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羣情激憤

航,二兵!道,講究虛虛實實只徐衛自從帶後,必。引,也見識過了各種戰略戰術,但都遠沒有文學影視中形容的那麼神奇。可這一回,他真覺得摸不準乙按道理說,金軍既然渡過了黃河,那關中就是最好打的,可粘罕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去打了廊延。現在廊延落到他關中更容易了,是個人都會猜測金軍下一步肯定是直撲長安。

偏生這個時候,劉光世等人詭異地逃回來,且聲稱金軍正集結部隊準備進取關中。如果劉光世他們真是女真人有意放回來的,那就更沒有道理了。你既然要打關中。又何必放幾個人回來到處嚷嚷你們的進兵路線?惟恐我們準備不充分?

可耍說粘罕這是聲東擊西。好像也說不過去,他不打關中還能打哪裡?環慶麼?大橋山子午嶺就橫在廊延環慶之間,那好幾百裡都是綿延起伏的山峰,而且曲端也不是善與之輩。手裡幾萬兵馬,只要粘罕還有正常人的智力,他就不應該去觸這個黴頭。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依卑職之見,粘罕放這麼多迷霧,其目的歸根結底,還是欲圖關中!”吳階斷定道。

八百里秦川沃野,天府之國小誰不想要?金軍現在已經佔據河中府、同州,丹州,廊州、延安等地,關中平原三去其一啊。徐衛搖了搖頭,對吳階道:“傳令給吳磷,務必堅守坊州和同官,有任何消息立即報來富平。”坊州和同官,大概刻,是後世的陝西黃陵縣。宜君縣。銅川市一帶,這一地區山多,金軍想要快速攻進來基本不可能。

只耍吳磷能守住這一地區,就能給關中轉移爭取時間。

吳階領命。沉默片刻後,忽地嘆道:“宣撫相公決定退守秦隴。當真是爲人所不敢爲,着實令人欽佩啊。”

徐衛淡淡一笑。點了點頭,李宣撫這種人真的叫高風亮節,置咋,人榮辱於度外。不難想象。下這個決定,他擔了多大的風險。甚至可以說是賭上了自己的前程。他才五十多歲,按大宋的制度。只要你命長,幹到七十歲不成問題,也就是說他把自己後十幾二十年豁出去了。

退守秦隴。受益最大的是誰?當然是徐衛。他的防區河中府、同州、華州、定戎軍、陝州大部分都處在關中平原。李綱之所以下這咋決定,一方面是從大局出發小另一方面也是不希望把徐衛拼得太慘。

雖然一衆武臣異口同聲稱不能在關中平原打大會戰,但沒有哪一咋。說如果開打就必敗無疑。只是考慮到曲端引軍迴環慶,要他再到關中來集結。恐非易事。徐原雖然嘴上說“世受國恩。效死以報”但第二天就表示出了想回涇原去的意思,他的理由是,金軍有可能會打環慶涇原。李綱就是再不懂軍事,也知道環慶涇原兩路所處的個置。那都是羣山峻嶺之中,一座大橋山。直接攔嘟延西面,金軍怎麼過去?

陝西六路里,張深投降了。曲端不會來。徐原又想走,熙河王倚遠水不救近火,還有個秦鳳趙點兵馬又不多,數來數去,就剩下徐衛了。

見大帥不說話,吳階欲言又止。他追隨徐衛多年。對這個年輕長官的脾氣多少有些瞭解。往前推幾年,大帥只有八個字能形容,“奮不顧己,勇赴國難。”哪次金軍來攻,我們虎捷不是衝在最前頭?要曉,得。那幾年咱們可是領着廂軍減半的待遇,可弟兄們一來肩負國仇家恨,二來受大帥感召。願死戰以報。因此。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打出了紫金虎震威兩河的名聲,打出了虎捷軍“能戰”的榮耀。

不過這一回救援延安,又特別是延安淪陷以後,吳階隱約感覺到大帥情緒不對頭。比如說宣撫司決定退守秦隴。若是從前。大帥肯定是極力反對,說不定要跑到宣撫司慷慨陳詞。力挽狂瀾。只因關中還沒到非耍放棄不可的地步,廊延雖然失陷,但坊州和耀州北部一帶多山。可以擋住金軍從北南下。如果金軍從同州沿渭水往西推進,野戰不行,大不了我們退入長安,依託城池來跟他耗。金軍遠道而來,他的糧草能撐多久?我就不信他能在佔領區種莊稼。現在各地義軍滿野,只要我軍頂住。不讓他再推進,粘罕呆不了多久。

可大帥這次爲什麼沒有反對?

