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李淑
眼疾手快,拿起手槍便把槍口對着他,冷冷道:“你們之間的事,可別找上我們,我們可不是一夥的”。
睍蓴璩
突然李商趁着他把槍口對着我,立馬將獵槍擡了起來,對準了他,笑道:“現在可說不準了”。那刀哥只覺一時無奈,哈哈笑道:“這麼樣吧,我們一起把槍放下,找了寶貝我們一起分,怎麼樣?”
李商一陣冷笑,也懶得理他,說道:“先想想怎麼保命再說”。首先放下了槍,領頭便往洞裡面走去。
刀哥看自己也沒別的辦法,便也跟着去了,我搭在淑
上,也慢慢的跟了上去。
我們走了一陣,這時整個洞開始變得寬敞起來,我們在石壁的兩邊也發現了一些長明燈,我們拿了松油將燈全部點了起來。光線變亮之後,我才發現,這根本不是什麼山洞,還是一個極爲氣派的墓道。
墓道兩邊擺放着許多鎮墓石,都是一些兇獸猛禽的形象,莊嚴威武,威風凜凜的站在墓道兩旁。我仔細的看
了看,原來這些鎮墓石的形象,不是別的,正是狴犴。相傳龍生九子,第七子便是狴犴。狴犴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
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天祿識餘?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想到這裡,我不
好奇,難道我們來到了古滇國的衙門了?但隨着我們進ru的越來越深入,才發現,我的猜測是錯誤的。我們往裡面走了大概10分鐘,結果2座巨大的墓闕赫然的擺在墓道兩側。
所謂墓闕,就是是墓前神道兩側的建築物。而我眼前的這兩座墓闕卻是我見過最爲精緻也是保存最爲完好的兩座墓闕了。
我仔細的看了下,這兩座墓闕大約高5米,和墓道的頂面相連。闕
到屋檐五層逐漸向外挑出,臺基闕
上雕出枋和柱的結構。闕
四面刻有車馬,人物故事,神禽瑞獸以及花鳥圖案的紋刻。我很認真的看了看這上面的裝飾花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便也沒有多多在意了。
不過單憑這兩座墓闕,絕對是算是考古學上的一大發現了。現今爲止,我們發現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墓闕是漢代的,便是四川雅安的高頤闕。而我看着兩座墓闕的形制和裝飾,比高頤闕似乎更早,而且保存的更爲完好。
刀哥不耐煩的看着我一直盯着這兩座墓闕看個不停,也不走了,心裡好氣,罵道:“你老盯着這兩個墓碑看來看去幹嘛?”
我笑了笑,不想理他,說道:“這上面可是有畫有藏寶圖的,你要是不想看,你可以先走啊”。那刀哥一聽有寶藏,立馬閉住了嘴,他也知道自己就是個粗人,搶寶貝他在行,但是讓他找寶貝可就不那麼行了。
我們看完墓闕,便又往裡面走,沒走兩步,又是一排極爲整齊的鎮墓獸,安詳端莊的擺在墓道兩側。只不過這回已經不是狴犴,而是換成了蚣蝮,蚣蝮也是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避水獸,沒人說得清它的樣子。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更接近於獸類,有點獅子相,頭頂有一對犄角。
шшш¸Tтkan¸co
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避水獸的祖先因爲觸犯天條,被貶下凡,被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1000年。千年後,避水獸的祖先終於獲得自由,脫離了龜殼。人們爲了紀念、表彰其家族護河有功,按其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並說這樣就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
蚣蝮寓意四方平安之意,水
非常好,修橋之時,放於橋頭或橋
。嘴大,肚子裡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於作爲建築物的排水口。也有傳說蚣蝮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
看到這裡,我就有點,發昏了,這蚣蝮怎麼可以和狴犴,一個是管衙門的,一個是管水道的,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塊啊。而且即便有人是按照龍生九子的傳說來建造這條墓道,可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史實,那就是龍生九子的傳說並非自古就有,而是在明代才被廣爲流傳下來。
據說一次明孝宗朱祐樘曾經心血來潮,問以博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
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了一張清單,便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龍九子。
但爲何古滇國的墓道里居然會出現和明朝時期才確立下來的龍九子一模一樣的石雕呢?難道真的早在漢朝初年,就有龍生九子的傳說了?
結果我們一路走下去,果然不出我們意外,龍的九個兒子一一登場,具體的我在這裡也不獒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龍生九子的傳說)
我們所在的這條墓道非常的長,我們大約走了快半小時也沒走到頭。但這一路上我數來數去,卻只數到了8個龍的兒子,怎麼會少了一個?
就在這時,我們的眼前登時出現一道亮光,我們幾人大喜,終於走出來了。我們按住自己心裡的興奮,一路小跑跑了過去,剛一跑出那道白光,瞬間我們又陷入了無盡的失望中。
我們眼前又是一個比較小的山谷懸崖,在懸崖的兩端夾着一座石橋,好在這座石橋是完整的。而在石橋的兩側,分別對稱排列着一座座巨大的鎮墓石,正是少了的那一個,贔屓。
贔屓,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着石碑。贔屓是一種在各地的宮
、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石刻形象。
傳說贔屓上古時代常馱着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爲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屓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碑,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
刀哥一看又是和剛纔一樣的石橋和懸崖,心裡好氣,罵道:“我他孃的,這到底要走到什麼時候,纔算是個頭?”
我笑了笑,說道:“這種鎮墓石名叫贔屓,它一般只放在祠堂,陵墓,宮
的外圍和神道上,出現這種石刻,就說明我們的前面一定有陵墓,而且已經不遠了。”
刀哥一聽這話,登時大喜,叫道:“那還不快走,趕緊去撈點好東西啊”。