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誰是大爺

蒜坐堂問案事。很快轟動倉百姓都議論說,四壞劃徐大帥使了什麼法子,那幾位長安城裡有頭有臉的大商人,一到公堂上就全撂了,供認自己從倉司購買了大批物資,再高價出售。能不招麼?虎狼一般的軍漢直接闖上門來,把那雞蛋粗的鐵索往脖子上一套,扔下一句話:“你的案子犯啦!我們大帥請你去問話!”然後噼裡啪啦一陣詐,說你某天在某處請了哪位官員吃飯,然後就買了多少糧食,又說什麼茂源號的東主已經招認了。

把這些腰纏萬貫的商人駭得不輕,來不及跟家有作個別,就被凶神惡煞的士兵押走了。一到府衙,看到那人山人海陣勢,沒一個頂得住,全招。他們一認罪不打緊,拔出蘿蔔帶出泥,原來提舉常平司也不乾淨,整個一“官商勾結”

李綱聞訊大怒,指示嚴辦。在這種關頭爲非作歹,枉顧國法,不是頂風作案麼?遂責成提刑司万俟商,不要姑息,無論官階高低,有多少辦多少!這事後來的結果基本上跟徐衛原來生活的那個時代差不多,大事化只辦了幾個不入流的小官,估計也是推出來頂罪的。

可經此一事,商人們都老實了,吃了多少物資,被京兆府如數追回不說,多的都吐出來了。本來以爲事情就此了結,誰料,在長安城裡極有名望的大賈胡茂昌胡大官人接着又出面,聚集了一批有實力的商人,說是要共體時艱,配合官府。並回報桑樟,壓低價格出貨,市場被這麼一衝,米麪等緊俏貨品的價格眼看着往下降。

至此,鬧了好一陣的百姓終於安穩了。都說小徐經略相公不容易。又得管打仗,又得管民生,難吶。其實這事對徐衛來說很容易,諸司官員他一直盯着,最初的本意是戰爭時期,金軍兵臨城下,他需要一個穩定的內部環境,這些人最好不要給他添亂。誰知盯梢還盯出其他事來,哪幾家商鋪從倉司買到了物資,他早就握着名單了。過堂審問不過是裝裝樣子,演場戲而已。

胡茂昌也是他找來的,也沒多費口舌。他現在的地位擺在那裡,胡大官人很識趣,回去之後立即召集同行平抑物價。不過,徐衛也沒虧待他們,那幾家發國難財的商鋪所吞物資不是被追回來了麼?倉司出了問題,自然不好再經手,徐衛讓京兆府出面把差事接過來。然後公開指定胡茂昌等人經辦,雖說還是平價出售,可賺多賺少總是賺,何況還能博個好名聲?

九月中旬,城外的金軍幾乎是等於沒再進攻。偶爾作作樣子,拿袍往城裡打一通。可它也不撤,仍舊四面圍定,斷絕內外交通聯繫。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人能想到,其實朝廷已經決定和金國議和。而且,宋金雙方的代表就在定戎軍展開談判。都以爲金軍要麼就是苦思破城之法,要麼就是想困死長安。徐衛也沒多想,除了仍舊保持高度戒備以外,他把部分精力放在都作院上。每隔兩三日必去一趟,與伎術官和工匠商討器械製作與改良。眼看着要到九月底了,他盤算着,六哥去涇原也該有結果了吧?大哥不管來與不來,總得有個信纔是。金軍就算不進攻,就這麼圍上三五個月,估計城裡得餓死人,必須要知道外境的情況。

九月二十三,金軍沒有任何行動。粘罕正在等待着定戎的談判結果。耶律馬五和張深作爲大金國的正副使臣前往談判,宋使果然覺得被打了臉。一見張深就拂袖而去,並派人轉告,決不和這等背祖求榮,賣國投敵之輩坐在同一張桌上議事。

粘罕也很強硬,要談就談,不談拉倒。我這停止攻打長安,是因爲你們說要和談。如果你們再說三道四,可別怪老子一鼓作氣攻下長安城。這一手似乎把宋使震住了,不再糾纏張深的問題,雙方展開了談判。

