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劉豫沉思片刻,既然出了這事,而徐虎兒又還保存相當實力,前沿恐怕得收斂收斂。紫金虎之廝眼睛裡不揉沙子,如今又是陝西制置使,還是不要激化矛盾。只是這一節,還得跟韓常商量商量。

想了一陣,方纔發覺李世輔還在,他身爲宣撫大使,自然沒有必要跟一個小小的統制官多說什麼,揮了揮手:“去吧,知道了。”

李世輔拜辭而出。按說,他作爲前沿軍官,這公事已畢就應該回去覆命纔是。但從宣撫司出來,他便騎了馬在長安城裡緩行,一直到了東華門一帶方纔停下,牽了馬來到一處宅院前,還細細打量了一陣,方纔上前叫門。

開門的是個身着布衣的老人,只有一支手,另一頭掉着空蕩蕩的衣袖,左腿也有些瘸。就這模樣,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沙場上百戰餘生的老兵。那老人見了李世輔,臉上的皺紋也舒展開來,驚喜地喚道:“大官人回來了?”

“嗯,家中可安好?”李世輔將繮繩遞過去,隨口問道。

“一切都好,只是夫人時常唸叨官人,上午還說昨夜夢到了官人,可巧,這就回來了。”那老僕牽了馬,滿面笑容地說道。

李世輔點點頭,步入家中,老母妻兒聽他回來,個個歡喜。都到堂上來敘話,又讓僕從安排伙食,擺個家宴,自是不提。臨到中午時,僕從來報,說是李父回來了。李世輔的父親名李永奇,爲原鄜延經略安撫司轄下鄜州兵馬鈐轄,極得張深信任。

聽聞兒子從前沿歸來,也是歡喜不已。只是這兩父子有些怪,見了面,也沒在堂上說什麼,都轉到後頭,尋一偏室閉了房門。

“我兒此番回長安,所爲何事?”李永奇邊掩上房門邊問道。他只四十多歲,與兒子一般身材高大,方臉虎目,蓄把濃須,很是威武。

李世輔露出振奮的神情:“爹,高宛在武功,秉承宣撫司的意思,時常派遣一些烏合之衆託稱賊匪前去襲擾鳳翔。這回看來是激怒了西軍,千餘精騎殺得高宛三千人伏屍十數裡,直逼武功城下”

李永奇聽罷,也露出驚喜的神情:“當真?照如此看來,虎帥還有相當的實力啊”

“不錯,兒也考慮到這一點。都說鄜州大敗,紫金虎全軍覆沒,僅以身免,如今看來,此言並非實情。”李世輔點頭道。

父子兩個坐了下來,李永奇還在不住地念叨道:“好好好,甚好,相信經此一事,胡虜不敢再越邊界。”

“爹,兒在高宛帳下作統制,手裡也有數千兵,又處在前沿地帶。兒想……”李世輔語至此處,有些遲疑。

李永奇一聽,明白兒子的意思:“你是想率部西走,投奔虎帥?”

“正有此意如今徐大帥已作了陝西制置使,整頓西軍,加強防務,正是用人之際。此時去投,有諸多便利。但兒擔心的是,二老與家小俱在長安,脫不得身。”李世輔這才道出心中之憂慮。他所謂的“諸多便利”,就是說,西軍打了敗陣,已全面轉入守勢,我這時候去投奔,算是雪中送炭,更能彰顯自己的誠心。

李永奇一時無言,良久點頭道:“我兒有此忠義之心,爲父甚是欣慰。如果有合適的時機,你可自去,勿以父母妻兒爲念。”

李世輔沉吟不語,這一忠一孝,爲安身立命之本。我若率部投了徐衛,自是全了忠義。然父母家小俱在長安,必爲金人所害,身爲人子,卻失了孝道。

李永奇見兒子沉默不語,知他心中所想,寬慰道:“我兒不必猶豫,我李家世代行伍,深受國恩,本應肝腦塗地以報。誰料……這些年委身事賊,心中常是悲苦。你若能引部歸宋,也算是洗涮我李氏一門的恥辱。爲父就算是死,心中也是歡喜的。看準時機,你自去,不必有所顧及。只擔心,貿然前去,並針尺寸之功,虎帥不肯相信。再者,南北媾和,虎帥也不一定會收留啊。”

李世輔想了一陣,回道:“此事從當長計議,稍有不慎,則禍及滿門。”

又說一時,都不得要領。他父子二人身在兩處,顧得了頭就顧不了尾,逃脫一個,另一個就只能束手就擒。

忽地,李永奇想起一事,擊掌道:“有了爲父即將出知鄜州鄜寧坊等地,義軍風起,張宣撫欲讓爲父領兵彈壓。這是個機會爲父向張宣撫請求,將你調到鄜州來助剿到時,我等可入慶陽府,先投劉大帥”

李世輔大喜:“父親若請,張深必不相疑”

“嗯,你且先回武功,此間事爲父自會料理。便是風險再大,也當試上一試,捨身一搏,不負忠義之名。”李永奇正色道。

嘉定二年,七月,自楊再興引軍直逼武功以後,京兆府的韓軍金軍再也沒有越過邊界生事。徐衛以陝西制置使名義,行文僞韓宣撫大使劉豫,要求歸還所劫人口。劉豫充耳不聞,並不回覆。身在綿州的徐處仁聽聞此事,惟恐徐衛出動兵馬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再三告誡徐衛隱忍,現在的局勢是求穩,儘量不要節外生枝,免得激化了事態,無法收拾。

結果秦鳳一路相安無事了,韓常又在坊寧二州打起了主意。金軍和韓軍佔領耀州、寧州、坊州、鄜州等地,對環慶帥司所在的慶陽府,形成了夾擊之勢。而韓常又探聽到環慶一路,現如今是陝西四路中,實力最爲薄弱的一環。

此時,僞韓宣撫副使張深以舊將李永奇任鄜州知州,並將他的兒子李世輔調往助剿。韓常遂命李永奇父子,邊剿邊撫,尋機襲擾慶陽。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能讓西軍消停,不能讓他們安安心心地恢復元氣。

慶陽府與寧州鄜州接壤,雖然有子午嶺阻攔,大軍難行,但鄜州有華池河,寧州有涇河,皆與慶陽相通。劉光世的主力,都擺在北邊環州一帶

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八百三十七章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137章 轉機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101章 問婚第48章 戰果第148章 罷相第768章 絕路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八百四十一章第73章 小種經略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五百一十章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八百四十四章第八百三十一章第八百三十九章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34章 亂刀分屍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八百七十五章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254章 收復昭德第775章 勝利了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1章 徐家老九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五百一十一章第1章 徐家老九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51章 風將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501章 新政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八百四十六章第八百四十章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768章 絕路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113章 擴編第34章 亂刀分屍第八百五十八章第464章 突火槍第615章 養寇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339章 左右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