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挖祖墳

,灌聽罷。目米爲!凜。身爲武臣,汝幾年他吊然沒旨凱共出徵。但幾十年的戰陣經驗,讓他從曲端的話裡敏銳地察覺出了戰機。所謂鷂蚌相爭,淡翁得利,如果李植和高世由幹起來,那就正是陝西六路渾水摸魚之時。

片刻之後,他坐正身子,點頭道:“有何想法,你且細說,坐下坐下。”

曲端心頭一喜,坐下之後迫不及待道:“少保相公,卑職認爲,一旦兩河生變。陝西方面可作兩手準備。第一,拉攏李植,李逆麾下兵力現在號稱十萬,據卑職估計六七萬還是有的,且佔據河東北境。如果能將他爭取過來,對朝廷重掌河東至關重要。”

何灌略一沉吟,點頭道:“不錯,師尹言之有理。只是李值叛國投賊,讓他投誠恐怕會有所顧忌。罷,你再說第二手準備。”

他話音一落,曲端立即接口:“如果拉攏不成,陝西方面就可趁其與高世由火併之際,出兵河東,雖然費些事,但照樣可以收復故土。這是上天賜予的機會,少保相公萬勿坐失良機啊。”

何灌一時沒有表態,伸手端起茶杯,眼光卻落在地面上,輕輕揭開杯蓋似乎要喝,突然又扣下,沉聲道:“這樣,你回到華州之後,立即就此事擬一個詳細的章程上來,越細越好。本官會與李宣撫斟酌商議,如果確有必要,即可上奏朝廷。”

曲端聞言大喜!制置使讓他擬定詳細章程,這就已經說明對他的信任。如果此事能成。那麼收復河東之戰,陝華定然在陝西六路中挑頭出征,自己這個陝華大帥,也就水漲船高了。領命之後,本待離去,剛。起身卻又停住。何灌一見,問道:“怎麼?還有何事?”

曲端似乎有些欲言又止,在對方再三催促之下,抱拳勉強道:“此事。卑職本不該多嘴。只是,河東義軍三十萬,如果朝廷決意收復故土,必然藉助義軍力量。可卑職雖是陝華帥臣,但河東義軍總管卻是徐衛。少保相公或許也知道,他父親官拜少保,叔父又是樞相,哪能將卑職放在眼裡?”

何灌聞言,輕笑一聲:“呵呵。這個師尹到是多慮了。徐子昂少年得志,若說傲氣嘛,難免有幾分。

不過他這個盧、做事還是頗爲老成的,不會分不清輕重緩急。”

曲端大概是不知道何灌與徐衛的交情,嘆了口氣,帶着幾分無奈道:“少保初到,可能還不知去年河中府之事。徐衛帶着兵馬,闖入河中,將兵馬副總管張中彥逮捕。所部士卒統統繳械,即使卑職派人出面要人,他也拒絕釋放。若不是京兆三司派員下來,我看是誰也搬不動他。”

何灌哪裡肯信,擺手道:“斷斷不會!徐衛絕不會幹這種沒腦子的事。”

“此事鬧得陝西棄路人盡皆知,卑職豈敢誑語?”曲端正色道。

何灌一聽,狐疑道:“果有此事?”一陣沉默後,又道“你且先去,此事本官自會了解。”

曲端剛一走。何灌就暗思,徐九是自己看着成長起來的,雖然年輕些。但朝中前輩大臣對他印象都還不錯,認爲這小子做事得體,才幹出衆。是顆頂好的苗子。他不會一到地方就仗着家族勢力,官家恩寵而飛揚跋扈,這裡面肯定有什麼誤會。曲端一面之詞,不能輕信。

左思右想,覺得還是親自召徐衛來問問的好。河東經制司不久就要成立,今後徐衛這個河東義軍總管就要與河東經制使密切合作,如果這小子真有什麼不好的苗頭,得趁早提醒他。年紀輕輕的,前途又那般遠大,可不要由着性子壞了大事。

這麼想着,便命人去館驛召徐衛來見。於公,這是制置使召見下屬。於私呢,張九月到底管他叫聲姨尖,都不是外人。可派去的人不久回來稟報說,徐知軍不在館驛之中,何灌聽了也不以爲意。

