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睚眥必報

姚平仲也自知失言。盯着面前徐衛,牙關咬得格格作響,手中鋼刀向前遞出幾分,一臉的怨毒之色,低聲道:“徐九,莫以爲腰上拴條金帶你就是個人物。七品,哼,你的路長得很,咱們日後有的是機會親近!”

徐衛一把盪開他佩刀,冷笑道:“我等着!”姚平仲一雙眼中幾乎噴出火來,死死盯着對方一陣,似乎想把這張臉牢牢記住。良久,將刀往部將處一扔,轉身大步向外走去!其他幾名戰將也自覺沒趣,有個別臨走還想抖抖威風的,見那滿帳軍官怒目相向,只得快步跟了上去。

掀開帳簾,看着姚平仲等人跨上馬絕塵而去,楊彥憤聲道:“甚麼東西!真想在那廝身上捅出幾十個血窟窿來!”

徐衛笑了笑,拍着他肩膀道:“算我一個。”

旁邊張慶看得直皺眉頭,這時候你還笑得出來?等着吧。東京不比夏津,這是人家的地頭,今天得罪了這位上官,以後咱的日子不好過了。

“孃的,禁軍就這點出息?在咱面前耀武揚威,怎麼一碰到女真人就軟蛋了?”楊彥還是氣不過。在他看來,靖綏營守住了黃河浮橋,立了大功。現在來到京城,百姓應該焚香遮道,朝廷應該大加封賞,誰都高看咱一眼纔是,沒想到卻讓那幫子賊配軍如此欺負!

都頭張洪從前是也是禁軍,聽到這話盯他一眼,哼道:“西軍還算好的,這位姚都統是熙河路經略使姚古的侄兒。姚家種家都是西陲大族,同爲朝廷所倚重。姚平仲在西邊名聲極大,人稱‘小太尉’的便是。”

“啥意思?他作到太尉了?”馬泰着實駭了一跳。不得了,接見過咱們的何太尉,那是多大的官,如今咱們又得罪了一個太尉,以後還不得小鞋管夠?早知如此,還不如安安分分呆在夏津,沒事就去剿剿賊寇,領些賞錢也好,何苦跑到這東京帝都來?

“那倒不是,而是山西豪傑佩服他,送的綽號。也就是說以他的本事,早晚要做到太尉的。”張洪從前是西軍軍官,對這些典故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了。

楊彥聞言大怒,啐了一口,破口罵道:“呸!就他這鳥樣?他要是能稱‘小太尉’,那九哥就叫小,小……”小了半天,小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他也不知道什麼官比太尉大。

徐衛倒是很清楚,姚平仲有沒有真本事先不說,就憑官家對他的寵信,恐怕太尉也是早早晚晚的事。他現在才三十多歲,已經做到侍衛親軍步軍司都虞侯,步帥司第三把交椅。眼下朝廷正是大力藉助帶兵之人的時候,只要他不捅類似歷史上那種“夜劫金營”的簍子,相信還會高升的。

“此人有本事,但氣量太過狹窄,且睚眥必報,朝廷用他爲兩河都統制……”同爲原西軍軍官的程方說話間搖了搖頭。

還真就應了他的話,姚平仲在靖綏營踢了鐵板,碰了一鼻灰。轉身回去就告到了京畿兩河制置使司,說靖綏營紀律敗壞,目無軍規,並彈劾徐衛管束部屬不力,任意胡爲。要求嚴肅處理此事。那新任制置使知道姚平仲眼前是官家面前的紅人,可徐衛也不是軟柿子,左右爲難之下,派人調查。結果出來之後,更讓他頭大,問題就膠着於姚平仲到底對徐衛的部隊有沒有節制之權。這就不是他一個制置使能定性的,遂報到樞密院。

何灌等人聽說了這事,一直關注,本來想趁事情鬧大之前壓下來。當聽聞問題被捅到樞密院的時候,就知道壞了。目前樞密院主事的雖然是有擁立之功的吳敏,可實際主持日常公務的卻是樞密副使徐紹。但徐衛這位叔叔非但從沒幫他一把,反而有意打壓。事情落到他手裡,還能有徐衛的好?

何灌也是樞密副使之一,本想親自經手這件事情,但徐紹早就收到風,將他堵了回去。正當他替徐衛擔心之際,令人意外的事發生了。徐紹也說這事他處理不了,徐衛到底歸不歸姚平仲節制,樞密院也沒譜。

何灌心想,到底還是親叔父,哪能專把侄兒往絕路上逼?侄兒也是兒,在大宋軍中,侄子因伯父叔父的門蔭而作官的不在少數。比如种師道,姚平仲,都是因爲伯父的原因才踏入仕途。看來。徐紹到底還是念着這骨肉親眼的。可哪料到,徐紹竟把這件事情上報了官家!

一收到這個風聲,個別朝中前輩向徐衛打招呼,姚平仲眼下正得寵,不要跟他衝突,沒你的好。現在事情捅到官家那裡,趁處理結果沒出來之前,卻跟姚平仲服個軟,認個錯,咱們再幫着說說,把這稀泥和了就算了。胳膊擰不過大腿,況且,那姚平仲的伯父姚古,正帶着兵馬往東京來,可以料定,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姚氏將受到官家重用!

