哪處爲好?”

趙諶答不上來,朱勝非見狀道:“自然首推江淮陝西。江淮直接有關係到南方安危,若握在敵手,勢同懸劍。陝西乃西陲要地,若西軍扼其全境,則有黃河之利,川陝皆無患。”

徐紹一拱手:“朱相高見。但不知女真人情願否?”

“現在還不得而知,等談過之後方見分曉。”朱勝非道。

徐紹一聲冷笑,直言道:“此乃北夷拖延之策”

趙諶驚問道:“賢卿何以有此一說?”

“官家,可看過川陝宣撫處置司上書?”徐紹問道。

趙諶一臉茫然,朱勝非趕緊接過話頭:“徐處仁奏本方到,還沒來得及上呈官家。”

“川陝奏報何事?”趙諶向他問道。

朱勝非無可奈何,只得據實以報:“徐處仁上奏,言經過多年休養積蓄,如今西軍兵精糧足,士氣百倍,當挾東征之餘勇,一舉收復陝西。他以‘便宜行事’之權批准徐衛所請,已經着手準備,預計在今年七至九月之間發動攻勢。”

趙諶聽罷,十分驚愕,連聲問道:“果有此事?西軍真有恢復之力?”

“陛下,徐處仁經營川陝頗有成效,徐衛總節西軍也日漸強盛。此時,正當挾東征餘威,一舉蕩平陝西金軍”徐紹大聲道。

沒等皇帝表態,朱勝非又搶道:“官家,金人主動提出議和,我朝正可討還陝西之地。若成功,則兵不血刃,何必耗費錢糧,妄折士卒?”

徐紹霍然起身,鬚髮皆動:“朝廷怎可寄希望於和談,反輕視將帥”

“沒誰輕視將帥若能討還陝西,又何必動刀兵?”朱勝非針鋒相對。

趙諶見他倆又吵起來,頭都大了,索性道:“二卿不必相爭,此事容朕細加斟酌,卿等暫且退去吧。”

朱勝非看也不看徐紹一眼,就要告退。徐紹卻站殿上一禮:“臣請留對。”

所謂留對,就是由皇帝或大臣提出單獨會面,如果大臣提出,則是“自請留對”。一般都發生在宰執之中,不外乎兩個目的,一是告狀,二是陳情。在朱勝非看來,徐紹自請留對,更傾向於前者。他認爲,徐紹恐怕是要進他的讒言。

只是,對方已經提出請求,他不可能賴着不走。當下遂告退,卻未遠走,就等在垂拱殿外,候徐紹出來。

朱勝非一走,趙諶便催促道:“徐卿還有何事?”

“陛下,嘉定中,西軍接連收復永興、耀州、坊州、華州、陝州諸地,今又復河南,折彥質何灌,又在襄漢擊敗金軍侵略。如今之局面,已較宣和、靖康、隆興年間大爲改觀。恢復曙光已現,陛下當乘此良機,建莫大之業”徐紹懇切道。

趙諶頻頻點頭:“此朕日思夜想。”

“金人此時釋出媾和之意,實乃用心險惡兵勢無常,如今西軍箭在弦上,復陝西全境必矣如何能期冀和談?”徐紹苦口婆心地勸道。

趙諶不作聲,心中卻想,若是金人誠心議和,我方便可兵不血刃收回陝西半壁,誠若如此,又何需動刀兵?

似乎猜到皇帝心思,徐紹道破:“金人議和,不過是虛與委蛇,藉故拖延,以慢我軍心。官家萬不可上當退一步說,就算金人誠心議和,又怎會任我索取?要陝西便是陝西?”