到了午飯時分,作爲制置使他出面宴請六路帥臣,特意囑咐傳令的人說,徐衛和姚平仲也一併請來。可到了開席之時,下面的人仍舊回話,徐衛不在館驛。何灌也沒往他處想,吃了午飯之後,因酒喝得不少,正在府裡歇息。宣撫衙門派人傳話,說李綱請他過府一敘,有要事相商。何灌也正打算跟李綱商量商量曲端所說之事,因此不敢耽擱,當即前往。

到了宣撫使司,何灌還沒下馬就現李綱站在衙門口,正朝這邊張望。心裡一驚,李伯紀是陝西方面大員,一手抓着軍政大權,現在自己雖然充任制置使,分掌軍務,但從道理上講,他仍舊是陝西最高軍事長官,如果敢讓他親自來迎?於是老遠就下了以,步行過去,抱拳笑道:“哎呀,宣撫相公折煞在下了。”

李綱輕嘆一聲,下了臺階,執住他手,意味深長地說道:“仲源吶。陝西是國家的基石,你我二人對執兩司,分掌大權,只要我們同心同德,則此地大有可爲。”

何灌細細品味着“同心同德”四叮,點頭道!“賞相良苦用心,何灌敢不從命。“…

“哈哈,少保客氣了。來來來。裡面請。”李綱拉着他便往府裡走去。

何灌是武臣出身,性情耿直,一邊走一邊問道:“宣相急召我來,有何緊急之事?”

李綱聽他這麼一問,面上頓現喜色:“實不相瞞,方纔徐九來見我。堵着門要人,可陝西各府各州,到處缺員,我打算敷衍他了事。可這廝又請人來報說,有關於河東的緊要要務稟報。他這麼一說,我也就不好拒見了,本以爲他是找個由頭非要見我,沒料到,還真有大事。”

何灌聽到此處,突然停住腳步,皺眉道:“關於河東?不知徐九所言何事?”

李綱看他一眼小聲道:“李植高世由,一山二虎之事。”

徐九這卻是爲何?我爲六路制置使,你有軍機大事,可當面向我稟報,爲何卻跑到宣撫相公這裡?李綱察覺到何灌面有不悅之色,疑惑地問道:“仲源,因何不快?”

“嗯?哦,沒有沒有,我只是想。徐九還年輕,卻已做得如此大事。”何灌輕描淡寫道。

“這算個甚?徐衛之才,可爲軍中後起之翹楚。聖上派他到陝西。算是給了我一員得力干將。”李綱讚歎不絕道。

隆興元年二月至三月間,李綱和何灌分別就目前河東局勢向奏朝廷,稱金人如執意在兩河“更立異姓”則南朝必須有所表示。若此事成真,李植高世由一山不容二虎。必然火併,陝西方面可趁機行事。趙桓對此事極爲重視,指示李綱何灌,密切關注河東局勢,若事突然。不及上報,許他二人便宜行事。

此間,徐衛部將張憲之父,張所。除龍圖閣直學士,充河北西路招撫使,置司大名府,以韓世忠爲都統制,並破格提拔宗澤部將岳飛爲統制官。以“忠義”爲號召,投書河北兵民,深受高世由欺壓迫害的河北不屈民衆一呼百應!有人甚至說“朝廷欲棄我於秋夷,猶有一張察院欲救我而用之乎?”短短一月之蔣。從者十七萬衆!

張所任用岳飛等一批年輕將領,在朝廷物資錢糧的支持下,招募練兵馬,矢志不移要收復兩河。

韓世忠岳飛等中下級將領,這兩年間奉命操練新軍,張所招撫河北。得到了樞密狂公徐紹的大力支持。命韓嶽率馬步新軍兩萬四千餘人入大名府,由張所節制。而他到了大名府以後,又廣召河北豪傑,一時之間,河北大地風起雲涌!抗擊女真。剪除高逆的呼聲響徹燕趙之地!

這種局面,讓坐鎮真定府的高世由芒刺在背,寢食難安。他正派兒子在金國國內四處活動,希望得到支持,立他爲帝。可女真已經有人對他不滿,說七萬人出去,讓山東徐彰打得落花流水,就你這模樣,還想作皇帝?