粘罕自從停止攻打城池以來,沒事可幹,成天就是騎馬射箭。打獵巡山。這日正於營中聚一班將領演習騎射。女真將領分一派,其他將領爲一方,互較高下。此時,正是完顏銀術可跨馬飛馳而來,早早執弓在手,扯得渾圓,過箭靶時一箭放去,射中紅心邊沿。衆將喝一聲彩,都稱好手段。銀術可頗爲自得,舉弓以示四方。

這卻惹得一員女真小將不滿,正是活女。不由分說,亦催動戰馬,他卻沉得住氣。任由馬兒奔騰,到點時方纔飛快地從鞍上取弓、搭箭、扯弦,到發射,動作一氣時成,而且是正中紅心!無論將士,盡皆叫好,歡聲雷動。粘罕見狀,對身邊完顏委宿道:“活女弓馬嫺熟,兼有勇略,可綺辦大事。”

妾宿謝過,嘴上雖然謙毒着,心裡卻十分受用。我家這小子,太祖在時就預言他異日必爲名將。

衆將都已射過,便請粘罕也耍耍長安城以來,大金國相沒一日安生,難得今天興致不錯,便命牽過戰馬,取了弓箭,也要試射一當此時,支馬隊飛來,迄遠望去,不太真切,待奔愕卻纔發現,竟是張深。

粘罕也不射了,心知不召而還,必是定戎談判有了結果。片刻之後,張深奔到面前,翻身跳下馬背,執禮道:“卑職見過國相。”

“說,談得如何?我的條件,宋使答應了麼?”粘罕執弓在手問道。

張深面露難色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有些,有些難處。”

“有話你就直說!我最見不得你們把一句最簡單的話繞來繞去,繞得馬都聽不懂!”粘罕有些不耐煩。

“回國相,談判至今,宋使只答應承認,靖康和議”並就當初西軍進攻河東一事賠償銀錢。”張深說道。

粘罕緊盯着他,似乎在驗證此話的真僞。這怎麼可能?是南朝主動提出議和,難道他們真以爲就這麼點代價。便能讓我罷師北還?張深擡頭看他一眼,又垂下去,報道:“馬五將軍認爲,宋使恐怕是有意爲之。”粘罕咬着牙不說話,良久,轉過身去。取一支箭搭上弦,將那張弓扯得滿月一般,衆將都等着喝彩,卻發現國相一直不鬆手。忽然,只聽“咔嚓”一聲,好好一張弓,竟被扯成兩段!

一把將殘弓扔在地上,粘罕胸膛不住起伏,顯然氣極。衆將都不敢說話,委宿見狀,試探着問道:“南朝竟是如此態度,我軍必當還以顏色。”話說得輕巧,怎麼還?紫金虎據住長安。累番攻打不見成效。反搭上兩萬多條性命。如今這態勢小還真有點騎虎難下了。

正當粘罕沉默不語時,又見數騎奔來。奇憐的是,其中一騎的馬後。居然拖着一個人!

“報!國相,捉住一名宋軍信使!”馬背上的騎士遠遠呼道。

這話引起在場所有人的注意,連粘罕也側過頭去。但見那人被線索縛住,已然拖得衣裳破裂,血肉模糊,只有進的氣,沒有出的氣了。

那百夫長下得馬來,自懷中取出一物,呈到粘罕面前,卻是一顆蠟丸。後者接過。朝地上半死的那人看了一眼,手上一使力。捏碎蠟殼,現出裡面的書信來。他不懂漢字,便將書信交給張深,問道:“上面寫的什麼?”