可結果出來以後,滿朝文武就沒一個看明白的。

官家下詔,正式明確規定,徐衛爲“兩河忠義巡社巡檢使”,有節制河東河北兩地所有義軍鄉兵之權。不歸兩河制置使司,甚至三衙,樞密院管。有好事者就開始揣摩。按朝廷制度,三衙掌統兵之重,樞密院掌發兵之權,徐衛既不歸三衙,又不歸樞密院,那他是哪兒蹦出來的野物,沒人管麼?還有那閒得蛋疼的人就此事這麼解讀了一番,你看啊,徐衛的鄉勇營甭管正規不正規,總是軍隊吧?雖然他不受任何掌軍衙門節制,但再大你能大過天去?這不就擺明了。直接對官家負責嘛!當然,這只是極個別大臣們私下議論。

甭管徐衛該歸誰節制,反正姚平仲這次刁狀沒告成,還徒惹人笑話。好歹你姚希晏也是個兩河都統制,管着幾十萬大軍,怎麼閒着沒事去跟一羣鄉兵置氣?寒磣不寒磣?

後來官家趙桓還親自就此事召見了姚平仲,說徐衛還年輕,難免不懂事,你是朕倚若長城的大將,何必跟他一般計較,小事一樁,就當沒發生過。姚平仲出宮以後洋洋自得,逢人就把這事拿來吹噓。人家當面肯定順着他說,啊,姚都統果然深得官家信任,現在何太尉在忙樞密院那一攤子事,步軍司早晚得由你來主事。馬屁折得震天響,樂得姚平仲暈暈忽忽,還真以爲自己就快是太尉了。可那些人一背過身去心裡就開罵,個慫包,你當官家只是在誇你呢?那是在護着徐衛!這都看不出來,你還到東京來混?

滿朝文武都以爲這事已經結了,可沒過兩天,姚平仲又整出妖蛾子來。他是兩河都統制,義軍鄉兵我管不着,禁軍我總能管吧?那徐衛的靖綏營七千多人馬,其中就有四千多是原各部禁軍士卒,該不該回歸本軍?所以,在請示了京河制置使司後,他發佈軍令,要求在義軍鄉兵中的原禁軍士卒,限期歸還本軍,不得有誤。這一手,直接把靖綏營打回了原形。自夏津出征以後,徐衛沿路收留的潰敗官軍,深服他有勇有謀,又愛護士卒。賞罰分明。本想跟着他幹,可軍令如山,違抗不得。

有欣賞徐衛的長官給他出主意,童貫管樞密院的時候,曾經有過規定。凡禁軍士卒逃亡,只要沒死,可改隸其他軍籍,要徐衛拿這個理由拒絕放人。可徐衛權衡再三,沒有采納。趙桓登基以來,一直力圖肅清其父影響,對趙佶的爪牙,非貶即殺。童貫首當其衝,自己在這個時候拿童貫定下的規矩說事,絕對討不到好。

牟駝岡,靖綏營駐地外,四千餘名官兵集結完畢。徐衛帶着張慶、楊彥、馬泰、李貫等軍官前來相送。望着曾經一起並肩戰鬥的弟兄,軍官們心裡是五味雜陳。這些人雖是禁軍士卒,可也是鐵骨錚錚的熱血男兒!他們的長官同袍都丟盔棄甲,狼狽逃竄。可他們沒有!他們重新拿起武器,保家衛國,不失爲優秀的軍人。本來還指望着這些禁軍的加入,並使得靖綏營的訓練更上層樓,可下倒好,讓人釜底抽薪了。

那些禁軍官兵的心裡同樣不好受,到靖綏營的日子雖然不長,可在這裡,完全沒有禁軍的習氣。軍法雖嚴,但軍官愛護士卒,親如弟兄,且並不流於表面。指揮使徐衛,雖年輕,但有勇有謀,跟着這樣的長官當兵,纔能有前途。最讓他們肉疼的是,明明今天就要發賞,那堆得山一般高的箱子裡全是錢!那狗日的姚平仲怎麼跟火燒屁股似的把咱趕回去?

“弟兄們!”徐衛話頭一開,面前數千官兵垂手肅立,靜待訓示。

“你們都是國之勇士,金軍南侵,官軍一再潰敗。你們中也有人當過逃兵,可最後,你們還是重新回到了沙場。我與你們一戰相州,二戰黃河,這世上,沒有什麼情義比並肩戰鬥的同袍再深厚的。

第197章 傻了吧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406章 大變動第71章 整編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八百七十四章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140章 小娘子第八百七十七章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四百二十章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827章 天倫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492章 試炮第271章 又見鎖城法第74章 禽獸第八百七十章第350章 授予全權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44章 棋子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8章 土匪來了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191章 國士無雙第64章 官油子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498章 政變(上)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329章 收麥忙第八百七十二章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10章 牛逼老爹第724章 西部王第484章 本來面目第337章 想後路第10章 牛逼老爹第73章 小種經略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501章 新政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78章 進軍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768章 絕路第54章 兩軍對陣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149章 佈局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七百四十四章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126章 闖宮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86章 盾陣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808章 弒君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