爲了證明自己對大金國是有用的,也爲了證明自己能夠掌控河北局勢。隆興元年三月中旬,高世由派遣自己的族弟高孝恭爲帥,糾集八萬雄兵,氣勢洶洶殺奔大名府而來。這裡要提一下高世由的家世,他的祖先高懷德、高懷亮都是大宋開國元勳,高世由本人也因爲出身這種家族,而官運亨通,受到了太上皇趙估寵信,拜爲西京留守兼知河南府。

他這位族弟高孝恭,擅使鐵槍,據說有萬夫不擋之勇,且熟知兵法。在高世由吞併河北的作戰中,時常爲先鋒大將。這次高世由讓他掛帥。足見野心不志在必得。

張所探到消息,認爲寡不敵衆,一面向臨近的山東徐少保求援,一面向朝廷報告。同時命韓世忠岳飛等將,集結部隊,嚴陣以待。東京朝廷接獲奏報,立即傳令山東徐彰往援,因此次作戰生在女真人準備“更立異姓”的微妙時玄,朝廷很是重視,對徐彰許諾了極其隆重的封賞,奔赴山東向徐彰傳命的官員甚至將封爵都挑明瞭,只要打勝,官家就將冊封“趙國公”並授予“開府儀同三司”的殊榮。

時徐彰舊疾復,仍舊抱病出徵,以關勝爲先鋒,徐洪爲都統制,點齊馬步軍一萬八千人,劍指大名,徐家的桑樟所在。未出山東,已經聽得高軍兵強馬壯,宋軍潰敗的消息。徐彰大怒,催軍疾行,於三月二十日抵達大名府清平縣。

帥帳之中,年過六旬的徐彰全副披掛,雖然虎威仍在,但花白的須。佝僂的身形,無不顯示這位宋軍大將已經是風燭殘年。此時,他正盯作戰地圖出神,突然一陣猛烈的咳嗽,逼得他不得不坐了下來。

帳簾掀處,一黑甲戰將快步入內。不到四十年紀,生得像座大鐘。又圓又粗,濃眉大眼,鼻子塌陷,嘴脣還有些上翻,可謂其貌不揚。但下頜幾縷短鬚泛紅,引人注目。此人,便是樞密使徐紹長子,家族中排行第五的徐洪,因其作戰勇猛,深受士卒愛戴,山東豪傑譽爲“赤髯虎”

徐五一進帳,見徐彰咳嗽不止,忙上前去到消茶水涕卜。徐羣扭頭一看喘息着喚了聲!“老互凍禪話竟像風箱一樣,似乎肺葉都在撲騰。

“三叔珍重。”徐洪看了叔父一眼。面上閃過一絲憂色。

“打甚麼緊?金狗一日不退出國門,老夫就不會閉眼!”徐彰沉聲說道。言畢,忽又一笑,補充道“就算上天收了我去,我徐家累代從軍如今你們這一輩兄弟五人中。就有四人爲將。我這把老骨頭就是散了,不還有你們弟兄麼?”

徐洪難得露出一絲笑容,寬慰道:“四哥和九弟河東招討一役打得漂亮,小西山愣是將李金聯軍戰成平手,兵鋒一度直指太原!想來也叫人神往,這都是三叔教導有方。”

徐彰聞言,毫不掩飾地哈哈大笑。可嘴裡卻說道:“他兩個,算得甚麼?尤其是老九,前幾年還在徐家莊惹事生非,這兩年到是懂事些,可還嫩得很。”

這叔侄兩個正說着,忽見左軍統制快步入內,一見徐彰徐洪都在,放緩腳步,一言不。徐彰一見,喝問道:“何事?”

“回,回少保”左軍統制欲言又止,看向徐洪的,又道“卑職本是有事尋徐都統,不料快走幾步,闖入帥帳,請少保恕罪。”

徐彰眉頭一皺,帥帳何種地方,豈能擅闖?對方是左軍統制,焉能不知軍法無情?遂斥道:“且記得這頓軍棍,去吧!”

徐洪也適時告退,方走出帥帳。就被那左軍統制扯到一旁,連拜兩拜。小聲道:“徐都統,禍事了!”