張深接過一看,臉色忽變。這是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徐衛,寫給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徐原的書信。上面說,長安城裡糧草物資尚可支撐大半年,固守當無問題,請徐原審時度勢出兵,攻打廊延,讓女真人在關中沒有立足之地,日久必退。

張深原本就是廊延經略安撫使,他當然知道徐衛這個構想不是空談。現在金軍的主力都雲集在長安四周,而且延安北面的幾個軍以及折家所在的麟府路還沒有平定,若是此時徐原出兵去打延安,結果還真不好預料。

當他把信的內容解釋給衆人聽時,粘罕愈加狂躁。首先讓他震驚的,便是長安的物資儲備竟然如此豐富,還可以支撐大半年?我要是在此處圍困半年,搞不好先把自己給餓死了。二十萬人吶,每日所耗甚巨,莫說半年,便是再呆上三個月不動,後勤也會出問題。

其次,便是徐衛的主張讓人深感憂慮。他自信,沒有哪支軍隊敢在關中平原跟他打野戰,虎兒軍也不行。但廊延就不一樣了,自己幾乎把所有精銳都調到了長安來,徐原或是曲端若是趁這個時候發兵延安,後果堪憂。

不過,急歸急,氣歸氣,粘罕到底不是一介莽夫。很快他便想到一個問題,對衆將道:“依你們看,紫金虎這封書信,是真是假?”

妾宿遲疑道:“不好說,紫金虎非等閒之輩,他有可能是想借這封書信來慢我軍心,讓我軍知難而退。”他的意見得到了很多將領的贊同,認爲這是徐衛故弄玄虛,說不定城裡早他孃的斷娘了,餓陣滿地呢。畢竟,咱們是看着華州、定戎、同州等地的鼻姓奔入長安城的。不說多了,軍民一共幾十萬還是有的吧?他能儲存這麼多的物資?別忘了,咱們可是連水源也給他斷了!

“要萬一是真的”完顏銀求可說了這麼一句。

萬一是真的,那事情可就棘了,要是現在才調轉馬頭往環慶去,打得順便罷,要是再遇到頑強阻擊,士氣可就掉到谷底了。唉,早知如此,當初就該聽耶律馬五的勸,直接打曲端!

粘罕一時無言,現在他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自從出兵南下以來,女真大軍一直在攻堅,現在纔算碰到一塊硬石頭。如果繼續打,恐怕除了徒增傷亡以外,沒有其他結果。如果長期圍困,後勤怎麼辦?延安防不防?如果退回廊延,分兵屯田,又保不保險,萬一紫金虎時常出兵襲擾,站得住腳麼?

想到這些,他不禁有些頭疼。此時,他有些理解當初完顏韓離不的心情,碰上徐衛這樣的對手,確實讓人頭痛。難道就沒人治得了他?

隨後兩天”…:也沒幹,就召集文武商議對人各持只見,一任何人都沒有異議,那就是別再去踢長安這塊鐵板。既然不攻,那就只剩下圍和退這兩條路可選。如果要長期圍困,就必須防着徐原和曲端去打延安,而且長安這麼大的城,鎖城法可能效果要打折扣。要是選擇退回嘟延去,又怕宋軍不時騷擾。

討論來討論去,衆人達成一個共識。現在對金軍最有利的,就是和談。如果能讓南朝承認金軍佔領的城池土地,那事情就好辦得多。關中汰野盡在女真鐵蹄之下,我們大可以廊延作爲立足點,分兵屯田,自給自足。都知道南朝是“以文制武”只要宋廷答應割讓,便是紫金虎也不敢違揹他們皇帝的旨意吧?

可馬上問題又來了,現在宋使簡直比金使還牛,只承認“靖康和議”和答應賠些銀錢,搞得好像大金國打了敗仗似的。這可如何是好?

這倒難不住粘罕,現在定戎已經在他掌控之中,長安是什麼情況,宋使並不知道。我就說長安城破在即,如果南朝再不答應條件,我就一月內攻破城池,屠盡全城!

爲了不過分刺激對方,粘罕決定,不再派張深爲使。並遣人知會耶律馬五,爲儘快達成和議,部分條件可以作讓步。比如宋帝要尊金帝爲伯父,見金使必須跪拜,宋帝必須由金國冊封這些事關“臉面”的條件。總而言之,金方的談判策略就是務實不務虛。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粘罕都看不明白了。儘管耶律馬五作出了讓步,可宋使還是一副大爺相,咬定承認“靖康和議”和賠錢兩條不鬆口,要幹就幹,不幹拉倒!這不禁讓金軍文武懷疑,這宋使到底是來幹嘛的?你是來議和的,還是來找不自在的?不要忘了,是你們主動提的議和,現在倒弄得象我大金國求你們一般!