徐衛見他得了令又不走,站在那裡一言不發,遂道:“有話直說。”

“請大帥恕卑職直言,關中非棄不可?”吳階試探着問道。

徐衛揹負雙手,仰着脖子微嘆一聲,懇切道:“你征戰多年?這介。問題還用問本帥?”

“既然如此”後頭的話小吳階沒有說出來,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徐衛直視着對方,吳階以爲大帥不悅。垂下頭去。片亥之後,卻聽紫金虎言道:“晉卿,我們虎捷全軍,是以兩河子弟爲基礎創建的。如今兩河陷於敵手,弟兄們日夜盼望恢復,所以我徐衛敢拍着胸口說,我虎捷軍是鐵心抗金!”

這一點吳階毫無懷疑,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被北夷佔據,父母妻兒或淪於金軍鐵蹄之中,或命喪女真彎刀之下。虎捷軍與女真秋夷誓不兩立!

“你原本就屬西軍,你應該知道這些人的作派。只要女真人不打到他們頭上,他們不會象虎捷這樣積極。曲端累次違抗軍令,挑起摩擦,專一避戰,志在並軍!張深等輩毫無氣節,委身事賊!你認爲就憑我們陝華帥司一路,能戰勝粘罕麼?”徐衛沉聲問道。

吳階搖了搖頭。

“現在女真人非但攻陷了廊延,更佔據了關中平原的東部。唯今之局勢。若各路帥守能精誠團結,仗還有得打。可你也看見了。都是一副坐壁上觀的架勢。實話說與你聽,便是我大哥。如今也沒幾分鬥志了。曲端不來,制置相公要回涇原。關中平原就剩下我們虎捷,怎麼打?”徐衛無奈道。

吳晉卿象是有些緊張,深吸了一口氣,慨二一禮!,卑職得大帥提拔,方有今日六大帥鈞旨,冊御舊當奉行不渝

徐衛看他一眼,嘆道:“若大家一條心,哪怕跟粘罕拼個玉石俱焚,我也認了。只是可惜”。

七月上旬,李綱對陝西宣撫、制置、提刑、轉運各司公佈了退守秦隴的決定。不出意料,招致各方議論。反對者甚衆。都認爲沒到那份上。京兆是陝西首府。要是把這裡放棄了。對整個陝西而言,影響將是惡劣且深遠的。張深投降已經大大打擊了陝西軍民士氣,要是再一退。後果堪憂。李綱一時進退兩難。

七月十六,富平。

若是往常,虎捷將士這時候應該在操練。但今天不同。很多人都出了營。遠遠望着數裡之外的涇原軍營寨。看着柵欄倒下,軍帳撤除,涇原兵將們牽馬的牽馬,推車的推車,虎捷將士心裡很不是滋味。

在他們看來,涇原兵是很親近的,因爲兩軍的主帥是堂兄弟。可現在。跟他們並肩作戰大半年的兄弟部隊就要撤走了。權制置副使徐原今天一早就回到了軍中,當即發佈了撤退的命令,十分突然。

“制置相公這一走,咱們是不是就孤懷奮戰了?”一名拉着槍的士兵向同伴問道。

“誰知道呢?估計咱們也得撤。刮置相公是咱們大帥的堂兄,他都走了。大帥恐怕”話到此處,趕緊閉嘴。因爲徐衛和徐勝兩個。正騎着馬從營裡出來。

這兩兄弟臉上都沒表情,徐衛出來以後,什麼也沒說,就四周一打望。各級統兵官趕緊喝令士兵歸營操練,一窩蜂地全散了。

兩人奔往涇原軍大營,共時營寨已經撤得七七八八,部隊已經開始集結。說話就要開拔。見兩位陝華正副帥過來,將士們匆匆行個禮,又自顧忙活。看得出來。這些士兵也想回去。個個動作利索。

問了好幾介。人,才得知徐原的下落,一路尋過去,只見中軍大帳也正在撤除,徐衛與張俊等涇原將佐正從裡面出來。三兄弟你望我,我望你,竟不知語從何起。張俊等人識趣地離開,只留下他三個在現場。

徐四徐九下得馬來,與徐家老大面對面站着,徐四藏不住話,開門見山道:“大哥,是不是再緩緩?畢竟,還是要等到宣撫司正式下令,然後再撤爲宜。”