徐洪眉角一挑,趕緊問道:“何事如此驚慌?”

左軍統制越急越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此時,一直站在旁邊那人上前對着徐洪一拜道:“小人是大名府軍嶽統制部下王貴,奉命前來拜見徐少保。”

徐洪看他一眼,問道:“何事?”

王貴幾次欲言又止,直感難以啓齒,此事對於徐家這樣盡忠國事的將門來講,實在,,

徐洪見他吞吞吐吐,心中不喜,冷聲道:“有事就直說,如此拖泥帶水,豈是行伍中人行風?”

王貴一躬身,無奈道:“先請都統息怒,容卑職細說。月初,高逆族弟高孝恭,引軍八萬犯大名。至夏津縣,縱兵屠戮劫掠,但凡敢說姓徐的,或者被他人揭姓徐的。一律處死,”

語至此處,不敢繼續,小心翼翼的觀察着徐洪反應。果見徐都統,須皆動,幾縷紅髯抖個不停,切齒道:“繼續說!”

“後,後,後來,經卑鄙之徒指引,尋得徐家祖墳”王貴見徐洪臉色鐵青,竟不敢再說下去。

徐洪已經猜到生了什麼事情,強按住騰騰燒的怒火,咬牙道:“怎樣?”

“高孝恭竟命士卒掘開墳塋。將穴中屍體拖出,鞭答三百,又掛於旗杆示衆,而後挫骨揚灰”王貴說到這裡,腔調都因顫抖而走了樣。

徐洪眼前突然一黑,鐵鐘般的身形一陣猛烈搖晃,若不是那左軍統制扶住,險些栽到在地!祖墳,是祖先遺骨安放之地,後人祭奠憑弔之所,一個家族,再也沒有比祖墳更重要的東西!挖人祖墳,自古以

由!

“我與高逆誓不兩立!”極度憤怒之下,徐洪目眥欲裂,面目猙獰。

恨不能立提虎狼之師,殺奔前線。親手捉住那高聳恭,扒皮抽筋。食其肉,飲其血,寢其皮!

“都統息怒節哀。”左軍統制小心安慰道,“此事,可要報予少保知曉?”

徐洪心裡猛然一震,連連搖頭道:“不可!萬萬不可!少保抱病出徵,如知此事,必有酒天之怒!記住。此事只有你知我知,若泄露半句。我要你項上人頭!”

“是!卑職定當守口如瓶!”左軍統制背後一涼,趕緊應聲道。

二月下旬,徐彰軍與高軍前鋒相遇。關勝所部力戰,但終因衆寡懸殊而失利。徐彰會同諸將分析認爲。山東軍兵少,而高軍勢夫,不可與之正面衝突,應該南下與大名府張所會師,再作計較。遂以徐洪所部斷後,自領大軍奔大名。

高孝恭探到消息,親自引軍來追。徐洪所部拼死反擊,給蜂擁而來的高軍當頭一棒!徐洪本人剩悍異常,刀砍手格,連殺十數人,望見敵軍中帥旗,知是高孝恭親至。竟不顧危險,單槍匹馬衝入亂軍之中。大刀起處,衣甲平過,無人能擋!就算被部下強行搶了回來,徐洪仍舊瞪着一雙血紅的眼睛大罵不止!甚至連嘴脣都咬破了!部下實在不明白,素來以沉穩陰鷙著稱的徐都統,怎麼會如此憤怒,乃至瘋狂?他們哪裡知道,祖墳被掘,是對一個人,一個家族最大的侮辱!莫說徐洪。若是徐原、徐勝、徐衛兄弟知道此事”()

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636章 任得敬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一十八章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291章 大軍凱旋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57章 饅頭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87章 霹靂炮第498章 政變(上)第八百七十六章第814章 服不服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827章 天倫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八百五十四章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85章 箭雨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50章 率部歸來第92章 又見援兵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四百三十六章第八百六十一章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122章 冠禮第775章 勝利了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569章 引軍歸國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149章 佈局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89章 勸降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42章 小螞蚱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8章 土匪來了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258章 暗戰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四百一十四章第46章 死戰第95章 統帥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769章 朱仙鎮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793章 角力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八十二章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92章 又見援兵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722章 皇帝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