粘罕都快瘋了,他簡直搞不懂,南朝在耍什麼把戲?有這麼議和的麼?要飯的比施主還牛?

終於,事情在九月底,十月初出現了轉機。

東哀

自從兀朮退兵以後,徐紹雖然沒有放鬆軍備,但仍舊開了城門,讓百姓自由出入,並恢復市易。目前,百姓生活基本恢復正常,山東和大名已經被高世由的軍隊盤踞,期間試探性地來進攻了兩次,被徐洪、韓世忠、岳飛等將殺得一敗塗地,再不敢來犯。如果不是鎮江行在嚴令不許進兵收復故土,估計留守司幾大將已經把山東光復了。

雖然飽受戰火,可東京畢竟是大宋的都城,虎死架不倒,城裡仍舊人來人往,生意依然繁榮,汴河上船隻還是穿梭不停。

讓人不得不佩服徐紹的本事,到底是幹過樞密使的人啊。

東京留守司就設立在從前的樞密院,不過就換了塊門匾而已。衙門裡,二堂內,徐紹身上披着件袍子,正審閱文件。到了十月,天氣已經轉涼了。

他手裡拿着的,便是代表大宋與金軍談判的官員從定戎發回的報告。報告中說,他們按照留守的指示,寸步不讓,搞得金使非常惱火,已經宣稱說,一月之內若得不到滿意答覆,便攻城長安,屠盡全城!

“你要是能攻破城池,還會與我和談?”徐紹自言自語,笑着搖了搖頭。他三個侄子加一個兒子都在陝西,尤其是徐衛,他最放心不過。以徐家老九的本事,旁的不說,守住長安應該沒有問題。粘罕這麼詐呼,說明他已經急了。

“相公,黃右承又來求見。”房外響成一個聲音。

徐紹放下書信,昂首向天沉思片刻,對方畢竟是朝廷特使,代表天子而來,自己此前已經幾次避見。現在再拒絕,恐怕也不合適。一念至此,便道:“請。”

不多時,一人昂然而入。年在五十上下,個頭不高,約六尺出頭,便雙目有神,氣度不凡,幾縷稀疏的鬍鬚使他看起來頗有幾分從容的風範。

“下官黃潛善,見過相公。”這位不是旁人,甚至可以說不是外人,正是尚書右承,黃潛善。徐衛當初還是白身時,他就是夏津的知縣。

“不必拘禮,坐吧。”徐紹扯了扯身上的袍子,和顏悅色道。

待對方坐定以後,徐紹拉起了家常:“說起來,茂和也不是外人。本官常聽徐九提起,說當初在夏津時,多承黃右承照顧提攜,他還一直感激得緊吶。”

黃潛善此來本有急事,但聽他提到徐九,笑道:“時過境遷,先,陰似箭啊。想當年,夏津那位少年郎,如今已然是西軍帥守,叱吒疆場,金人謂之紫金虎,端得是威風!當初在夏津時,下官就認定子昂非池中之物,總有一日必將建功立業!今果不其然!離京時,官家再三囑咐,說是見了徐子昂,要好生勉勵,告訴他,聯念着他呢。”,

第65章 後生可畏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八百六十五章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389章 劉子羽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96章 教誨第七百四十六章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147章 暴亂第762章 淮西軍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八百四十三章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483章 軍閥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八百七十八章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115章 攀親第110章 衝突第八百七十八章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762章 淮西軍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72章 開戰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50章 率部歸來第397章 地下黨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八百六十四章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四百一十四章第97章 進京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329章 收麥忙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225章 下馬威第八百八十章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827章 天倫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86章 盾陣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735章 舉國振奮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61章 恩怨第127章 攪局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105章 內憂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1章 徐家老九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八百五十三章第64章 官油子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四百一十三章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529章 捷報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