這一點,趙諶倒是沒有想到,一時有些猶豫了。

“再者,金人狄夷禽獸之輩,轉面無恩,毫無信義,此前種種,就是明證今日議和,明日反目,也是毫不稀奇。伏請聖上,明察秋毫”徐紹說着,又起身離座,作勢欲拜。

趙諶連忙止住,應允道:“賢卿所講,朕定當斟酌,且容朕一些時日再作定奪。”

徐紹心裡雪亮,所謂“容朕時日”云云不過是藉口,事後,這位少年天子肯定會受太上皇左右,而太上自福建回浙以來,銳氣全無,無心恢復,只求苟安而。因此正色道:“皇帝乃天子,國家之元首,萬民之君父,軍國重事,但聽取於宰執,裁決於聖意,不可因孝而偏廢”他這話已經很明白地表示,皇帝不能因爲孝順而受人擺佈。

也不知是不是因爲這句話觸到了趙諶痛處,這位少年天子朗聲道:“朕既登大位,受臣民擁戴,又豈能作傀壘”

這回輪到徐紹吃驚,因爲在他的印象裡,眼前這位皇帝,平日都是坐朝聽政,退朝問安,凡事都離不開太上皇,連他的皇后也是太上皇給選定的。他的“聖意”,很多時候都是太上皇意志的體現。可剛纔這句話,倒頗具擲地有聲的氣概

殿上趙諶見宰相面露驚詫,緩和了語氣:“愛卿忠心體國,朕心中有數,不必焦急,容朕考慮仔細,不日必有聖諭下達。”

徐紹不方便再多言,起身一拜:“臣告退。”

在得到皇帝許可之後,後退着向殿外而去,趙諶忽然道:“徐卿。”

“臣在。”徐紹停步。

“愛卿爲國重臣,朕欲立莫大之業,非卿襄助不可。還望好生保重,留有用之身,勿負朕望。”趙諶正色道。

徐紹愈加驚訝,忙謝皇帝關懷,而後才一絲不苟地退出了殿去。直到腳跨出了門檻,他還在爲方纔皇帝的話而吃驚。似乎在不經意之間,那個少年天子,就已經羽翼豐滿了。

正恍神時,耳邊一個聲音道:“官家已經一月有餘不去龍德宮。”

徐紹側首一望,不是朱勝非是誰?你說官家一個多月不去太上皇那裡,難道是想向我表明,天子獨立了?

見徐紹不言語,朱勝非主動問道:“徐相自請留對,不知所爲何事?”

“告你刁狀。”徐紹沒好氣道。

朱勝非駭了一跳在徐紹來之前,官家還提到,說徐紹是國家柱石,論忠心,論能力,朝中沒有第二個,可見,皇帝對徐紹當年的擁立之功是銘記在心的。這不禁讓自己都有些悲哀,話說,我也是擁立大臣之一,而且是爲首的那個呀

官家對徐紹如此信任,他若是告我一狀,那還得了?心頭一急,朱勝非大聲道:“徐相你我同有擁立之功,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你爲何……”

徐紹見他上火,搖頭道:“到底還欠火候。”

這句話說得朱勝非莫名其妙,誰欠火候?我今年五十有八,都快燒成灰了,還欠火候?立馬拉長着臉:“徐相說話要有分寸。”

“哼,本相知道你在想什麼。藏一,與你所說,你我當年同冒風險,請太上退位,擁立新君,而後又一殿爲臣,共居相位。我們之間,就算有什麼衝突,也只是政見不合,沒有私怨。本相怎會在官家面前進你的讒?”徐紹嚴肅道。

聽到這個,朱勝非終於安了心,支吾道:“這是自然,自然。”

“金人,禽獸想借議和討還失地,無異於與虎謀皮,朱相還請明察。再者,我年將古稀,公未到花甲,言盡於此,告辭。”徐紹說罷,抽身就走,留下一串的咳嗽聲。

朱勝非怔立當場,半晌之後,才追了上去:“且扶老相公一程。”

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214章 鐵浮屠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七百四十五章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59章 裝備第49章 欲擒故縱第八百六十七章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769章 朱仙鎮第124章 細作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八百四十七章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325章 一頭驢第421章 陳兵耀武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222章 捅月亮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58章 報捷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117章 好險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235章 煤老闆第182章 糾結第56章 論邊事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70章 陰招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68章 美女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91章 援兵第四百四十五章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121章 大捷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7章 遼國完蛋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110章 衝突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17章 好險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124章 細作第122章 冠禮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六章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93章 大哥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3章 千王之王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707章 兀朮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498章 政變(上)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八百七十四章你奸我不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702章 直撲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