李綱雖然當着徐原的話說過決定退守秦隴,他的部隊撤回涇原。但還沒有正式下令。

“等?等到幾時?等到女真人打到面前來?我暫代制置副使,理所當然主持軍務,不必等宣撫司下令徐原本是個雷公嗓。此時聲音卻反常地低沉。

徐勝無言以對,大哥這一撤,我們陝華軍可就成孤軍了。

徐原見小堂弟一直不言語。上前兩步,搭着堂弟肩膀道:“九弟,你也趕緊把定戎的部隊調過來。往秦鳳退吧。現在這局面,都只顧着自己。誰還想着抗金?張深那廝虧得還是二叔舊部,直娘賊”。

緩了口氣,又道:“你是東京派過來的,身不由己哥哥知道。但記住,先保住自己!你拉部隊也不容易,不值當拼得傷筋動骨。憑什麼咱們姓徐的就要衝在最前頭?我們徐家倒黴是怎地?哦,他們跑到江南去,留三叔守東京,陝西這幫子貨都往後縮,讓咱們弟兄在前面擋?我們就這麼冤?都一樣拿朝廷糧餉,我該是怎麼着?”

看來徐原這話壓在肚子了許久了,一旦爆發,就說個沒完沒了。

徐衛心裡清楚,自己這位大堂兄雖然也是純粹的西軍將領,但比起其他人來,已經算難能可貴了。帶着三萬涇原兵出來大半年,血戰數次。傷亡也不因此,他並沒有象徐四那樣勸,人家去意已決,營寨也撤了。部隊也集結了,開弓沒有回頭箭。

“大哥一路保重。”徐衛只這一句,沒有旁的。

徐原卻好似還不放心,盯着兩個堂弟看了好一陣,在徐九胸口上擂了一拳:“你是個明白人,你知道該怎麼做語畢,命士卒牽來戰馬,跨上馬背,下發了開拔的命令。

徐四搖了搖頭,滿懷憂慮道:“這下倒好。我們落單了。”

徐衛揹負雙手。似乎沒聽到四哥的話。心裡想着。這就是西軍,大宋最精銳的部隊,

徐原率部撤回涇原的消息很快傳回長安。剛剛經歷延安失陷的長安軍民愈加震動!一時,各種謠言滿天飛!其時,李綱決定退守秦隴的消息只是對各司長官宣佈過,沒有對外公佈,但不知是什麼人走漏了消息,一天之內傳遍長安!

驚慌失措的長安百姓,由驚轉悲,由悲轉怒,先是有民衆聚集。聲討投敵叛國的張深之流!繼而要求宣撫使李綱領導軍民堅持抗戰?決不能放棄關中!最後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數以千計的人涌向宣撫司衙門,向李宣撫請願!城內的士伸各界,有頭有臉的人物,聯名向李綱上書。老百姓就問一句,是不是兵不夠?不夠我們就去扛槍椅刀!是不是錢不夠?我們可以獻金!是不是糧不夠?我不吃飯可以吧!我把糧食送給西軍,只求你們守住祖先基業!我餓死也值!

李綱雖然早有心理準備,知道這事一旦公諸於衆,必然招致非議。但他沒料到,事情還沒開頭,消息就泄露了,現在長安百姓堵在衙門口請願,他見也不是,不見也不是。最後沒辦法。讓宣撫判官王庶出面安撫百姓。

可老百姓管他是誰?人家只認李綱!誰叫你李伯紀受天下人景仰?打從金軍第一回南侵起,你就是強硬主戰派。咱們刻認你!

百姓不肯散去。宣撫司的各種事務完全無法開展。有人提出。乾脆派士兵去驅散得了,但李綱堅決否定。軍隊不去抵抗外敵,守不住國土也就算了。還把刀兵對準百姓?

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八百四十九章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四百一十三章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113章 擴編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八百五十章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60章 榮歸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59章 裝備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131章 人氣第329章 收麥忙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76章 死戰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四百一十章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59章 裝備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81章 議戰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19章 一門三將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501章 新政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793章 角力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764章 徐家莊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775章 勝利了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八百七十六章第65章 後生可畏第96章 教誨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235章 煤老闆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53章 梟首第101章 問婚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814章 服不服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251章 楊彥疑兵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603章 視察藏區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432章 撲朔迷離第362章 掘城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107章 怪事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329章 收麥忙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99章 金腰帶第59章 裝備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552章 東京第四百二十章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346章 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